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还是感情寄托,你分的清楚吗?
心理学有个词汇叫“感情投射效应”,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情寄托,度娘的百科是这么解释的:感情投射效应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生生的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是不是有点像吸引力法则呢?)。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这和吸引力法则更具相似度了)
既然属于认知障碍,可能是自我的认知障碍,也可能是对他人的认知偏差。当“我”把“我”的感情交付在另一个人身上时,无论对方怎么认为这份感情,这时自己会感觉非常爱对方,甚至无法自拔,哪怕失去一点点都会非常痛苦。
这份感情其实并不是真实的,而是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已,对方可能不自觉的回应可能正好应对了自己的情绪,刚好是自己想要的。但它并非真实的爱。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并非无缘无故,也不是偶然。当你的部分情感出现漏洞或缺失时,我们就需要有个人来填补;而有时会换个状况,我们需要和我们有部分相同情感的人来慰藉,这时无非就是我已经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这时就是我们说的情感反射了,无论你知道与否。
你收到了对方的各类回复都会感觉这是你想要的,会非常感动,你也会想要更多这类回复,收不到就会陷入困兽状态。事实上你收到的并不是“他”给你的回复,而是你“自己”的。从始至终你感动的仅仅是“你自己”而已。
当寄托在某人身上时,除了这个人以外,不会再想从其他人身上得到爱和快乐,也不想从其他事物如事业、兴趣爱好中得到快乐,所以你会沉迷。
感情寄托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空虚的行为,若我们认知不到或不承认自己属于这种状态,甚至还沉浸在自我感动中不愿逃脱,就是迷失自我了。
一般情况下若无法在某个对象(人或物)上获得所需要的回应,就必然会再次寻找其他对象予以情感寄托,只要找到了,他觉得自己获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得不到想要的爱情时,有人会把感情寄托在事业上。但人始终是有感情的,必然还会把缺失的感情寻找合适的人去寄托,如果有了孩子可能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有些人不离婚的原因之一。
而女性生完孩子长期和婴儿之间存在肌肤接触,除了情感上大部分寄托在孩子身上,肉体上也得到了部分满足,在性生活方面就无法满足丈夫了,很多男性出轨就是在这个时候。
如果一个人长期缺少来自家里人的关怀和爱,或者不是自己想要的,你才会不自主的去寻找寄托。如果遇到了你会奋不顾身的奔去,因为在他身上你得到了从未得到的正是你所需的情感温暖,怜惜和同情,你逐渐潜移默化的就对他产生了强烈不可割舍的情感,你也许会认为是爱情,但并不是。你会快乐吗?会,但不会长久。
有人说,人到中年需要情感寄托,需要红颜知己,心灵的港湾。但对方如果真的懂你、给你安心的停靠,不会再空洞,真心为你着想,也未必是件坏事。但要认清事实,这只是寄托而已,不是归宿,付出的感情是收不回来的,不管你的感情多么纯粹,曾经多么快乐,也只是一瞬而已。
空虚寂寞的人需要感情寄托,也有些人也需要共度一生的伴侣。即便在平时,我们也是需要真心的爱别人对待别人,相互照顾相互扶持。
有些人喜欢孤家寡人孤独的过一生,不想有伴侣的困扰,但事实上他们也会多多结交朋友,三五不时的小聚一下,把自己的情感分散在这上面。
你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想选择孤独一生还是和爱的人共度一生,那么你的情感就只能放在最爱的人身上。情感寄托可能会毁了你毁了家庭。
“得不得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这句歌词已经唱了无数遍了。人们渐渐都已经无法分辨喜欢和依赖的不同,出轨也都会拿真爱来做借口,最多也只会让真爱变得更廉价。
接下来可以简单分析一下真爱和感情寄托的不同点,爱是一种感情寄托吗?感情寄托也属于爱吗?
感情寄托不会存在包容,爱就是包容。
如果把自己的情感甚至更多的东西寄希望与自己爱的人身上,也希望这个自己爱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果出现不符,就会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否定很多东西甚至一切。寄托怎么会有包容,当然不会。爱的前提就是互相包容、理解支持,我之前也写过一篇爱情的文章,就是要无条件支持,少了一点支持就不是爱了。但正因为爱有包容,出现瑕疵时哪怕心里有不舒服,还是会选择接受。
感情寄托会迷失自我,爱能让双方更美好。
感情寄托和依赖相似,觉得对方可以依靠,或太过于相信一个人,太依赖一个人,会让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他只希望自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馈。这就会迷失自我,根据对方的反馈进行盲目的跟从和回应,得不到回应就否定自己。任何只有一方努力的情感都不会长久,但如果有了依赖和想要的回馈,短时的长久也是可能的。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因为互相的情感连接更长久,都会更努力的往前走,双方的目标一致自然就会更美好。
感情寄托因为空虚和感情漏洞,爱是相互吸引。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一天什么也不做都不会无聊,除了个性问题,他并没有觉得空虚,何况没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看书、打扫房间、玩游戏、跑步、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等等。可以说每一天都是充实忙碌的,并不会有胡思乱想的事情发生,哪有闲工夫去找情感寄托,并不需要这种事。我曾说过,躺平是心态,你的心态摆正的话,可以一辈子躺平,而且心情非常舒畅。别人怎么看待每天无事可做和躺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没有兴趣爱好没有目标,想躺平但又觉得无聊乏味,但也没有其他追求和欲望,可偏偏感情出现了漏洞,那么感情寄托就会自然而然出现。你以为你和受到你感情寄托的那个人之间是真爱吗?你以为你们是相互吸引吗?并不是,你只是把空洞的感情寄托在他人身上而已。有没有两个人互相是感情寄托呢,也有吧!事实上爱情是相互吸引在前,慢慢的有了感情,而且会越来越浓。因为长时间相处彼此越来越了解,如果确定了对方就是自己想要的人,那么就是爱情了。
情感寄托是希望自己得到温暖被温暖,爱自然就是相互之间的温暖。
什么叫当局者迷,就是自己的错觉自己浑然不知。有些道理非常浅显易懂,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无法逃脱这个困境了。以为那是爱,如果以为的爱没有了,情绪压力会不停累积,否定自己和其他一切。真实情况就是只想被温暖,却不想去温暖别人。有的人因此受伤不再相信“爱”,而有的人发现这个没有了,就会再寻找其他的人。爱是在自己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对方会出现会停留,是主动去温暖爱人,双方也都享受着温暖,互相温暖。
感情寄托不会长久。爱可以长久甚至永久,如果不能长久,就说明以前的爱不存在了或者双方至少有一方不再爱了,也是一个道理。
上面说过如果只是想找一个温暖的港湾而不去温暖别人,那就是感情寄托的现实情况,他得不到就会再寻他人。这种寻找短暂住所的人必定和自己的爱情观不一致,这时还会有那句话出现,你想要什么?仅仅是短暂的“爱情”吗,何况这不是爱情。如果你一直期望这种短暂的感情时光,当然也会有开心快乐,快乐不存在了就再寻找下一个,这如果是你想要的生活,请你离开那个爱你的人,不要彼此折磨。要爱就会互相依靠,坚持自己长久相伴的爱情观。不论生老病死,都会珍惜对方无条件支持对方,责任担当和有勇气承担一切的意愿。面对聚散离合,伤痕累累,可能有无数人已经伤透了心。
静下来好好想想问问自己,你还“爱不爱”他,或许你只想要那个感情寄托吧!
真爱才是两个人感情的互相寄托,两个人没有爱他们的生活就毫无意义。如果两个没有感情的人生活在一起,更多的是腐朽心灵、摧残精神而已。太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必要的负担,一直相信别人的承诺只会更加的迷失自我!最后可能只能自己面对,拖着身心俱疲的自己躲在无人的角落一个人哭泣!只能说爱比不爱更寂寞。
我们渴望自己想要的感情没有错,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也没有错,选择这样生活的人也没有错,但这都是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去想去看,但不要被当前虚妄的现实冲昏了头。
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心和手背都是冰凉的,已经找不到可以取暖的东西,原来一直都在自欺欺人。
面对情感寄托,其实就是要面对自己的情绪,面对自己的心灵,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情绪必然是来自情感寄托的那个人,或许说你正在被他的情绪/言辞/行为左右,PUA不为过。任何一个没有定力的人,都无法掌控这个情绪。或许有时候不需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因为有爱的人在身边,他会陪你,而寄托不会帮你处理情绪问题。
为了更好的处理这类情况,可能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充实起来,是否做到非常独立如果有真爱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以出去走走看看,长长见识,多看看书,不要和自己较真纠结自己是否是个完美的自我,根本没有完美的自我。
大千世界,更好的更美的更优秀的太多了,你看的山你所在的山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