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牢笼还是归宿?中传惊艳毕设《囚》幕后创作专访

2022-07-26 12:45 作者:动画学术趴  | 我要投稿


图片

作者 / -If
编辑 / 彼方


“撑起生活的

不是那一眼望见

稳固又凸显的柱子


而是踩踏着

承载起肮脏的

又喂养生长的地面”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AniOne线上展」专访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毕设动画作品《囚》


《囚》

心怡、李佳星、唐语瑶、金子

中国传媒大学


图片


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全片吧!



-故事简介-


《囚》——是一部现实荒诞主义色彩的影片。


名字来自对故事中主角的经历及人生现状的总结——一个生活在禁锢的思维和生活模式下的可怜的灵魂。这也是创作者对生活中某种被限制和禁锢的思维模式下的人生状态的一种观察和思考。


故事是围绕着一个单身的男青年买房遭遇到的种种波折开始的,主角在想要得到心仪的房子这个过程中,变得狰狞、恐怖、丑态百出,他的良心、理智和观念在一次次不择手段的行为中逐渐崩塌,最后的结尾,他挣扎着卸下了“墨守成规”的观念,体会到自由思想的解脱和愉快。


-作者介绍-


图片

陈心怡

毛毛|@毛色塑料花

联合导演、概念设计、分镜、layout、场景设计、美术、原画、作监

搞动画片真好,耶以!

图片


李佳星

肄木|@肄·legasy·木

联合导演、人设、场景美术、分镜、layout、原画、作监,一般路过普通鸭鸭🦆

大家好哇!我是肄木,搞动画,嘿嘿,搞动画


图片

唐语瑶
球宝|@非洲佬兔球er

联合导演、制作进行、原画、后期、模型辅助
大家好!我是囚的制片,希望大家身体健康!


图片

金子

250952274@qq.com
联合导演、编剧、分镜、原画

我是金子,主要做编剧和叙事方面的工作,做真心想做的内容


-作者专访-


学术趴:各位主创们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接受动画学术趴的采访!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个孩子在大人的指导下将正确的积木放在正确的格子中的片段,可以谈谈这个片段中的积木代表什么吗?


图片
积木部分动画截图


肄木:重要的不是积木代表的意义,而是这个母亲这个教导行为本身体现出来的东西,所以积木只是展现母亲对男主角在不经意间造成思想禁锢的一个媒介。


金子:小孩对空间的探索是一种本能,只要把积木往洞里塞就很开心。而家长为了达成图形认知的教育目的会引导小孩“正确地塞”,这代表了一个人人从小到大的过程中,认知和行为上的规训。


图片
积木部分设定


毛毛:形状认知积木作为引出整个故事的载体,其实是我们最早从空间与人的关系开始构思时就想到的。当时我们每天都把自己找到的与“空间”和“规训”相关的素材以获取创作灵感。我们在设计中运用到一些形状语言,用“方”指代条条框框,用碎线、三角和圆指代人的个性和特质。在形状语言和空间、规训的行为三者统一之下,我们选用了玩形状认知积木来作为故事的引子。


图片
角色符号设定


学术趴:原来是通过搭积木的过程隐喻了我们的成长过程!我们看到除了男主角这样一个普通的社畜形象,作品中还有软软甜甜却性格独立,热爱画画和手工的女孩;穿着朋克,打着唇钉纹着刺青却准备成为父母的年轻夫妻,可以说这个设计相当冲突且有故事性,请问另外两组房屋购买者的设计有什么用意吗?


金子:不同的人的设定,可以体现房子会对人意味着什么:女孩代表对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朋克情侣代表对组建温暖家庭的渴望,他们都展现了对人与空间关系的不同方面的思考。而他们之间的对比,则强调了最终的主旨:跳出传统观念和规训的束缚,思考事物的本质。


图片
人物设计-女大学生


肄木:将这两组人设计得看起来这么个性,主要作用是拉大男主角与这两组人在精神层面的差别。正如片中所示,女孩和情侣对买房后的生活充满愿景与规划,男主角却一片空白,死板空洞的方框充满了空间,这个对比的最终目的是体现出男主角的刻板,对于买房这件事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被亲戚朋友,父母,周围的声音推着走。


对于这两组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反差感设计,还有一个点在于,想让大家不要以刻板印象对这种看起来很有个性的人。穿着朋克、看着很凶的人也可以性格内向温和、想要有个温暖的家;长相衣着柔软可爱的人也可以有很强势独立的性格。


图片
人物设计-朋克女
图片
人物设计-朋克男
图片
人物设计-朋克夫妻


学术趴:在看到片子的时候确实被特立独行的女孩和温柔的情侣感动了,除此之外诗人这个角色也是一定要谈论的。他很神秘,不关心居所的问题,在天桥上吹笛卖诗,专心于诗会,却是几个人中唯一拥有房子的人,诗人这个形象代表什么呢?


肄木:诗人可以说也是众生百态当中的一类,整体上来说,女大学生,情侣和男主角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同小异,诗人是与他们完全不同的类型。他代表了另一层级的思维模式,不受房子的束缚,而是把它看做一个工具,帐篷,或者说为他的旅行提供便利的行李。他在思想上是超脱的,自由的,但又不缺乏烟火气息,有人的“实”感,不是完全凌驾于众人之上的仙人状态,不会让人感到距离生活很遥远,无法接近。因为整个事件冲突的源头在他,他要在男主的心里埋下自我怀疑和反思的种子,在全片起到灯塔(引路人)的作用,所以在设计他的时候,我们还是让他更理想化了一些,增加了点神秘感。


图片
人物设计-诗人


学术趴:相信大家都对这位神秘诗人的诗印象深刻,诗人的诗怎么来的?


毛毛:这部分主要想表现主角对买房这件事意识层面的认识,主角与诗人观念上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一种观念借诗人之口说出——也就是“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把追求的事物看作生活的一切。”这段文本我们想要诗意化的呈现,所以委托了诗人朋友奘持(微博@奘持)根据我们的需求写了这一段诗,在诗的创作上我们给了比较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最后的文字我们也特别喜欢。诗意部分的画面也是在文本创作结束以后根据文字去进行相应的绘制。


图片
奘持手写诗稿



学术趴:片中的的诗很优美,看的时候观者的内心也会变得平静。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作品高潮部分非常出彩的变形动画:主角眼中的墓碑演化成每个人的工作台,书桌,婴儿的氧气仓,细胞,一个个房子,最后变成孩子手里的积木,主创们觉得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关联和共性?在处理这些偏意识流的镜头的时候,是怎么构思的呢?


毛毛:变形动画特别有意思,我感觉很能体现出“动画味儿”发挥动画媒介最大的优势。在进行绘制时,会先想出最重要的画面,他们也许是变形的开始张和结束张,然后就开始“乱变”。
比如说在墓地的高潮部分,主角看着排列整齐的墓碑,联想到“我们的一生都被关在这样的格子里”。在这里构思的画面就是根据这样的想法去找生活中贴近的意向,我们最开始想到的就是和“格子”相关联的格子间、棺材(骨灰盒),以及之前出现过的形状认知玩具象征规训的方块和楼房,接着再进一步探索“一生”于是又想起教室里的课桌、育婴箱和卵细胞——最后以一种联想的思维逻辑去把他们串联并用变形的方式呈现出来。


图片
变形动画


这样的的镜头除了设计和原画之外,后期也特别重要,它涉及到了单体变形的重复和后期运镜,有的时候还有一部分的变色可以通过后期实现。


学术趴:真的是非常出彩的一段设计!除了变形动画,我们看到在美术风格上,片子整体的色调特别统一,但在讲述每个角色的故事时,却运用了属于角色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请问主创们是如何在强调每个人的特点时还保持色彩和谐的?


毛毛: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在创作的初期我们特别担心由于风格的多变,导致整个片子像是拼凑的大杂烩。


我们的做法是让彼此之间都有内在逻辑或是表现手法上的呼应,不至于让花里胡哨的特殊效果各自打架。比如说主角的想象部分在内心混乱时是嘈杂的铅笔线、在内心焦虑是不断变形的铁线,他们在情节之中虽然是错开的,但整体保持连贯。


图片
意识流部分的人物色彩设计


而在每场画面里,我们也做到了整体效果优先。每一场的所有角色的色指定都会根据整体色调进行重新的调整。


图片
不同色彩氛围下的人物


图片
诗人夕阳下的色调


图片
社畜办公室的色调


肄木:在做人设的时候就需要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整个过程中要多次将他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草图到色稿,直到所有角色站在一起时非常和谐,没有人特别突出,或者没有人有特别强烈的违和感之后,才能最终定稿,方便后续的美术制作。总的来说,就是在各个过程中不断微调,直到它们统一为止。


图片
所有的人物设计



学术趴:好的作品就是需要如此细致的打磨!结局中,主角在王总的葬礼上疯掉,扔掉束缚自己的钥匙,彻底回归自然,关于这个结局,主创们有什么更多的阐释吗?


肄木:片子的结局算是一个开放性结局,我们没有明确提到男主角最后是回归社会还是开始在野外居住,目的就是为了引起思考,而不是回答片子提出的问题。我们不是想要否定买房的这个现状,正如前面所说,“房子对于自己(每个人)而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买房”,让观众能对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寻找答案,才是片子的意义所在,而这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最后男主究竟去了哪,大概就是不同人的心之所向吧。


金子:回归自然后,曾有要做一个“真正结局”的构思,但是其实那又会表达一层概念。当负责分镜的另一位组员推到这个场面时,大家商量后感觉停在这里就够了。“真正结局”我们也构思了两三个方向,但是最重要的已经讲完了,无论怎样好像都可以,诠释的权利就交给观众吧。
毛毛:看到这个画面后,自己想到的结局就是最终的结局:D


图片
片尾部分截图


学术趴:许多人疲于奔命,却舍弃生活供养这样一个容身的“盒子”,但若只为生活,或许需要舍弃一些生存的条件。主创们认为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才能达到生活和生存的平衡?


球宝:我本身是一个生活派,我个人是觉得只要能遵从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可以达到平衡,毕竟内心的天秤本来就不是完全模式化的。


肄木:我认为需要根据自己当前的现状进行平衡和调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样的状态能使自己感到舒服,再朝着这个目的往前走。这样的话,无论是暂时为了生存舍弃一部分生活,还是为了生活舍弃一部分生存条件,都不会使自己的心理落差太大导致一步步被压力压垮。


毛毛:人生不是二选一的考题呀,保持真诚和专注,如果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就不会像我们的主角这样拧巴。


金子:顺心其然,才是迁移的方向。平衡点每个人都需要智慧去探索,独立思考事物的本质、跳出僵化思维的束缚、维持心理健康最重要!


学术趴:《囚》这个作品的质量非常高,工作量也一定非常大,请问主创们在制片上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球宝:做好制片表后,每天没事就多打开几次放着,看着制片表里面空白的部分增加压力和动力。


隔三差五地大家一起核对一下制片表(我有时候会忘记登记,可恶)避免进度出现差错,片子的进度一定要每个人都清楚这样才能互相监督(前中期我们组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同一个学院工作室的直接交流很方便,如果遇到同组人经常无法聚齐的情况建议使用多人编辑的在线文档来把控进度)。


然后就是感觉压力大或者人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狠狠休息,状态不对就算工作也没有用的!但要是状态一直不太好就得自己想办法调整一下,这样才能一直持续工作。


学术趴:创作的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想要分享的东西呢?让大家更了解作品的幕后!

创作团队:有的!片子最初的灵感起源于金子一次扫墓的经历,看着整齐排列的墓碑时产生了这样的联想:人从出生到死好像都在格子里。


图片
墓碑照片


我们一开始是想做成群像短片,每组人都代表不同的关于人与空间关系的思考,因为体量有限,最终聚焦在了结局最戏剧化的中年社畜身上。因为脱胎于群像剧本出现很多矛盾点和困难,最难的就是忍痛砍掉很多原本的构思。最终利用动画特性、提炼概念、美术风格简化了叙事。


我们也讨论过朋克情侣在房间里演奏时乐器用三渲二的可能性。为此球宝询问三维班的同学以及自学了一点点blender来做一些参考,最后没用上有点可惜,好想放一下..!


图片
blender建模参考-吉他


图片
‍blender建模参考-架子鼓


我们的制片表为了做起来顺手,没有使用传统的制片模板。登记好每一卡每一个步骤的始止日期以及参与的人员(其中有很多来帮忙的网友和师弟师妹,非常感谢他们),这样在每天查看进度和恶补进度的时候能更有把握,以及在最后统计工作量的时候看看有没有人划水


图片
制片表


还有一个我们做毕设时的小活动——每日航航,订在了本来是海燕老师让我们用来订纸质制片表的地方(对不起)。虽然后期没怎么画了但还是比较壮观甚至有一种奇怪的成就感。


图片
小活动-每日航航


最后还有一个没有什么用的花絮:关于男主角建伟航名字的来历——其实是在做答辩ppt的表格时“见尾行”的谐音烂梗。(好想给诗人取名字叫施仁但是太烂了!!)


学术趴:看起来各位在制作毕设的时候过得很有趣!最后,各位有什么对师弟师妹们说的吗?


球宝:祝各位身体健康,一定要好好保养!每天运动运动(学校游泳馆一次才13!),少熬夜是真的,晚上早点睡早上早点起整个人的工作效率都会不一样(大四上下学期感受阴阳作息分界线深有体会)。希望大家以后做作品的时候都能遇到对的合适的组员,能够顺利地做完片子!


毛毛:一开始选定合作的伙伴很重要!在毕设之前最好先考察一下下。前期一定要准备充分啦,剧本要考虑故事的主干清晰、衔接连贯、前期的美术探索做全面一些,不要像我一样,到必须要画这部分原画了才在这里定美术风格(对不起),中期大家多多沟通相互理解,大胆作画,保质保量的赶进度,一定要给声音、返工和后期留足时间!最后就是如果是为了投谁所好,可能不会比自己做自己喜欢的内容更受欢迎哦,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祝大家创作快乐!


肄木:师弟师妹们在做毕设时不要畏惧,挑战困难,多多尝试,打开头脑(和手),勇敢向前冲,说不定会擦出美妙的火花!前期组队需要仔细考虑有些问题,比如自己与团队风格的适配度,是否愿意走出舒适区尝试新的风格,队友之前能否愉快相处等等,靠谱的队友会让整个制作过程身心愉悦,压力相对减少很多,有机会打磨出更优秀的作品。最后祝大家心愿达成,画画再也没烦恼,冲冲冲!


金子:一定珍惜可以做想做的内容的机会,不需要顾虑太多,真诚地创作就好!


再次感谢主创们接受学术趴的采访,祝各位毕业快乐!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牢笼还是归宿?中传惊艳毕设《囚》幕后创作专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