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活为什么不是生存?

2020-07-05 07:44 作者:一句话问答录  | 我要投稿


    将生活当作生存是我们的无奈,因为除了生存理念以外,我们并无生活理念,所以,生活只能是生存行为的扩展,生活只能是生存行为的扩大版。人类只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生存版本,只有唯一一套生存竞争逻辑和一套生存伦理体系,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生活呢?生活内容与生存目的的分裂是人类尚未意识到的潜在困境,生活的盲目性是人类生存纪元的灾难性存在。

    按生存伦理来生活是我们迫不得已的选择,生存的目的是个体的存在,生活的目的是共有的感知,感知才是生活的具体内容,我们感知到什么,这才是生活的实质。从理论上看,生存是不考虑感知的,生存只强调个体的存在,只要求存在的有序、稳定和持续。生存不要求存在的活跃,只要求能量的节省与平衡。而感知则追求存在的活跃,因为活跃是感知最大化的第一需要。因此,生存的要求与感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怎么能用生存的要求来建立感知的生活?这个重大的错位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麻烦?我们的生活体制、生活目的、生活意义、生活秩序、生活要求……特别是生活的检验标准,全在生存伦理的指导下和约束下进行,我们因此得到了什么性质和什么形态的生活?生活被生存理念肢解为生计、生殖以及健康长寿,我们为了生计、为了传宗接代、为了长命百岁而去生活,生活被各种生存目的割裂得支离破碎,我们奔忙于各个生存项目之间,我们显然是在忙于生存,我们并不是在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将生活生存化?因为我们的意识模型里只有生存概念,我们手中只有一把生存的筛子,能盛装生活之水吗?其结果是,鲜灵的生活从筛眼中漏走,我们只捕捞到鱼虾,以求为生。如果生活是海洋,我们只求鱼获;如果生活是一棵树,我们只取其果实。这就是我们的生存逻辑,海水的湛蓝和浪花的美丽被我们忽略;大树的枝叶和花朵被我们忽略,我们只取生存之需,我们只做生存之用。我们只在生活中求生存,我们浪费了多少活生生的美好生活。

    生活与生存其实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我们在求生存还是在过生活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存在。求生存是在我们的行为过程中取得支持生存的利益,而过生活是得到和获取行为过程的感受。求生存是利用行为过程来达到求存的目的,而过生活是将行为过程作为生活的目的。求生存是不在意行为过程的,只求达到存在目的;过生活则是没有另外目的的,行为过程就是目的。正因为如此,生存行为不等同于生活行为,生存的目的和生活的目的根本不同,两者怎么能混淆在一起?

    我们一直在追问生存的目的是什么,殊不知,生存的目的就是生活。这不知会惊掉多少人的下巴,我们一直将生活隐匿在生存活动之中,我们从来分不清什么是生存什么是生活,事实上,我们是用生存活动来取消了生活。生存历来都是一些硬指标:有多少财物?有多长的寿命?有多少子子孙孙?我们追求的就是:尽可能多的财富,尽可能好的身体和尽可能长的寿命,以及尽可能遗传的子子孙孙。我们何曾在意过生活的过程怎么样?有些什么样感知?生活得还幸福愉悦吗?我们何曾为实现生活过程而努力?何曾尽心尽意地体验过生活的过程。生存几十年给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几十年的生活过程,但我们反过来将这几十年的生活过程全部用来求取生存,这是多么荒诞的逻辑关系。生存好不容易给了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时光,我们却将这些时光尽数还给了生存。我们没有从生存中得到生活,我们只将生活奉献给了生存,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

    所以,到头来我们都在叹息,生存是没有目的意义的,除了死亡,生存使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不知道该从生存中得到什么?我们能从生存中得到什么?因此,我们只能胡乱的实现自己的目的,只能在生存的前提下得过且过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在这种状态下,能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会生活吗?

————王建平《感知论》三部曲


生活为什么不是生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