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选择流量明星,是穷途末路的选择,还是将会延长品牌寿命?

引言
PRADA一向对数字化都持有保守态度,但也于近期选择了流量明星蔡徐坤做代言人。大家如何看待PRADA的选择?此举是品牌公司穷途末路,别无选择的选择,还是因为他们坚信此举会给品牌的长期发展带来更多好处?
以下讨论仅代表讨论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及冷芸的观点。

以下讨论来自于冷芸时尚圈群友讨论。更多关于课程的资讯,请见文中与文末。
参与者
冷芸时尚圈7群群友
时间:2019年6月16日
主题:奢侈品选择流量明星,是穷途末路的选择,还是将会延长品牌寿命?
庄主:冷芸-上海-群主
庄主简介:冷芸,博士,时尚撰稿人、评论人、商业顾问、培训导师(买手、企业管理、创业课等)。
讨论提纲
一、PRADA选择蔡徐坤做代言人的官方理由是什么?而其真实的理由又是什么?
二、其他还有哪些奢侈品牌使用了流量明星?
三、奢侈品使用流量明星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四、从事实来看,流量明星目前给奢侈品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五、流量明星将可以为奢侈品带来的利益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一、PRADA选择蔡徐坤做代言人的官方理由是什么?而其真实的理由又是什么?
1、官方理由
冷芸-上海-群主:
我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PRADA选择蔡徐坤做代言人,大家听到的官方陈述和具体解释是怎样的?
Alina-上海-法律:
PRADA发布给媒体的新闻稿里有一句话:“身处这个超级媒体时代,我们企图探索流行文化表层下的偶像人设、追星潮流、跨圈层粉丝群体及爱的供养等机制。” 我觉得这可以作为官方理由之一吧。
Yvette-无锡-学生:
蔡徐坤在海报中一人饰演两个角色的隐含意义是:通过观察与被观察,去隐喻和映射当代流行文化。
2、真实理由
冷芸-上海-群主:
那么大家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这次合作的呢?大家觉得PRADA选择蔡徐坤的真实理由是什么?
Mark-武汉-时尚营销在读:
蔡徐坤目前在新浪微博拥有2460万粉丝,位列微博明星超话榜第一名;是中国当代最受关注及喜爱的年轻偶像之一;他算是典型的流量小生。
Yvette-无锡-学生:
这算是顶级流量了,PRADA在国内市场销售比较低迷状态下,一方面可以利用品牌粉丝来提高销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国际品牌的影响力。
David-上海-Freelancer:
但流量和数据的真实性却值得质疑,转发量一亿存在很多水分。经济10年周期早已经过去,18年峰值早该衰退了。我个人感觉是品牌方在试水市场,看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过这次确实也算有热度。
3、PRADA为何选择蔡徐坤?
冷芸-上海-群主: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蔡徐坤的热度这么高呢?如他一样能跳舞唱歌的人也不少吧?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他背后的资源好。人设也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Nana-巴黎-产业研究:
他是《偶像练习生》(偶像养成类节目)里热度最高的一位。而且他的票数总能和第二名有断层式的差距。
Mark-武汉-时尚营销在读:
这可能是中国捧红明星的一种手段吧?另外,他的包装团队也很厉害。
文傑-广州-房地产:
我觉得蔡徐坤背后的资源还不及吴亦凡,吴亦凡代言了LOUIS VUITTON。
冷芸-上海-群主:
吴与蔡,大家觉得谁显得更高级?
Gabeauty-南通-学生:
且不说高不高级,粉丝能“打”的肯定也是吴亦凡。
Mark-武汉-时尚营销在读:
吴亦凡吧,其实他一开始的人设走的也并不是很顺。
文傑-广州-房地产:
蔡徐坤比较有争议的一点就是偏女性化的形象。其实男的觉得蔡徐坤比较娘,而这部分却正好符合年轻女性的口味。
David -上海- Freelancer:
而且蔡徐坤火出来的时间点也是巧了,之前他也做过几档节目,并不亮眼。恰巧在韩流被禁的这个时候,青少年们把目光都聚焦到了国内选秀节目上。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吴亦凡整体还是比较Man一点,本身家庭背景也很好。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吴是被质疑其音乐水平。但他的《大碗宽面》还是圈了很多粉的哈哈。
Lotus-深圳-买手设计师:
反观蔡,其实他并没有个人鲜明的时尚品味和风格,更没有任何官方媒体的认可和背书;主要还是靠《偶像练习生》这个栏目火的。
Gabeauty-南通-学生:
他的作品也是真的少,没有代表作品。
冷芸-上海-群主:
但大家觉得这次的合作,总体是真如其官方所述的原因吗?还是因为销售实在是不行了,需要放手一搏?
Nana-巴黎-产业研究:
我理解为用蔡徐坤的粉丝和话题度帮PRADA度过这两年的销售低谷。
冷芸-上海-群主:
大家看过他们广告吗?觉得广告如何?这是否体现了PRADA一向的高级感呢?或者还是突破了其传统的风格?
Alice-上海-商品:
PRADA算是老牌的奢侈品牌了,一向以高端神秘的形象示众,以往合作的也都是国际名人。
Nana-巴黎-产业研究:
这次广告的风格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导演曹斐和广告策划的创意,其实和蔡徐坤的关系不大。广告是比较有超时空感的。但其实可能换另一个明星来出演也能收到同样不错的效果。
Lotus-深圳-买手设计师:
流量明星在中国本身也已经开始进入消退期,不再如之前一般无往不利。明智的品牌都已经开始尝试摆脱流量明星,但PRADA却逆势而行。短时间内靠蔡徐坤的粉丝提升全球范围内的营收数字。
Grace-东莞-设计师:
我觉得让蔡徐坤当代言人,可能更容易打开年轻人的市场。据我了解,蔡徐坤的粉丝大多是18-24岁的城市女青年。她们或许暂时买不起包、鞋、大衣,但买得起配饰、零钱包;这就是潜在顾客。当她们步入中年后,没准就消费得起贵牌包包。
冷芸-上海-群主:
那这是否能为当下的PRADA品牌形象增值呢?大家觉得PRADA用蔡徐坤本质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抓年轻人市场?那么,是否会因为这个原因又丢了老顾客呢?比如,中年顾客?还是大家认为有什么别的原因?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我觉得是存在流失中年客户的风险的。
Grace-东莞-设计师:
我认为不会。其实老顾客要买的话,是不会注意代言人是谁的,只有未开掘的用户才应该培养。
David-上海-Freelancer:
我认为这些都属于是在数据化下摸索,毕竟真正的忠实顾客是稳定的。如果想用流量明星打开市场,关键还是在于大热单品有没有真正的推出来以及重复出镜。
Yvette-无锡-学生:
奢侈品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消费重地,传统奢侈品牌试图拓宽边界。此举也算是对年轻的消费群体进行了大规模的试探吧?
Alice-上海-商品:
以前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以中年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80、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这像是在转型,从专注奢侈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向贴近生活的时尚新潮方面转变。
David-上海-Freelancer:
但是奢侈品和艺术家的合作也同时维持了“艺术”化的高级定位。
Nana-巴黎-产业研究:
吸引年轻人是一方面原因,广告主题''Code Human''也是符合当下流行话题点的。
小结:
PRADA官方表示选择蔡徐坤作为代言人是因为身处在这个超级媒体时代,他们企图探索流行文化表层下的偶像人设、追星潮流、跨圈层粉丝群体及爱的供养等机制。但本质上,由于近年在国内市场销售低迷,其真实的理由可能是对增加话题性来提高销售业绩的迫切需要。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长按二维码查看详情👀

二、还有其他哪些奢侈品牌使用了流量明星?
1、“流量明星”与“专业明星”的区别
冷芸-上海-群主: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流量明星没有作品也能走红呢?以及,根据大家的观察,还有哪些奢侈品与流量明星合作了?
Gabeauty-南通-学生: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流量明星庞大的粉丝基础及粉丝们强大的购买力吧?
冷芸-上海-群主:
我感觉现在貌似大家都不在意作品了?又有几个流量明星有好的代表作品呢?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流量明星现在好像都是走人设路线和综艺节目的。他们已经不属于传统常规的歌星这类了。
冷芸-上海-群主:
话说回来,大家是如何区别流量明星与明星呢?我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自己足够好的专业,是否有代表作品。没作品但走红的,我觉得都算是流量明星。
Alina-上海-法律:
我觉得个人新闻远远多过作品新闻的,可以归为流量明星。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在日本,偶像地位会比较低,韩国也是,偶像和明星是区分开来的。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偶像就是流量类明星。偶像有庞大的粉丝、极高的活跃度,但是在大众的认同感上会低于歌星和影星。
2、其他流量明星+奢侈品牌的案例
Alina-上海-法律:
2018年8月15日,BOTTEGA VENETA正式宣布易烊千玺成为品牌首位亚太区代言人;10月31日,LOUIS VUITTON正式宣布吴亦凡成为品牌代言人;2019年1月25日,VALENTINO正式宣布张艺兴成为品牌首位大中华区男装代言人。
Yvette-无锡-学生:
意大利奢侈品牌 TOD'S 品牌鞋履系列大使——刘昊然;
TOD'S 旗下的时尚品牌HOGAN中国区代言人——吴磊。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还有赵丽颖和DIOR。
Mark-武汉-时尚营销在读:
吴亦凡和BURBERRY。
Abby-重庆-学生:
杨幂和MK算吗?
胡清-广州-买手:
杨洋代言YSL。
Mark-武汉-时尚营销在读:
赵薇:BURBERRY品牌代言人(有硬广投放);章子怡:BUCCELLATI品牌大使(有硬广投放);周迅:CHANEL中国区形象大使、IWC品牌大使;舒淇:BVLGARI品牌代言人(有硬广投放);李冰冰:CARL.F BUCHERER全球代言人(有硬广投放)。
李宇春:GUCCI品牌大使(有硬广投放);吴亦凡:LOUIS VUITTON品牌代言人、BVLGARI品牌代言人;周冬雨:BURBERRY品牌代言人(有硬广投放)BOUCHERON大中华区代言人(有硬广投放);胡歌:EMPORIO ARMANI大中华及亚太区代言人(有硬广投放)PIAGET品牌推广大使(有硬广投放)。
冷芸-上海-群主:
@Mark 武汉 时尚营销在读 不过你写的好几个不算流量明星,算明星。
刘昱希-广州-服装工程:
奢侈品牌最大限度的将产品商业化,能带动流量和购买力的明星才是品牌要挖掘的对象。
冷芸-上海-群主:
我们之所以讨论奢侈品,是因为理论上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在意维护品牌形象。但是使用流量明星是否依然会帮他们维护形象呢?还是说,这说明,他们为了所谓的生存已经无所谓保持品牌形象了?
Gabeauty-南通-学生:
但是品牌也需要盈利。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对于明星来说,永远会有更年轻的新人出来,对品牌来说也永远都有更符合新消费人群的品牌出现。
小结:
1、 ''流量明星''与''专业明星''的区别:
专业明星:有代表作;曝光率主要来自作品。这个类似日韩的''明星''。
流量明星:主要靠人设与颜值,且可以引起话题;曝光率主要来自个人的故事、生活与工作,这个类似日韩的''偶像''。
2、 其他流量明星+奢侈品牌的案例:
2018年8月15日,BOTTEGA VENETA正式宣布易烊千玺成为品牌首位亚太区代言人;
2018年10月31日,LOUIS VUITTON正式宣布吴亦凡成为品牌代言人;
2019年1月25日,VALENTINO正式宣布张艺兴成为品牌首位大中华区男装代言人;
意大利奢侈品牌 TOD'S 品牌鞋履系列大使——刘昊然;
TOD'S 旗下的时尚品牌HOGAN中国区代言人——吴磊。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长按二维码查看详情👀

三、奢侈品使用流量明星的利与弊是什么?
Chen-上海-品牌营销:
我认为与其背后粉丝和话题度所产生的商业价值有关。如果没有粉丝、没有商业价值,品牌就会被抛弃。
Alice-上海-商品:
''利''就是可以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吧。
Gabeauty-南通-学生:
专业明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吸引人们。
冷芸-上海-群主:
难道专业明星的专业度与话题性会更少吗?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流量明星其实无所谓黑红,能让别人知道有这件事就行了。就比如很多人其实不知道也不了解蔡徐坤,但是都知道他代言了PRADA。
Alina-上海-法律:
流量明星的带货能力强,年轻消费者在流量明星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和想拥有的生活方式。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正是因为流量明星更具争议性,大家才会去讨论。
Abby-重庆-学生:
流量过气对品牌影响挺大的,越是大品牌应该越需要稳定的代言人吧!
Grace-东莞-设计师:
我觉得虽然流量明星能够在短时间内受到关注,但一旦这个明星过了几年后热度低了,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
Gabeauty-南通-学生:
其实也是正常的,品牌和流量是相辅相成的。品牌达到话题和争议,流量拿到代言巩固自己的地位。
冷芸-上海-群主:
所以流量明星可以为品牌带来话题性。除了可以有流量,那么还有什么好处呢?究竟能成功转化为销售吗?
眠眠-惠州-学生: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很好奇,一般来说流量明星的粉丝群体平均年龄都偏小,她们真的有那么大的消费力去购买偶像代言的奢侈品吗?
Annie-上海-企高俱乐部副部长:
品牌方要做的也许并不是争夺那些不买奢侈品的粉丝,而是那些本来就有能力买奢侈品的粉丝吧。她们本来买A牌的,后来这个粉丝的偶像代言了B牌,就掉头去买B牌了。
Alina-上海-法律:
流量的一个特点是更新速度太快了。
图图-上海-品牌助理:
但是现在中国其实就在靠流量明星带货。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不仅仅是中国,其实在其他国家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之前,DIOR为了提升销售业绩,也做了很多“自降身段”的事情。
刘昱希-广州-服装工程:
好处就是流量明星穿什么,粉丝就会买什么。以此助推品牌服装的销售,这类衣服统称为“爆款”。
冷芸-上海-群主:
大家身边有这样的消费者吗?跟随流量明星买品牌的?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我自己身边的朋友比较成熟,判断力比较强。
Alina-上海-法律:
品牌方也是利用了粉丝希望拥有自己偶像同款的心理。
Alice--上海--商品:
我身边一些朋友就是因为自己的偶像代言了才会去消费的。
文傑-广州-房地产:
或许群里的朋友们都比较理智,但我看到过某些粉丝真的会研究明星的穿着,买同款。粉丝们还会建立XXX Fashion Book,就是把爱豆身上每件衣服的品牌都标出来。
阿蘅-上海-设计师:
很多时候我的身边朋友更倾向于一些真实的、有专业性和个人特点KOL介绍的产品。
冷芸-上海-群主:
现在确实也有很多品牌开始倾向于与中小V合作,性价比更高。
红糖 济南 设计企划:
是的,位于中部的KOL的粉丝粘性更高。
胡清-广州-买手:
传统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奢侈品需要争取更大、更年轻的群体。奢侈品也会下沉。毕竟最有购买力的群体特质在变化,只要还在2C市场,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这个问题。
冷芸-上海-群主:
那么,我们再来谈谈流量明星会给奢侈品带来弊端吗?如果是的,具体有哪些弊端呢?
眠眠-惠州-学生:
我认为这可能会影响甚至拉低品牌形象吧。
Annie-上海-企高俱乐部副部长:
弊端可能就是代言人突然有了黑料,人设被推翻。
顾西-杭州-计划:
如果代言人突然有负面传闻的话,影响极其大;他的形象随时都有可能崩塌的。此举危险系数更高,代言艺人的声誉很可能对品牌的形象造成影响。
胡清-广州-买手:
流量明星和品牌气质不符,会给大众造成认知错觉,不利于品牌定位。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流量明星在大众定位里本就是属于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容易让代言的品牌也跟着被拉低。
Alina-上海-法律:
很多大牌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往往容易过高估计明星身后自带的流量。他们仅仅通过网络曝光量、粉丝数量和粉丝忠诚度去选择当下热门的明星,且容易忽略这些明星与自己品牌调性的契合度。
红糖-济南-买手:
而且流量明星和顶级的KOL现在有些也在失去公信力,小红书之前砍了不少顶级KOL。
冷芸-上海-群主:
没错,造假太严重。
小结:
利:帮助品牌快速产生话题、扩粉、或者将粉丝从A品牌带到B品牌,甚至可能快速产生业绩影响。
弊:可能会拉低品牌形象;但是对品牌长远发展是否有更大的利益尚不确定。
四、从事实来看,流量明星目前给奢侈品带来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冷芸-上海-群主:
大家有关注过使用流量明星后,品牌业绩有增长吗?或者其他的好处?或是已经暴露的问题?
Alina-上海-法律:
我这儿有个品牌业绩增长的佐证。据UK报纸TELEGRAPH商业版报道:吴亦凡在2016年成为BURBERRY代言人之后,刺激BURBERRY2016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大涨25%,被国外媒体视为该品牌业绩增长的最大功臣。且第四季度销售额也明显上涨,尤其是亚洲地区和中国的销售额。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整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Alina-上海-法律:
短期利大于弊,长期弊大于利。
冷芸-上海-群主:
大家是否能记的住,第一个与流量明星合作的奢侈品牌是哪一个呢?
Alina-上海-法律:
2016年6月14日,BVLGARI宣布吴亦凡成为大中华地区腕表代言人。
刘昱希-广州-服装工程:
我这儿还有个关于护肤品牌和流量明星的案例:
法国植物护肤品牌欧舒丹(L’OCCITANE)在中国越来越好卖了,而它首先要感谢的,可能是中国艺人鹿晗及他的粉丝们。7月25日,欧舒丹发布2018财年首季财报,截至6月底欧舒丹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4.1%至2.8亿欧元,中国市场销售额为2981万欧元,同比上升26.9%,是报告期内欧舒丹销售涨幅最明显的市场。其次是巴西、日本两大市场,增长率分别为13.7%、4.0%。日本野村证券认为,自今年五月欧舒丹与鹿晗正式展开代言合作后,品牌每月销售增长加速,有望支撑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消息来源:界面新闻)
小结:
从短线来看,几个使用流量明星的案例确实带来了业绩增长:
UK报纸TELEGRAPH商业版报道,吴亦凡在2016年成为BURBERRY代言人之后,刺激BURBERRY 2016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大涨25%,被国外媒体视为该品牌业绩增长的最大功臣。第四季度销售额明显上涨,尤其是亚洲地区和中国销售额。
法国植物护肤品牌欧舒丹(L’OCCITANE)在中国越来越好卖了,而它首先要感谢的,可能是中国艺人鹿晗及他的粉丝们。7月25日,欧舒丹发布2018财年首季财报,截至6月底欧舒丹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4.1%至2.8亿欧元,中国市场销售额为2981万欧元,同比上升26.9%,是报告期内欧舒丹销售涨幅最明显的市场。其次是巴西、日本两大市场,增长率分别为13.7%、4.0%。日本野村证券认为,自今年五月欧舒丹与鹿晗正式展开代言合作后,品牌每月销售增长加速,有望支撑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消息来源:界面新闻)
#不断学习,才有能力改变当下#
冷芸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长按二维码查看详情👀

五、流量明星将可以为奢侈品带来的利益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冷芸-上海-群主:
所以回到PRADA的案例。PRADA在奢侈品公司里,一向的运营是属于保守派的。比如在数字化、电商化方面都是比较慢的那一类品牌。这次一出手就选了最热的流量明星,看得出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所以我们进入下个话题,流量明星将可以为奢侈品带来的利益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以及为什么呢?或者说,这种合作,可能会如何影响奢侈品公司的长远发展呢?
Alina-上海-法律:
我认为总体来说是短期利益,因为流量明星被替代性太强,并且成功从流量明星转型的太少了。
冷芸-上海-群主:
在这里我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你们认为今天的奢侈品,与50年前、100年前的奢侈品定义一样吗?大家都是如何定义奢侈品的?
Alina-上海-法律:
我之前有看到一个关于奢侈品的定义,Michel Chevalier、Gerald Mazzalovo在《奢侈品品牌管理》一书中给出的奢侈品概念是:''奢侈品需要满足三个不同的条件:首先必须具有浓厚的艺术内涵,其次必须是工匠精心雕琢的结果,再有它必须具有国际性。''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又被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在经济学上讲,奢侈品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
冷芸-上海-群主:
举例来说,150年前,连一件普通的衣服都是奢侈品。大家可以理解这是为什么吗?
红糖-济南-买手:
我感觉现在奢侈品的定位已经变化了。它已经走下了神坛,变成了年轻一代的社交资本,一种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流通的“货币”。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变了那是因为社会制度变了,以前就是封建社会,也确实只有皇室贵族才能消费。现代社会不存在皇室贵族了,财富就是现代社会的阶层衡量标准。
图图-上海-品牌助理:
现在的奢侈品牌领域特别广泛,香水、口红其实都是属于价格比较低的。很多学生现在都有能力购买,所以他们也是有价格不那么高昂的奢侈产品的。
红糖-济南-买手:
现在的年轻一代是奢侈品重点发掘的客户群。在INS和各种社交软件上,奢侈品的展示越来越多,这些往往能给博主迅速带来流量。同时,年轻一代也会有所向往和效仿。
冷芸-上海-群主:
在大家的朋友圈里,90-00后钟爱奢侈品的多吗?
Grace-东莞-设计师:
多的。
冷芸-上海-群主:
这些人自己都有购买力吗?还是靠家里有钱?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贷款,亚洲国家贷款现象挺严重的。
羊齿-东京-时尚管理专业:
日本有一些可以租借的奢侈品APP。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现代生活的社交需求太强了。
冷芸-上海-群主:
跟风、渴望拥有奢侈品,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以前90年代,耐克卖的最好的地方是长春,不是上海、北京。那里的人会存1-2个月的钱,买双耐克的鞋子。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比如东北市场的奢侈品消费依旧很强势。
冷芸-上海-群主:
所以这不是90-00后独有的现象。其实很多现在给90-00后打的标签,在70-80后也出现过,只能说这是在20多岁的人群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红糖-济南-买手:
我感觉现在的各种支付方式也加剧了年轻人买奢侈品的现象,包括多种形式的分期和贷款。
冷芸-上海-群主:
那么回到我们的主题,我分享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首先,奢侈品的定义及定位在改变。以前,奢侈品是做“稀缺性”、“原创性”、“工匠质量”,现在我认为最重要的“稀缺性”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没什么稀缺的材料了。皮草也不能用了,人造皮草也能很接近皮革。而且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区块链,区块链如果进入时尚业,我以为对奢侈品影响也很大。比如,奢侈品的流通会更加便利了。所以,未来的奢侈品,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奢侈品。而现在的奢侈品,最多只是未来的“高档品”,仅此而已。
Mana-广州-学生:
奢侈品也是一种资源,资源具有稀有性。当这种实物的稀缺性不再满足时,心理精神的稀缺牲也不再是支撑点。我们与他人不再有区别时,那就无新奇与自我可言了。
冷芸-上海-群主:
其次,奢侈品的定位也在改变。以前,奢侈品要高大上、要神秘、要高贵,现在不是了,现在是要与粉丝互动,要有格调的同时还得亲民,所以才有所谓''轻奢''的说法。
冷芸-上海-群主:
所以回到PRADA的案例。那么我个人是这样看的。这个做法,是一场“非此即彼”,带有高风险的博弈。但是PRADA别无选择。如之前所说,他们在数字化、互联网化的方面,其实已经是进入的很慢的品牌了。所以,大家也看到了他们的业绩遭遇了很大的挑战。
冷芸-上海-群主:
所以要么不进入,要进入就选择当下最热的流量明星,带有一定''搏一把''的心理。现在就看是否可以带来业绩转化。我个人认为,如果产品抓不住年轻人的心,还是很难持久的。时代再怎么变,“产品是王”这个道理没有变。
冷芸-上海-群主: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现在的奢侈品已经不是原来的奢侈品定义了。原来的奢侈品真的有工匠精神,原来的奢侈品真的讲究创新。现在不是这样了。但本质上是因为资本的影响。国外也有专家认为,自从奢侈品被资本化后,就不再是奢侈品了。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这点我很赞同,说一个我的经验感受。因为我的工作中涉及到协助一些欧洲品牌进入亚洲市场,接触到的很多品牌老板和经理对亚洲,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市场,其实都是怀着''搏一把''的心理。
冷芸-上海-群主:
所以,本质上“奢侈品”的定义及定位已经改变。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眼光去看这个领域。如果我们接受了奢侈品更新后的定义,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并接受奢侈品与流量明星合作的现状了。
Stephen-米兰东京-经理:
很多有争议的做法不得不去尝试,虽然心里没底,但是不做可能完全没机会了。只能赌一把看造化了。
冷芸-上海-群主:
对的。也可以让人理解。说实话,因为PRADA确实已经低迷许久了。其他GUCCI、 LV、CHANEL、DIOR都已经动作了,他们却迟迟没有行动。
小结: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存在,因为现在的奢侈品在资本化的条件下,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更看重短期利益。他们着重于要先度过眼前,选择未来的事情再说。主要也是因为,这个社会变化已经太快了。奢侈品只能尽量顺势而为。
现在的奢侈品已经不是50年前,100年前的奢侈品。现在的奢侈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随着反对皮草的社会因素,以及高科技的发展致使原本稀缺资源已经不再稀缺,其所谓的”稀缺性“已经不复存在。奢侈品的定义与定位都在发生变化。以前的奢侈品力求高大上,但现在必须要与粉丝互动,在追求透明化、有格调的同时还要亲民。
庄主总结:
一、PRADA选择蔡徐坤做代言人的官方理由是什么?而其真实的理由又是什么?
PRADA官方表示选择蔡徐坤作为代言人是因为身处在这个超级媒体时代,他们企图探索流行文化表层下的偶像人设、追星潮流、跨圈层粉丝群体及爱的供养等机制。但本质上,由于近年在国内市场销售低迷,其真实的理由可能是对增加话题性来提高销售业绩的迫切需要。
二、其他还有哪些奢侈品牌使用了流量明星?
1、“流量明星”与“专业明星”的区别:
专业明星:有代表作;曝光率主要来自作品。这个类似日韩的“明星”。
流量明星:主要靠人设与颜值,且可以引起话题;曝光率主要来自个人的故事、生活与工作,这个类似日韩的“偶像”。
2、其他流量明星+奢侈品牌的案例:
2018年8月15日,BOTTEGA VENETA正式宣布易烊千玺成为品牌首位亚太区代言人;
2018年10月31日,LOUIS VUITTON正式宣布吴亦凡成为品牌代言人;
2019年1月25日,VALENTINO正式宣布张艺兴成为品牌首位大中华区男装代言人;
意大利奢侈品牌 TOD'S 品牌鞋履系列大使——刘昊然;
TOD'S 旗下的时尚品牌HOGAN中国区代言人——吴磊。
三、奢侈品使用流量明星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利:帮助品牌快速产生话题、扩粉、或者将粉丝从A品牌带到B品牌,甚至快速产生业绩影响。
弊:可能会拉低品牌形象;对品牌长远发展是否有更大的利益并不确定。
四、从事实来看,流量明星目前给奢侈品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短线来看,几个使用流量明星的案例确实带来了业绩增长:
UK报纸TELEGRAPH商业版报道:吴亦凡在2016年成为BURBERRY代言人之后,刺激BURBERRY2016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大涨25%,被国外媒体视为该品牌业绩增长的最大功臣。第四季度销售额明显上涨,尤其是亚洲地区和中国销售额。
法国植物护肤品牌欧舒丹(L’OCCITANE)在中国越来越好卖了,而它首先要感谢的,可能是中国艺人鹿晗及他的粉丝们。7月25日,欧舒丹发布2018财年首季财报,截至6月底欧舒丹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4.1%至2.8亿欧元,中国市场销售额为2981万欧元,同比上升26.9%,是报告期内欧舒丹销售涨幅最明显的市场。其次是巴西、日本两大市场,增长率分别为13.7%、4.0%。日本野村证券认为,自今年五月欧舒丹与鹿晗正式展开代言合作后,品牌每月销售增长加速,有望支撑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消息来源:界面新闻)
五、流量明星将可以为奢侈品带来的利益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存在,因为现在的奢侈品在资本化的条件下,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更看重短期利益。他们着重于要先度过眼前,选择未来的事情再说。主要也因为,这个社会变化已经太快了。奢侈品只能尽量顺势而为。
现在的奢侈品已经不是50年前,100年前的奢侈品了。现在的奢侈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随着反对皮草的社会因素,以及高科技的发展致使原本稀缺资源已经不再稀缺,其所谓的”稀缺性“已经不复存在。奢侈品的定义与定位都在发生变化。以前的奢侈品力求高大上,但现在必须要与粉丝互动,在追求透明化、有格调的同时还要亲民。
文章编辑:Yoonam
以上讨论来自于冷芸时尚圈群友讨论。更多关于课程的资讯,请见文中与文末。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今后与您分享更多精彩!
欢迎扫码了解更多课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