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多丰富多深刻并不是以这个人看了多少书了解多少名人哲学思想为衡量标准。人的精神世界里的一切都根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一个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亦或是善于反省善于思考也可以有着丰富而又深刻的精神世界。深刻了解这一个个的精神世界,能够发现很多哲学家思想家的作品中没有的思考与经验。这就是为什么鼓励看书更鼓励普通人多去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 最近看到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想要用通过看更多什么哲学家思想家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个人认为,作品没必要看太多。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一个在思想上真正开了窍的人,哪怕是看一本书,也会有着比看十本书更多的思考。就像红楼梦,一本书真要深刻研究一辈子也是不够的。而更要去注重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去思考与发现,这些得出的感受会比从书上来的更实在,也更深刻 ,对自己的影响也是更实际的。 当然,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普通人为什么要去研究思考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去做这件事情,一定是因为这个东西是目的于实践的。也就是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对我们的实践产生影响。而哲学家思想家所得出来的东西,那些已经在纸张上被印出来的东西,大部分太深奥,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只需要去了解或者是对某一小部分进行深刻的探究就足以对我们的实践产生足够的影响。 而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所产生的思考。所以我非常赞成多去与长辈对话,去观察他们的行为,或者说去看看那些卖菜的大爷大妈等等与他们对话可以获得更深刻的生活经验。虽然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是那些生活经验是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琢磨,发现出来的东西,对你的自己的生活实践也会有更大的帮助。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 第一个。普通人无论是去看书,看电影还是去学围棋,学插花,去钓鱼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并非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是不用学的太精进的。而更重要的是,在那一张张泛黄的纸页之间,在方正棋盘之中,你能悟到多少生活的智慧,并且把它们运用于实践之中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比拼命看书,拼命看电影,更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个。不要以为身边的那些可能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他们就没有对生活的思考。相反,年岁是精神思考最好的沉淀。我记得之前看乡土中国,里面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大概是说,他们建了那么多的大学,研究所,但那些真正天赋异禀的人往往出现在大学,研究所之外。我的理解是,真正的思想家,往往是根源于丰富的生活实践的。这也是流传的学院派干不过江湖派的体现。千万不要只追求理论,特别是对于一个普通人。 第三个。我认为一个人对自己所追求的思想成熟程度的认知假如仅仅停留在有着深刻的思想,那我认为就太肤浅了。我个人认为,普通人中真正思想成熟的人往往是那些已经认清现实,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并且已经知道如何自洽,如何和自己相处,怎样生活才能怡然自得的人。整天想着自己超凡脱俗,如何脱离现实社会,我认为那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很简单的道理,作为一个人类,你就不可能脱离社会,顶多是自己逃避去山上隐居。而我个人认为那些在山上隐居的号称超凡脱俗的人并没有一个从社会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的成熟与勇敢。要产生离开人世的想法,我相信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并且一直都在好好生活的人,他们恰恰是正视了自己,面对了现实,不管当下环境如何,都鼓足勇气迈向未来。并且在这之中,学着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找寻着自己的生活智慧。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他们,我认为才是真正的思想成熟的人,也是一个普通人未来必须要成为的人。否则,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大家都不集体摆烂,去山上隐居?那必然是接受生活才是社会的主流,既然是主流,那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所以怀疑生活,怀疑自己,继而去逃避生活,逃避自己,那些都是不正常的。 最后,好好生活,好好吃饭,比去天天想着讨论什么社会热点揭发人性丑恶我认为更加具有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