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光)
kikuo和花坛的组合一直都是最让我期待的,这首歌据说已经进入日本教科书了,如果是真的,就是我的荣幸;如果是假的,那就让他成为真的。尽管考虑到这首曲子感情太直接澎湃了,但是作为一首以歌剧形式存在的专辑中的曲子,还是很符合歌剧or戏剧的特点了。
我喜欢花坛的绚烂而不失深沉的高音和kikuo细腻而不失厚重的配乐,kikuo教主在他的专辑里说:“作品的表现就是发信人与收信人的沟通”,“在这样的狂流之中,仿佛能让人发觉自己自己内心的未知领域,仿佛能够撬开一直未被接触过的感性之门”,教主在他其他的专辑里也提到过他对音乐的看法,还提到了“心灵共振”的概念。共同点就是:“感性之门,共鸣之声。”也就是说音乐要能引起人的共情,使人带入音乐的氛围就是好音乐。毫无疑问,这首歌的情感氛围出神入化,有戏剧性的夸张和冲突,挺棒!
有很多人对教主的评价都很高,但是也有很多人无法欣赏,随着教主的境界越来越深,我相信我会遇到更好的作品,教主的实验音乐走在创作的最前端!耳朵从此听不下其他任何低水平的音乐了。
我不得不提到babuchan,因为我觉得他的歌也是越听越来劲,我最喜欢他的专辑《おわりのはじまり (feat. 初音ミク)》,他的《漆の雨 (feat. 初音ミク)》是我听着代入感最强的歌曲,我简直一看见它就切歌!我真的被这首歌恐吓住了,不知道这是如何渲染出来的,此生阴影。babuchan的曲子沉郁顿挫,曲风固定,偏古典,但是重要的不是曲风,而是那一份境界,把你深深卷入的氛围,不是吗?
atols的作品比较有宗教性,来源于日本的特殊佛教,我一般都是在没有电力的时候,或者需要聚精会神的时候听。它给我一种禅意,一种被现代社会抛弃的禅意,《フクロウ 》就是典型,前期的宗教性弱一些,后期强一些,前期像物种与意识、肉体与意识的对话。我很喜欢他给我的超出世界的飘飘欲仙之感,但是我希望我能把宗教和心灵的超脱不要联系起来,这是我的大忌。
为什么是大忌?因为这是人生的滑铁卢。人生,最后不是落入超脱,走向智慧,就是落入混沌,走向未知的审批。宗教,作为一种原始的、通向前者的捷径,选择虚假的自我欺骗,走向自以为是的道路,玩弄人类幻术。宗教选择最省力的道路,放弃思考,放弃验证,放弃世界,活在自己的幻术世界里。这样的话,无异于走向海市蜃楼,陶醉在自己的颅内而已。我曾经陷入过这样的滑铁卢,但是幸好及时止损,撤身回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多愚蠢,所以宗教思维与无宗教思维的人,是活在两个世界,是两个逻辑。所以,陷入这样的宗教,无异于人生的滑铁卢。
幻术不只宗教,其形式多种多样。凡是让人停止思考的东西,凡是让人停滞不前的事物,凡是让人忘记真正存在的一切,都是幻术的负面,我称之为黑幻术。而黑幻术的反面,自然是白幻术了。
世界上幻术太多,所有不必要的衍生物与臃肿的累赘要是全部都去掉,世界骨感无比,只剩骨架了,必要的幻术不可少,但是现在黑幻术太多,必修去除。
可笑的是,真正需要幻术的地方,幻术却消失了。我看见,或者我感觉,又或者我第六感,预见到,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白幻术支持着人从远古深渊来到这个时代,然后,也许是一直这样,白幻术就这样被忽视了。没有多少人认为白幻术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我想反过来问问:“那么黑幻术就有价值吗?”黑幻术,不过是利用了人的负面罢了,而白幻术是发挥了人的正面,其价值应该比黑幻术更有分量。
没有人的世界,不值当留恋。感性从来只是基层操作系统,理性从来只是参考文献,你永远是一个被抛进硬件的软件,恐怕连自己的坐标都不知道。大家各司其职,把无数信息流反复删减整合再放在你的案上,你就在那高高的前额那里凑出一个貌似连贯的“我”。然后你把“我”放在世界里,而不是在身体里,没有意识到“我”是什么就开始制造幻境——无意识的幻境——“我”就逐渐在你的幻境里被幻境带来的信息流取代成一个新“我”。
你还是那个你,“我”却变了。你是不变的,“我”是变幻的。而你没有认识到你不是“我”,“我”的满足不是你的满足,在幻境中自以为你满足了,其实没有,当信息消失之时,便是“我”溃散之时,那便是你的清算之时。没有发表什么宗教言论,只是陈述充满暗语的事实而已。因为没有人,所以才发表这种言论而已。
幻术在人类自己手中,如何发挥,看人类自己玩吧。没有你的世界不值得留恋。

PS:我不是学音乐的啊,不要喷我(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