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的好消息!带量采购迎来新变化,“地板价”不再是常态!
说到国家集采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是闻之色变,但是,今天的消息对于我们各位同行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自从集采政策推进一来,各种医药耗材价格多次出现“地板价”。但是,从最近的集采形势来看,或许这一情况会有所改善。
7月20日消息称,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开展了跨区域联采。据了解,三明联盟将率先围绕国家及各省药品带量采购以外的药械品种,开展跨区域、非行政隶属、开放共享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含试剂)联合限价。
不同的是,三明联盟将以“量价适配、智能撮合、透明开放”的交易方式,创新开展集采工作。那么,什么是“量价适配、智能撮合”?
其实,就是采购方这边,报上自己的需求:要多少产品、可接受多少价格......
而供应商,报上自己的价格,这里可以是在基础报价外,报上多级批量折扣价......
最后,交给平台,根据供需双方的方案进行智能匹配,还可以把各位采购人的需求进行合量,量大的话,价格就有折扣,以此来达到“量价适配、智能撮合”的目的。这样的集采模式下,“地板价”就不再是常态。
我们可以发现,“低价中标”早已被人民日报连续两次诟病,尤其是强调:最低价中标,该改改了!同时,业内专家也表示:“带量采购绝不是追求最低价,而是最高的性价比”。只有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带量”给企业合理预期,降低企业的成本,才能给予参保人、医院和企业充分的保障。
最后,我们相信在国家和业内专家的呼吁下,带量采购将会经历“降价——稳价——市场定价”的阶段,未来行业生态将会更加有序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