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书分享:《人类历史中的气候变化:从史前到现在》

2023-02-17 12:07 作者:咸鱼团读书  | 我要投稿

以前读历史,大部分的历史书是从王朝兴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成败等角度来分析。

这本书另辟蹊径,从气候的角度切入历史,解读气候与历史二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气候又是如何与人类社会互相作用。

ps:这本书涉及很多气候、地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团子来说,部分内容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但依然不失为一本有意思的历史书。

地理、气候相关的知识团子不太懂,这篇读书笔记就选取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点,写点内容记录下读过这本书。

书名:《人类历史中的气候变化:从史前到现在》

作者:[美]伊丽莎白·戈登 / [美]本杰明·利博曼 程跃译

一,“绿色撒哈拉”的终结

没想到,如今遍布沙漠的撒哈拉曾经也是绿洲。

大约在大约1.2万至5500年前,撒哈拉还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黄沙漫漫,那时候的乍得湖面积广阔,鼎盛时期,湖泊面积最大达30—40万平方公里。

非洲湿润期结束之后,干旱来袭,湖泊干涸,原来的撒哈拉地区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一部分人迁往尼罗河谷。

二,小冰河期的气候条件

目前不能确定小冰河期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但公元14至19世纪这一时期基本可以被视为处于“小冰河期”。

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全球相对较冷,但全球各大洲又有所不同,欧洲到了17世纪才明显降温,东亚的寒冷状态已经持续很久。

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冰河期,目前没有确切定论,太阳黑子数量极小值以及火山活动频繁可能是小冰河期气候变冷的一部分原因。

三,中国的17世纪危机

17世纪的中国,前半个世纪刚好处于明王朝末期。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关于明朝为什么灭亡,气候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16世纪晚期时,也就是明朝末期,气候干燥寒冷,粮食也因此减产,叛乱的诱因便是干旱。

11641年,大运河山东段干涸,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在此时,严寒也席卷全国多数地区。

随之而来的是粮食价格上涨,大量饥民饿死,老百姓生存不易,活下去极其艰难。

这又与明王朝灭亡有什么联系呢?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明朝边境驻军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干旱和降温导致粮食减产,破坏了这一供应体系,也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基于此,明朝在边境上的投入增大,国家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干旱的气候条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赖以为生的土地无法养活自身,于是很多农民加入到反叛之中,明朝要镇压叛乱,又需要不断的派出军队镇压,支出财政。

ps:干旱和严寒的气候条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好书分享:《人类历史中的气候变化:从史前到现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