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美]斯蒂芬·金-读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初中的时候就读过的书,当时班主任给我们放了电影,觉得很感兴趣所以去读了原著,当时看一知半解,就是觉得很好看很刺激,如今重读,真的很佩服斯蒂芬金啊,书中前言里的采访校长曾问他:“你为何要浪费天分?为何要写这种垃圾东西?”恐怖小说是他的爱好,他不愿放弃,却也扪心自问自己为何要浪费天分,但我读完肖申克的救赎,我觉得他做到了,春季篇教会我们心存希望,夏季篇教会我们历史的沉重,秋季篇教会我们成长,冬季篇教会我们敬畏生命,这本书是他成名之后写的,他做到了不仅有恐怖的故事,而且还教会了人一些东西,真的是伟大的作品,读完久久不能平静,很震撼,读完小说就特别想去深入了解背后相关的历史,学的越多,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越不够,也许深入了解历史后,会更觉故事动人。

恐怖小说大师的名头不是白叫的,很多描述真的会让人身临其境的体会那种绝望感,初中时看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一直记到现在,如今重读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是这本书里的,压迫感极强
各位,“婴儿出生”是神奇的,可是我从不觉得它美丽一一无论你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认为婴儿出生的过程太残忍、太不愉快了,毫无美感可言。女人的子宫就好像引擎一样,受孕之后,引擎便开始转动,起初转得很慢··-····然而到了婴儿出生的时候,引擎开始越转越快、越转越快,原本低低的空转声变成连续不断的嗡嗡声,紧接着是隆隆响,最后则是让人闻之心惊的哭号。一旦引擎开始转动,每一位准妈妈都知道自己的生命饱受威胁。不是顺利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引擎静止,就是引擎的声音越来越大转速越来越快,直到爆裂开来,于是产妇在鲜血与痛苦中死去。
这段文字就仿佛有画面般的,将那个时代女性怀孕的绝望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她们无法避孕,怀孕后无法流产,但生产的死亡率却高达50%,一代一代的人欺骗后来的准妈妈,欺骗她们这是一件“喜事”,是好事,但事实是怀孕是令人绝望的,无法摆脱的魔咒。
当时女人婚后怀孕非常光彩,地位稳固不说,又骄傲地完成了上帝赋予她的天职,而未
婚妈妈在世人眼里是个贱货,在她自己眼里,大概也是如此;套一句戴大太的话,她们“很容易上手”,而在那时候,这种罪过不会被易原谅。于是这种女人都会偷偷溜到别的城镇生产,有的人吞药丸,有的人跳楼自杀有的去找脏手脏脚的庸医堕胎,有的自己动手。我做医生以来,就看过四个女人因为子宫穿孔、失血过多而死;其中一个女人还是被绑在刷子柄上的汽水瓶缺口刺破子宫而死。
要说为什么怀孕会被包装成一件喜事,周围的人都要装作恭喜准妈妈的样子,我想是因为一旦年轻女孩们都对怀孕产生恐惧,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再生育,若身具财富生活无忧,又对生育抱有恐惧,那于社会无益,所以多年的传统下怀孕才会被大家包装成一件喜事,而且未婚妈妈又更多了一种道德的枷锁,如今的社会人情淡漠,我连对面邻居长什么样都从来没看清过,至于对面是已婚未婚还是丧偶,我毫无兴趣,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有什么歧视心理,就觉得很正常。我喜欢如今的社会环境,小的时候不洗衣服都要被奶奶拿去街坊四邻亲戚们批判,如今结婚后没有人管简直心情好到要飞上天,来到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我的城市真的很爽,不会有人嘲笑我当初上学的时候英语不好,也不会有人再叫我难听的外号,说实在的,很舒服。最近刷了很多龙飞律师的视频,很多女人惧怕离婚后带孩子名声不好所以不离婚,这点我真的是要提高警惕,社会对女人的道德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其实有时侯想开了又能怎么,又不像安娜会失去所有社交圈,真心的朋友还是会继续交往,不了解的人也还是会骂离婚的妈妈没有责任心,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先活好自己,再去关注别人。

“上初中,”柯里说道,“戈登,知道吗?到了明年六月,我们就会失学了。”
“你在说什么?为什么会失学?”
“因为初中不像小学,你会上升学班,我、泰迪与魏恩上技艺班,跟其他低能儿一块打撞球,做做烟灰缸、鸟窝,泰迪甚至得参加补救教学。你会认识许多新同学,许多聪明的家伙,事实就是如此,戈登,这就是现在的制度。”
“你是说我可以认识许多娘娘腔?”我说道。
他抓住我的手臂。“别这么说,连想都不要这样想,他们听得懂你的故事,不像泰迪跟魏恩。”
“去他的故事!我才不要跟一群娘娘腔一起上学,谢了。”
“如果你不去,那你就是蠢驴。”
“我想跟你们在一起,难道就是蠢驴?”
他若有所思地注视着我,仿佛在想要不要告诉我什么事情。我们的脚步放慢下来,魏恩与泰迪离我们足足有半英里远。太阳已稍稍下沉,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空隙洒下来,把周遭的一切都变为金黄色一一不过是一种很俗丽的金黄色。铁轨向远方延伸而去,在渐暗的天色中似乎一闪一闪的,星形的光芒四处闪烁着,仿佛是某某富商假扮成工人沿着铁轨每隔六十码掩埋一颗钻石一样。天气仍然十分灼热,我们全身冒汗,汗珠顺着身体
“如果你让朋友拖你下水,你就是笨驴。”柯里终于说道。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高中在差班,全年级理科一共8个班,按成绩分班,最好的在1、2班,次之345,再次678,而我则在8班,那个时候整个班都没有什么学习氛围,甚至如果有人认真学习了,别人还会嘲笑他,没有人去请教老师问题,如果有人请教了老师问题,会被全班人起哄加嘲笑,差班的学习氛围就是这么糟糕,可能在高三下半学期吧,我好像是突然觉醒了,领悟了,要开始好好学习了(当然后来也还是没考好)我拿着一道不懂的物理题去问我们当时的班主任物理老师,就连老师都瞪大了眼睛说了一句:“你居然也会来问问题了?不错,以后有问题随时来办公室问我。”就连老师都知道我们班没有人会主动学习,当年我们班考的最好的也就只考了个三本,整个班学习成绩都不咋地,当然我最开始改变学习态度,开始认真做作业而不是抄答案,开始上课认真听开始举手问问题的这些时候,班里关系好的人也总会嘲笑我,但他们嘲笑又能怎么滴,我也不会因此损失什么。从众心理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习惯,一直到大学里我依然保持着我想做什么就会去做,哪怕全班人只有我去做这件事,比如说学剪视频,尝试自媒体,学很多做作业用不到的可有可无的软件,也渐渐有人夸我说我好厉害,这个时候我更加能深刻体会到那句话:只有羊群才行动一致,狮子都是孤独的。哪怕我的选择是错的,我也有试错成本,我走了很多的弯路,也碰过很多的壁,但从求而不得到咸鱼半价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曾经的我而现在的我肯定会因为这些经历的不同而变得更成熟更谨慎,而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很多感悟,细碎的想法以及发散的读后感,但读的是纸质版的书,不像电子版可以随时画线随时写想法,很多当时想到的一些读后感读过之后就给忘了,这本书是一月份就已经读完的了,想写读后感但一直都没沉下心来写,拖到最后连当时读书时候的心境都给忘了,看来以后读纸质书要拿一张纸,随时记读后感,这本书我以后估计还会三刷,每次看肯定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到时候就再写一次读后感吧,这次就写到这里。
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