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想高效背书,必须做到这5点!

2019-08-25 09:29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上次我们讲了背书效率低的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该怎么学习比较高效?


我已经说了一小时应该背多少内容。按照我刚才的说法,一个名词解释,像公学、城市学校这样的就不到十分钟,你可能会说:“老师,我不太可能。”


不久之前,我给集训这么要求完之后,有几个同学专门给我发微信说:“老师我竟然真的八分钟背完了一个名词解释。”


还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真的是五分钟就背完了一个名词解释,你说15分钟一个简答题,我觉得我十分钟就可以背一个简答题,老师上课讲的逻辑框架我也全部背完了,我感觉这么快点背完之后心里很踏实。然后我在背的时候再主要就花了更多的一个小时间去翻了宝典,很细细的看了一遍,我发觉学习有效起来了。”


我看到这样的话我就特别高兴,所以说,你们应该大体的先去估摸一下,大概是怎样的一个程度,一般我讲课一小时的东西,可能背书是40分钟到半小时,因为我觉得听课听得这么明白了,只要宝典看清楚,听课听明白,或者解析看清楚,听课听明白,就是把老师讲的框架和关键词背下来,不就完了吗?


再背更多记忆负担是很重的,如果你想背很多你放在第二轮,你放在第三轮,你先把基本的框架和关键词整个背完,感觉自己宏观框架体系和中观框架体系建起来了,那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


如果说你觉得达不到这个程度,老师讲的一个小时的课你就用用一个小时来记,或者说用一个半小时来背,这样是可以的,但是更多时候我根本就不这么分,我怎么分呢?


凡是老师上课说到名词、简答、分析的地方,我就开始划分了,老师说的名词就是5到10分钟,老师说的简答题就是15分钟左右,老师说的分析论述题就是20到30分钟。


特别多的像夸美纽斯爷爷说这么多话的,我就来个40分钟,我规定好时间,然后再去全面提升自己的效率,还有老师说这些地方不怎么出题的,也就是个选择题的,或者说只是让我们了解大体框架的,我就看宝典,看好之后我只记老师板书的表格,或者说是板书内容当中的一些关键词,了解就可以了。我觉得学习是要这样来的,要提升效率。 


接下来我再全面的说几件事情:


01   在背书和遗忘之间

你一定会遗忘,你就做好准备,你可能会全忘。感觉我全部背完了,然后再翻开中教史,天哪,感觉是重新开始的。但是你发现原先我用了13天时间背完中国教育史,我这一次背我用了七天时间。你第二次背的时候,也有感觉可能全忘记,第三次背的时候,你可能四到五天就背完了,这就是进步。

没有人一遍就能全面背会,你们以我为标准,我第一遍过去只记了10%,但是我扎扎实实的整个从头背了一遍,可我没有检查,我并不像有些同学背完之后,晚上回去再检查,检查是很好的,可以检查我今天背的。


我是说我当时考研的真实心态,就是我为什么不检查。我一检查我发现我就忘了,我一忘了我就得从头一从头,我就发现我永远背的都是第一第二章,那我什么时候到第八第九章?


多数同学都是这样的情况,好,所以后来我就彻底地变换思路了,我不可能让自己总在第一章吧?那么我就每天背规定好的就行了,我晚上的时候我能回忆到第一章就回忆,我忘记了我就看看简单看看,记不住就算了,我就等着背第二轮,我要让自己均衡用力。


你们要知道,有的时候第一章就是出选择题和名词的地方,大体在后面的章节,所以我们不可以说为了让遗忘东西必须要捡起来,你永远都在前三四个章节混,后面的章节永远都不用力,越到后面越紧张,发现效率并不高,那么我就等着第二轮学,第二轮我们将是9月份。


9月份在学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感觉原先13天背的,我现在可能用一半的时间,六七天我就背完了,这就是进步!


同学们你们要允许自己遗忘,“老师,如果我特别想回忆,我要符合艾宾浩斯曲线。”可以,我只在睡前留足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我各科目回忆一下,有同学说:“老师,我天天都在背333,我都顾不上专业课二,我也顾不上其他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均衡用力,你是要全面进步总分取胜的,不是333一科取胜的,我作为333的老师,311教学原理的老师,我要告诉你们,我们一定要在各个科目上用力,英语不好的去抓英语,而我每天给专业课一个三小时的背书和看解析宝典的时间就够了。


然后我要是今天只回忆了半章内容,剩下的就明天再回忆,回忆可以放得很缓慢,但是正规的进度谁都不可以调掉!


我甚至会这么说,假如我今天规定好了,我要背中教史八九张章,但是我今天因为什么事情延误了!我觉得我怎么都补不上来了,好,果断放下中教史后面的章节,课程到外教史了,我就开始背外教史了,课程到教心了我就要背教心了,我们课程几乎就是随着大家的进度的。


我特别要表扬一些同学,“老师,我什么都背完了,我能跟上进度我还能检查完,就等着听新课。”这样同学就能跟上进度的。如果跟不上,就放缓一点让自己学懂,学明白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大家认可你是个正常人,虽然不是天才没有关系,我们是正常的就可以,既然有疑问我们就多遍来进行学习。


02    一定要打败走神

如果你觉得我一直在走神,你还觉得束手无策,这绝不可以的!打败走神有很多方法,如果坐着让你走神,我就站着,如果站着还让我走神,我就走着。


还有如果我一想问题就无边无尽,好,那么我就给自己放一个闹钟,卡定五分钟一叫十分钟一叫,这五分钟就规定好了,我就要背完智者了,这五分钟我就又规定好了,我就要背完斯巴达雅典了。这就是正常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论是政治还是英语,你都这么做,你会发现你的效率特别高。


但是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说闹钟响了,可是我的走神还在幻想着我考上研的情况,我大脑停不下来,我太爱幻想了。我就后来把闹钟按掉了,让我先幻想一阵子,或者失落一阵子,然后再进行学习,我只能说你的感性不能控制你的理性!


闹钟提醒你,当你不小心走神的时候,闹钟是可以把你拉回到现实当中的,告诉自己我不能浪费浪费时间,我要赶紧开始做事情了,所以说卡着时间去背书。


朱熹说的“着紧用力”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朱熹的思想都讲完了,我们不用?要让自己用起来。


我记得我们微信公众号里面整理一篇了文章,每个同学说一下激励自己的话,当时排在第一位的,大体的意思就是说你没有背完的书别人会背完,你想去的学校别人会去,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提醒自己的话语。


如果这还不行,找个研友。你来提醒我,我来提醒你,你来检查我,我来检查你,方法很多,就怕你什么都不用,不停的感慨:我在走神呀,背不会呀。

亚里士多德说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增强人理性的过程,考研的过程也是让你学会修行的过程,也是让你增强理性的过程,就从打败走上这件事情开始。


03    学会利用知识背景

好多同学没有体会到利用知识背景的好处,一听老师讲背景,这有什么好听的?调过去。只听知识点,剩下都不听。


我其实很想问问这样的同学,你光听知识点,你不觉得很烦躁很累吗?一个外国教育史,如果不是真心爱她,每年我讲到教育思潮,新教育和进步教育时候,我已经觉得外国教育史长的让人很讨厌了,学生学习也肯定这种感受,一眼望不到边的外国教育史!这种感受,这比中暑还难受。


所以说你在听课的时候,你反而要花大力气听知识背景,我个人有这样的感觉,知识背景,比如说如果我能够知道亚里士多德他的个人生平和背景,这个知识点我就容易记下来。


如果我不知道他的背景,他的生平也不了解,光背他的条条干干我就完了,我个人就这种感觉,因为我时刻在等待着穿越。外教史其实有另外一个好处,它能带你穿越英国,穿越法国,穿越美国,穿越日本。


你想去哪就去哪,你可以去裴斯塔洛齐的故乡,你可以去夸美纽斯的学校,你可以去赫尔巴特的高校里面感觉在听赫尔巴特的课,带着这样的心境学习的感觉自然就好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利用知识背景。


“老师,教育学原理有没有知识背景?”有,我在讲原理的时候也会讲大量和原理相关的热点以及知识该怎么用怎么看待,我希望大家利用这些东西来记忆。


04     框架和和关键词之间

我不久前碰上一件崩溃的事情,集训营有一个同学他问我说:“老师,你不是说要让我背框架吗?集训营同学有那么多同学卷子都做的特别好。”我说对,我是说只背框架。


“其他同学连关键词就细节,这些东西都背上了。”我说:“肯定要背关键词,关键词不就在框架里面吗?”他说:“老师,框架我以为是这样的,比如说我要背一个人物的思想,这个人物思想有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阶段,教育原则,然后我这就是框架,我并没有背教育目的里面德才兼备的君子。”


教育内容什么?德育内容什么,它里面不装,他只背我给你们罗列的维度,就是说教育目的,教育框架教育内容教育什么?这可不是我给你们罗列的框架,那个叫做提醒你们的维度词,一个框架里面必然要有关键词。


什么是关键词?凡是我们上课任何一个老师给你在版书上写清楚的,这个人的教育目的是哲学王,哲学王就叫关键词,这就是关键词,同学们你们明白吗?我背书的时候是要背到哲学王这个程度的,但是哲学王的解释我可以不用了,我这个就用自己的话可以说了,这叫阐述。


一个题要不要阐述,还得看到时候的题型是什么?题量什么,而决定有没有阐述。所以你们背书你就可以背到这一步。


老师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我除了你的框架之外,我又补充了很多关键词,我觉得只有补充才会更详细。”我说你怎么补充的?我拿过来一看,宝典抄了一遍,很细节东西都抄了一遍。


我们后面会学教育学原理,原理当中有一个政治对教育的影响,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我说背黑体字。很多同学在这黑体字上继续再解读,解读1234特别细,他就背不下去,然后最后又搞成了通篇背。


文科知识谁在通篇背,谁啥也记不会,考研你一定是炮灰。


我在上课讲的时候,真的就觉得我讲到细节关键词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再细了,作为老师我很惆怅,再细全文背诵,全文背诵背死人,我就只背到我能分解到的细节关键词。不要再给自己的学习增加更多的负担。


好,新问题来了:“老师,我就背你这关键词,感觉我答题肯定答不上。”

首先,你不是电子敲字,你是手写字。手写字的行间距就会比较大,手写字的那个字又比你地敲的字又比较大。你以为你A4纸的一页能写很多东西吗?不会。

集训营有一个学生就比较怀疑:“老师,我总觉得我你讲的东西就不够,考研肯定是不够的,分析论述题不够写。”然后我就说:“那好,我上课讲了一个教育即生活,就是外教史的一个知识点,现在就是述评教育即生活,你写出来让我看。”


他在写的时候他给我写了一页半,我说你不用写一页半,你写一页,他说一页装不下,我说你不是说你觉得不够吗?


同学们,你们去写一写。你们感受一下。当你们有了关键词,根据关键词随便阐述个一句两句,一行写满,都不用你的阐述要长篇大论,你都展不开,没地方展开。


“老师,我非要展开,你能把我怎么样?”可以,如果你是飞毛腿三个小时能把题答完你去展开,你写你简答题写三页都可以,只要你能答完卷子就可以。


而且我认为一套卷子不是说题答的量越大,你就一定能考上,而是说你答对了关键词,你的整个逻辑体系框架非常明确,你才能考上。不是说写得越多越好。


还有像311统考的,对不起没有多余的纸张可供写字!到时候你就把我说的东西能记下来,答上去已经很不错了。


不要再怀疑我了,如果你想怀疑我请你再背完两遍之后,你再加细节关键词,那个时候你自动就会放弃你的观点。


在框架和关键词之间,请你不要只背关键词的维度,你要背教育目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内容是什么?你要背上的这才可以。


05   关键词和拓展之间 


所有的扩展就是我要看宝典的地方,我要细细的去看一下宝典,人家是怎么扩展的,还有我不能去背,我要想他是怎么扩展这一条的,我用别的话能不能扩展?


扩展,就好比N个人在写作文,写一篇命题作文,那么可能大体的中心思想核心都是一致的,每个人扩展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允许的。


我们要求的是你的关键词不要错,关键词就是你的得分点,你不能把明明是孔子的思想那些关键点达到了孟子上,这是不可以的,这就是关键词和扩展之间,也就是说所有的扩展是用来看解析宝典的,是用来想的,不是用来背的。


“老师,可是我不背,不放心。”我还是那句话,你做个实验,拿出三天时间全背,效果怎么样?你再拿出三天时间,把关键词背完了,你至少感觉你的心里面已经沉淀下来了,愿意学后面的,觉得你是能学会的。


我在集训营说过一句话,只要经过高考的同学,中考的同学,只要你会写一个800字的作文,考试扩展就绝不成问题!


重要的是把关键词背下来,而背关键词量就已经很大了,不要认为这是一件轻松的事,你还想全背,那是一个理想境界,你全背了,也不会按照你全背的方式来出题,老师们不会这么死板!


刚才我已经把我想特别说明的关于为什么你背不会和怎么背说清楚了,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详细音频关注公众号“徐影老师”收听!~

想高效背书,必须做到这5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