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追光吧!哥哥》3处操作让人看不懂?最不能理解的便是郑爽了!

2020-12-13 19:43 作者:roybankds  | 我要投稿

《追光吧!哥哥》第二期节目上线了,看点是有的,但并不多。印小天和杜淳击掌、李汶翰在《我就是演员》中被于正批评轧节目,应该说这些看点都是节目之外的是是非非。

既然看点寥寥无几,就来探讨一下《追光吧!哥哥》的节目相性吧。简而言之,这到底是一档什么类型的节目呢?有人可能会说了,自然是养成类节目了。如果把《追光吧!哥哥》定义为养成类节目,那么节目组的3处操作实在是让人看不懂了。

操作一,为什么邀请郑爽?之所以由此一问,并不是针对郑爽。所有人都知道《追光吧!哥哥》是要打造一支类唱跳男团,那么就应该邀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作为导师。因此节目组邀请金星是可以理解的,在舞蹈方面金星的确是导师级的。

问题出在了郑爽的身上,郑爽是一名演员,在唱跳方面并无特长。尽管没有顶着类似导师这样的头衔,但还是在节目中对哥哥们评头论足。如果评价的专业一点也可以,可郑爽却在看谁长得帅。这就很迷了,《追光吧!哥哥》邀请郑爽干嘛来了?对于节目而言,郑爽的作用是什么呢?

《追光吧!哥哥》是YK参与制作的,说实话对YK制作养成类节目的思路实在不敢苟同。《以团之名》的时候邀请了黄晓明、《少年之名》的时候邀请了郭敬明,对于偶像团体而言,两人都是非专业人士。结果这两档节目一败涂地,到了《追光吧!哥哥》依旧邀请非专业人士郑爽,何以如此固执呢?

操作二,比赛规则过于随意。不论是专业评审打分、网上比拼人气,还是现场观众投票,都是可以接受的。但让哥哥们在80后、90后、00后中选择自己的分数,是不是过于草率了呢?让人不禁想起了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葛优和范伟猜拳的桥段,真的是全凭运气。

任何一种打分的规则都有固定的相性,要么看重专业能力,要么注重人气的高低。盲猜自己在哪个年龄的段观众中认可最高,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答案是没有意义的,真想知道的话,做个市场调查就一目了然了。要是仅仅为了节目效果,那就大可不必了。什么样的综艺节目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套路,一个养成类节目玩起《极限挑战》的路数,有些不伦不类了。

操作三,节目定位的混乱。说到《追光吧!哥哥》,大家就会想到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男版。实际上两档节目最大的不同并不是选手的性别,而且节目定位的不同。《乘风破浪的姐姐》主打30+及以上的女艺人,节目定位是清晰而明确的。

反观《追光吧!哥哥》,有已经年近50岁的陈志朋,但也有现役的男团成员。例如李汶翰,今年才26岁而已。实际上还有年纪更小的,1999年出生的丁泽仁才21岁。因此《追光吧!哥哥》的节目定位就很混乱,没有自己主打的艺人类型。

可能有些人觉着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却一个大忌。市场营销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人、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这里的人是指目标人群。以《偶像练习生》为例,目标人群就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少女们。如何让少女们愿意去看节目,这就相当于购买欲望了,所以练习生们都是同年龄段的美男子。至于购买能力,则对应着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打榜投票的花费等等。

如果用市场营销的三大因素去套《追光吧!哥哥》,会发现真的找不准这档节目的目标人群。目标人群是基础,没有明确的目标人群,谈何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呢?

在最新一期的“综艺势力榜”上,《追光吧!哥哥》上周的话题只有5.43亿。跟动辄几十亿话题量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综上所述,《追光吧!哥哥》怕是很难复制《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成功。模仿和拼凑的痕迹太明显,也很符合YK和东方卫视的风格,东方卫视的《下一站传奇》就是如此。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追光吧!哥哥》3处操作让人看不懂?最不能理解的便是郑爽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