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科普
今天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又称世界毒品日,旨在加强行动与合作,实现一个没有吸毒问题的世界。
云舟文化在今天的特殊日子里,发表此贴,以进行国际禁毒日相关的主题宣传。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在中国,较为广为人知的毒品相关历史事件莫过于两次鸦片战争以及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而昨天,6月25日,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束日。
虎门销烟事件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斗争意识。

马克思在两篇《鸦片贸易史》中,在资料有限、通讯不畅的条件下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性质和发展趋势,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连续的深入的分析,猛烈批判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行为,深切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高度评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文章不长,在这里推荐大家进行阅读。
在第一篇文章的结尾,马克思对英国政府鸦片贩子的行为做了道德方面的尖锐讽刺,他说:
“中国皇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既禁止外国人输入这种毒品,又禁止中国人吸食这种毒品,而东印度公司却迅速地把在印度种植鸦片以及向中国私卖鸦片变成自己财政系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半野蛮人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发财的原则来对抗。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在第二篇文章的结尾,马克思从英国政府贸易的过程等方面出发,揭露了英国政府鸦片贸易中的虚伪和罪恶。
“在结束我们的分析时,我们不能不特别指出装出一副基督教的伪善面孔、利用文明来投机的英国政府所具有的一个明显的内部矛盾。
作为帝国政府,它假装同鸦片走私贸易毫无关系,甚至还订立禁止这种贸易的条约。可是作为印度政府,它却强迫孟加拉省种植鸦片,使该省的生产力受到极大的损害......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借助大批官方侦探来监视一切......国家官吏把鸦片移交给投机商人,然后又转给走私商人,由他们运往中国......可是,这个政府并不满足于这种实际上的共谋行为,它直到现在还直接跟那些从事于毒害整个帝国的冒险营业的商人和船主们合伙,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
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是依赖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而且正是依赖这种贸易的走私性质。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同时允许在中国栽种罂粟,这意味着英印国库会遭到严重的损失。
英国政府公开宣传自由买卖毒品,暗中却保持自己对于毒品生产的垄断权。只要我们注意考察英国的自由贸易的性质,我们几乎可以处处看到,它的 “自由” 的基础就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