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21 青年黑格尔派

2023-04-15 11:1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1、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左派)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黑格尔逝世后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代表。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特劳斯[1]、布鲁诺·鲍威尔[2]、施蒂纳[3]等。

  青年黑格尔派反对封建等级的专制政体,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提出“政教分立”和“个性解放”等口号。他们反对宗教,对《圣经》、《福音》等“圣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最初,他们是回避政治斗争的,只限于对宗教的批判,后来才被迫转入政治斗争。

  他们也批判黑格尔,自称“超过了”黑格尔。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束缚,而是像黑格尔一样,把思想观念看成是产生、支配现实世界的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种哲学批判所能达到的唯一结果,就是从宗教史上对基督教作一些说明,但就连这些说明也是片面的。”[4]

  施特劳斯和鲍威尔之间的所谓“实体”和“自我意识”的争论,也是在黑格尔思辨范畴之内进行的。他们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所不同的是:施特劳斯把精神“实体”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鲍成尔把“自我意识”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鲍威尔还无耻地宣称:“精神的真正敌人应到群众中寻找。”[5]

  施蒂纳把他的至上的“唯一者”[6]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都是赤裸裸的唯心史观。青年黑格尔派反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斗争,把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普鲁士国王身上,对封建专制的普鲁士国家政权卑躬屈膝。充分反映了他们所代表的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在青年时代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但他们不同于一般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当时,他们就对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些观点有所斗争,后来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清算,并指出:“尽管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们满口讲的都是‘震撼世界’的词句,而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保守分子。”[7]


注:

[1] 公元1808—1874年。

[2] 公元1809—1882年。

[3] 公元1806—1856年。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23页。

[5] 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04页。

[6] 资产阶级极端利已主义者。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22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21 青年黑格尔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