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游天下(329)北京陶然亭公园

2022-03-24 07:29 作者:乐山乐水481  | 我要投稿

文游天下(329)

北京陶然亭公园

文/石岩磊


       亭,是一种极具我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古往今来大江南北涌现出许多与文人墨客相关的名亭,如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等。1985年,北京市在南二环边的陶然亭公园里兴建了“华夏名亭园”,将十余个历史名亭汇聚到了一起,且全部按照1:1的比例精心仿制,它们或依山而建,或临池而立,或傍竹而居,高低错落风光无限,恰似一个个名伶娓娓道来各自的风采。


    “醉翁亭”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闻天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天地之间也”的名句犹言在耳;“兰亭”凭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千古流芳,“天地有情长若春日,山林无事自是清流”的美言震古烁今;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建的“独醒亭”,源自屈子发出的悲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浸月亭”让人们不由得想起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感慨:“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每个古亭背后都有一段文艺范儿十足的故事,人们流连其间,便恍若望见古圣先贤们在把盏邀月同欢共饮。


     然而这些名亭毕竟都是仿制品,不如原汁原味的陶然亭来的真切古朴。陶然亭位于公园中心岛的慈悲庵中,建于清康熙年间,取自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内有禁烟名将林则徐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手书的楹联,分别是:“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烟藏古寺无人道,踏倚深堂有月来”。悠悠陶然之意便从两联中飘逸而下,翩跹飞舞于仙境楼阁与氤氲山水之间了。


     陶然亭公园里除了千姿百态的亭台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古迹,像龙树寺、哪吒庙、刺梅园、香冢、赛金花墓等。赛金花为清末名妓,因其曾规劝八国联军首领不要滥杀无辜而倍受人们的尊崇,公园内还存着三块记述她生平的石刻,其中就有张大千为赛金花作的画像。而高君宇、石评梅墓又引出一段爱情传奇,高君宇是我党的早期高级领导人,与“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相恋,他们本是郎才女貌天设地造的一对儿,可惜高君宇在1925年29岁时病逝,石评梅因悲痛欲绝,3年后也香消玉殒,二人同葬于陶然亭之侧。


       公园里还有一处富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它就是与陶然亭遥遥相望的云绘楼。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中南海的布局进行了部分调整,云绘楼需要拆除。建筑学家梁思成建议保留下这一精美的古建,他的提议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经过全面考察最终决定整体搬迁到陶然亭公园的西湖南岸。金碧辉煌的云绘楼同典雅别致的亭台楼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公园在文雅之风中再添皇家气派。


        我每次穿行在“华夏名亭园”里时,似乎总能闻到了一股酒香味儿,常常想见到文人雅士畅饮后洒脱不羁的形象,有欧阳修在醉翁亭里的旷达,有屈原于“众人皆醉”间的惆怅,有白居易醉不成欢时的失落,有王羲之“兰亭“中流觞曲水时的豪迈。然而真相往往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他们不过是借酒浇愁或把酒言欢,在迷离的朦胧中抒发胸臆而已。我也便联想到,人们不都是在挣脱现实的困顿中挣扎吗?为了心动的爱情去悲喜,为了衷情的事业去打拼,为了感人的正义去忘我,但最终全要化作一丘青冢,或一缕轻烟,唯有“一醉一陶然”的洒脱永驻湖畔,在飞升的翘角上满挂星辰,在挺立的廊柱上遍涂云纹,昙花一现的生命就在平淡无奇中与天地共存了。


       2022.3.24


文游天下(329)北京陶然亭公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