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渔樵问答 —— 壬寅年 乙巳月 丙子日

2022-05-23 15:24 作者:此生与我无关  | 我要投稿

今日考题: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李适即位。次年,在宰相杨炎建议下,唐朝

推行了两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随后唐宪宗的中兴创造了条件,那么随后的中兴被后世称为?

A.元和中兴            B.光武中兴 

C.万历中兴            D. 弘治中兴

大家在第一眼看到选择了哪个答案?

题干要点:历史时间定位于唐朝。

初步解析:A.选项时间为唐朝,B.选项时间为汉朝,C. D.选项时间为明朝,答案选择A

选项详解:A.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李纯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为了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陷于强藩多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又归中央政府管辖,唐王朝复归于统一,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

B.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政治上,加强皇权,仁心待人,简化机构,中和矛盾,整顿吏治;军事上,削平关东、关中、陇右、蜀中等地的割据势力,完成东汉统一战争,再次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的任务,使得重建统一的刘汉政权得到巩固新建;经济上,与民休息,释放奴婢,抑制豪强;文化上,重视文教,提倡儒学,谦和纳士,外交上,实行“逸政”安边,不妄开战端,着眼于合作发展,实施扶持政策,试行“以边制边”,采取“自治”政策等。

C.万历中兴,指的是明朝万历帝在位时出现的短暂中兴局面。1572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史称万历帝。在他即位初年,张居正便任首辅从旁协助,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最后一抹辉煌。张居正在经济上行“一条鞭法”,在政治上则整饬吏治,任用贤臣,在防守方面则任用名将戚继光抵御沿海为患的倭寇。在水患上有潘季驯四次治河,成效显著。

D.弘治中兴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现了的短暂而辉煌的“治世”。政治上,整顿吏治,清除佞臣,重用贤能,限制宦官,勤政廉洁,力求节俭,注重司法,考核官员;军事上,击败吐鲁番,收复嘉峪关以西的土地,同时还修缮长城,抵御蒙古;经济上,减免赋税,实征册制;治灾上,治理黄河,治理江南;外交上,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采取积极防御抗战的战略。由于明孝宗励精图治,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是明代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之一。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弘治中兴。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题干背景介绍:唐德宗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针对玄宗以后租庸调制的基础被破坏的情况,杨炎主张推行两税法,建议:以“量出为入”代“量入为出”;以“计资而税”代替“计丁而税”;征收货币而非征收实物;合并徭役名目,集中纳税期限,等等。主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杨炎的建议,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德宗坚信不疑,使之得以贯彻实施。建中元年正月五日(780年2月15日),德宗正式下诏,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年间末,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 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感谢您的浏览,今日渔樵问答解析到这里了,各位小伙伴可以来评论指正,希望听到您的声音!

渔樵问答 —— 壬寅年 乙巳月 丙子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