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显法理学读书笔记Ep2】做一次关键词的总结

计划阅读10~23页,也就是第一章第三节,法学与相邻学科,第四节,法学教育。
这两部分内容平心而论,容易显得无聊,因为没有政治背景的情况下听政治演讲的感觉。
对付广泛松散的最好工具就是,死记硬背或者书读百遍。指望理解性记忆或者一次记住的亲,可以死了这条心了。尤其是考研的亲面对政治的时候,分明理不清教材的逻辑啊。
(此处剧透:政治教材的逻辑一般是按照重要性排列的,而这个重要性得多看题目标准答案才能总结得出来,考研政治想考60+很简单,理论熟络即可。想考到70+,80+,90+,对大量刷题的要求就越来越显著。什么?你问有没有不做题高分的?当然有了,中国政法,人民大学每年马克思主义专业可是大热门哦!他们考政治统考,你觉得还需要额外刷题吗?)
不过可以总结出来一些关键词,先背下来,之后有必要再慢慢消化。明天开始进入比较有意思的内容了,就是法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值得总结的会更多。
第三节直接可以略过许多教材导论里都有这种比较学科的内容,大多数其实都是为了证明,我虽然和它们关系很密切啊,但是我跟他们不一样啊,所以我是单独的一门课啊。以防止跟人斗嘴的时候,别人说,”法学分明就是政治的附庸“的时候,你好有理有据还击,证明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四节有的内容可以试着总结:
No.1:法学教育为什么是素质教育?
原因一:素质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需求。十六大提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社会对法律的需要不断增加和变动,因为法律不断演化,内容日益丰富,要求每个法律人都要终身学法。终身学习的观念贯穿法学教育始终。
原因二:素质教育是法律专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法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同,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公民和高素质的优秀法律工作者。
No.2:高素质优秀公民十大要素
一,主体意识;
二,权利意识;
三,参与意识;
四,平等意识;
五,宽容态度;
六,法治观念;
七,义务(责任)观念;
八,理性精神;
九,人本观念;
十,全球意识。
No.3:高素质优秀法律人两大基本素质
一.基础素质,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二.法律素质,包含,法律思维能力(核心),法律表达能力,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今天就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