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八佰》——致敬英雄 感恩时代

2020-09-08 23:03 作者:小君杂坛  | 我要投稿


    《八佰》达到了战争片的应有标准,最本真的还原了当年真实的战场环境与枪械实际情况。有木板且上宽下窄的战壕、“没有水了,就要炸膛了”的马克沁机枪、英制与德制钢盔以及长柄德制手榴弹、灰黑色的冬季德系军装, 这些都是细节、都是进步,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当下电影工业逐渐走向成熟。

  片头日军小队攻入四行仓库的镜头,客观的还原了侵华日军甲种师团的基层联队步兵战术协同水平。“小鬼子枪法准,从战场上下来的都是打的是这(眉心)”,客观的反映出侵华日军的单兵战斗素质。《八佰》对客观的还原和细节的打磨,相比那些神功护体手撕鬼子、轻松抗日的神剧,好了十万八千里,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

        十四载抗战,何其艰难!


   

       从片头开始的前半部分,以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为视角,反映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形成,也侧面反映了一步步唤醒全民族的族抗争意识。

       捉获了日军俘虏,让电影的主角们枪毙侵略者的片段便非常真实,举枪杀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没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的普通百姓,第一面对活人扣动扳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是非常难过的一关。爱好和平、热爱生活的广大人民,在被逼到绝境、无路可退后,只好拿起手中的武器,奋力反抗侵略者肆无忌惮如同鬼畜般非人的暴行,最终赢得胜利,换回和平与安宁。


      四行仓库非常适合以电影的视角来展开,强烈反差在苏州河两边形成,一边是租界,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是天堂;一边是淞沪会战的战场——是人间地域。一边是爱国青年前赴后继的送情报、筹钱粮,帝国主义列强隔岸观火、绥靖放纵;一边是八佰壮士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不畏牺牲、为国捐躯的不屈精神,上层领导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战术上的举棋不定。


       在对面租界的戏台上,赵子龙杀的七进七出,与河对岸八佰壮士的英勇赴国相互对应,陈树生(郑凯 饰)和年轻的战士们身缚手榴弹纵深跳下敌阵的镜头来自真实的战斗,“这个给我妈——” “娘,还还不孝了——”  “都是爹生娘养的娃娃”一次次的戳中影迷的泪点,感人肺腑。何香凝(姚晨 饰)含泪感慨,“国人都如此,倭寇怎敢横行如此。” 

        

       身后便是祖国,已无路可退!!!

     


      白马的出现,带动剧情在虚幻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畏惧和勇敢之间穿梭。片末打出的旗帜,这是本片的最好注解, 唯有唤醒全民族、唤醒每一个人,团结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打败日寇的侵略,夺回美丽的故土,赢得生存的尊严,获得最终的胜利。  


      战争分为三个维度,大为战略、中则战役、小是战斗,淞沪战役(“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会战” )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标志中日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死伤30万人,以日军的胜利而告终。


     淞沪会战使中国当时的军事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但扔有其重要与价值,在国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主要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国内方面,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进一步唤醒了全民族的抗日激情,增加了必胜的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国际上,打乱了侵华日军企图快速南下占据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西进德黑兰与纳粹德国会师的意图,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永不屈服、同仇敌忾、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从四行仓库本以小见大,解读淞沪会战、来看全民族抗日战争。一场被全世界直播的战争、一场在军事装备上较为公平的战斗,日军因租界而不能使用重炮、舰炮等远程火力、八佰(实为四百人)壮士们依托四行仓库坚固的建筑与库藏食物、弹药以及德械师较好的装备、训练水平,开展了四天四夜的英勇战斗。

       



      四行仓库战斗在当时,是给西方列强们“作秀”的一场表演,但就此忘记壮士们的牺牲是不应该的,在放下武器后的监禁日子里,壮士们的遭遇更让人唏嘘。

      在凇沪会战中,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八佰壮士犹如一滴投入到荒漠中的晨露,瞬间被蒸腾,而强大如飓风般的侵略者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也不过是一团水汽、一个纸老虎罢了,迟早被人民的汪洋大海所吞灭。  


致《八佰》——致敬英雄 感恩时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