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学写作:速来!隐藏在都市传说中的爆款小说核心密码!

上一期听故事学写作,我讲了民间故事对于现代写作者的借鉴意义,这次我们来聊聊都市传说。
跟传统民间故事不同,大部分都市传说都显得有点“没头没尾”,缺乏来龙和去脉,通常只有故事的高潮部分。
然而正是这种残缺的故事结构,如果用好了,就能让你的小说顺利签约甚至卖出影视IP。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的10%,30%和60%法则。
这个法则是《HBO大师写作课》这本书的作者,一个好莱坞资深编剧提出的。
剩下的40%,其中有30%是故事结构,也就是整体故事结构。
最后的10%则是景物描写与对话描写等等,也就是你如何讲述故事。
很多作者都会花大力气去琢磨故事结构和具体的描写,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最重要的功课还是你的故事核心。这点很多作者反而不会竭尽全力打磨。
然而故事核心梗才是决定你的作品是否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都市传说对于小说作者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够提供一个出色的核心梗。
比如美国八十年代经典恐怖片《下水道的鳄鱼》,就是取材于当时盛行一时的都市传说:一条被抛弃的爬宠鳄鱼,其实是某个基因实验的产物,进入下水道后变得体型庞大,开始吞噬人类。
还有著名的传说血腥玛丽,也是从都市传说而来。据说你在午夜时分对着镜子点燃蜡烛,连续呼唤几声血腥玛丽,她就会在镜中出现。
2018年的电影《瘦长鬼影》,也是取材于都市传说。传说一个没有五官,身材瘦长的,生活在城市里的怪物会诱拐儿童。
还有今年上映的日本恐怖片《如月车站》,一个女孩无意中到了一个不存在的车站,她还能安全返回原来的世界吗?
都市传说作为故事的核心梗,自带热度,具备天然的吸引眼球的优势。
比如在我们国家流传的1995年成都僵尸事件,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之类,都可以归入都市传说的范畴。
以上举的例子基本都是恐怖片,因为都市传说的确大部分都是恐怖的,所以衍生出来的小说电影也同样就带有惊悚的氛围。
不过,都市传说并非只对写恐怖小说的作者有用。它同样也可以是滑稽可笑甚至是感人至深的,适用于各种题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市传说的几个最基本的特点,以及如何把这些特点应用到小说创作中去。
首先,都市传说的主角,一般都会遭遇某种意外事件。
主角遭受的意外,大多数跟时代的热点和痛点有关,跟人们最为恐惧焦虑的事情有关。很多取得市场成功的小说,在切中生活痛点这方面做得都不错。比如聚焦中年女性困境,职场内卷,教育内卷等现实问题的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都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们要学会如何拆解出都市传说的底层逻辑。
如月车站的主角,就是在晚上搭乘地铁时,进入了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车站。然后这位主角通过时断时续的网络信号,跟网友进行交流,讲述她所见到的事情。
比如曾经流传很广的北京375公交事件。
这个都市传说我相信很多人听过,在这里就简单地复述一下。
在1995年11月14日的晚上,北京375公交车最后一班车行驶在没有什么人的路上。当时的路线也是比较偏僻的,加上又是快要凌晨了,所以车上也没有什么人,最开始车上只有一位年轻的女性售票员,一位司机,一对年轻的夫妻,一个老太太(有的版本是个老头),还有一个年轻小伙子。
在过了两站之后,有三个人在路边招手。公交车就停了下来,让他们上车。
这三个人都是穿戴着清朝的服饰,同时两个人中间还扶着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就像是喝醉酒一样。当时售票员还以为这是拍完古装戏的演员了,于是司机与售票员也就没有在意。但是车上的老太太却一直不安的望着这三个人。在下一站,两位年轻夫妻就下车了,或许是刚好到站,也或许是这对年轻的夫妻也发现了什么。
车又行驶了两站,老太太突然说车上年轻的小伙子偷了自己的钱,要下车好理论,小伙子也十分生气,两人就下车了。
下车后老太太才说,她发现了一个十分可怕的事情,这后面上来的三个人居然是没有腿的,这不就是鬼吗,但她不敢说出来,于是假装找茬吵架。
年轻人也是吓了一身冷汗,马上就报警了。后来警方在距离车站100公里外的地方发现了这辆公交车以及司机和售票员的尸体。
这个故事后来被辟谣了,说只是北京传媒大学的一次社会传播实验。我今天在这里,并不是要论证这个故事的真假。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都市传说。主角遇到了非同寻常的意外,而这个意外,正好体现了时代的痛点。
看一下这个故事的背景,1995年。去查一下资料或是问问年长一些的人,你就会发现,90年代是车匪路霸当道的时代。
在那个年代,不管你是个做货运为生的大货车司机,还是个普通的乘坐长途客车的旅客,都随时可能遇到被抢劫,甚至被伤害的风险。
许多货车或是客车司机,都遇到开着开着,看到路中央坐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或是老人。只要司机停车查看是否出事,路边就会突然窜出一群大汉,劫持车辆,抢劫乘客。如果货车司机形单影只,还可能在被洗劫一空后杀害。
北京375路公交的故事里,虽然招手示意停车的是鬼不是人,但恰恰因为如此,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恐惧。他们惧怕出行中的意外事件,车匪路霸宛如猛鬼凶灵。
在2000年初,北京还广为流传某个外国快餐连锁养的鸡能长出八条腿,六个翅膀;某家店的包子吃出了人的手指头,伪装成卖麻花贩子的儿童贩卖团伙,拿着带有艾滋病毒的针头随机扎人等等。
这些荒诞的,经不起推敲的都市传说,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人口贩卖罪行,不治之症的焦虑。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各种恐惧依然存在,只是内容发生了变化。
比如美国的一个都市传说。一对新婚夫妇入住一家环境服务俱佳的酒店,发现客房里的电视,正播放着一对陌生男女的激情运动。
这对夫妇于是也进行了一场激情运动。
过了一年,他们十分想念这家舒适的旅馆,于是故地重游,入住了同一家房间。
结果他们发现,电视里又在播放一对男女的激情运动。这对男女看起来还很眼熟——不就是他们自己吗?也就是说,这家旅店会把住客们的所有活动都拍下来。
这个故事在细节上或许禁不起推敲,真假不预定。但依然如前面的故事,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恐惧。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无处不在监控探头,成为人们新的恐惧源头。我们都非常害怕隐私被暴露。尤其是在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韩国N号房事件,知晓偷拍是个庞大的产业链之后,我们会变得更为恐惧和焦虑。
都市传说里的意外,也不总是跟惊悚有关,有时也是搞笑的。比如传说有个人带着大便样本去医院的路上,在地铁里遭遇小偷。结果贵重物品没丢,反而是装大便样本的盒子被偷走了。
所以让你的主角遭遇意外,这是屡试不爽的故事套路。主角的生活四平八稳就不会有精彩的故事,也就没有冲突。
当然,主角遇到的意外,并不总是坏事。很多时候,主角会因为意外获取暴利,得到一笔天降横财。
依然是90年代中期,北京时常流传有人在古董市场捡漏。捡漏的意思就是无意中以极低的价格,从不懂行的老板手中购买了一件稀世奇珍,从此财富自由。
跟致命危险擦肩而过,也是都市传说里常见的内容。
例如墨西哥的一则都市传说。
主角在乘坐火车旅行时,跟对面的一位乘客相谈甚欢。结果下车后不久,
主角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连环杀人犯的通缉令。照片中的人,恰恰就是在火车上跟他相处愉快的那个陌生乘客。
这种跟连环杀人犯擦肩而过的经历,足以让人细思极恐,脊背发凉。
这类情节也大体可以归入意外,不同的是主角并没有受到伤害,有惊无险。
都市传说中的这些典型事件,一般都会比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意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也就更容易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有了共鸣,你的故事就不怕没人看。
要想写出令大多数读者共鸣的意外,你就要真正地去关心现实,关心身边的人,体会到他们的渴望和恐惧。
能够把握住制造意外的手法,也就把握住了制造冲突的基本规律。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市传说的特点,其实就为了说明,大部分的都市传都可以被加工成故事的核心梗。
这就涉及到一个基本的写作法则。
正如《这样写故事:小说和剧本创作的6W原则》这本书提到的,写作的核心原则是what if,也就是假如。
当一条鳄鱼宠物被抛弃后,钻进了下水道。并且因为这条鳄鱼本身是某种基因实验的产物,结果长成了巨型鳄鱼,开始吞噬人类。
这个故事,就是依靠“一条鳄鱼在下水道里长成了吃人怪兽”这个假设开启的。后续的一系列情节,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创意延展开的。
“假如”二字是写小说最为强大的工具。
一个平凡的男孩,某天突然发现自己是巫师。瘦弱的士兵被注入了强化身体机能血清之后,他会做什么?
几个普通的孩子,在爬山时看到一个男人把两位老人推下悬崖,后续会发生什么?
从《哈利波特》到漫威电影到《隐秘的角落》,这些精彩的爆款故事,全都是用这种“假如”作为钥匙开启的。
当然,有了核心梗,你还得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这样喜欢这个梗呢?
这个梗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是否体现了一些人的渴望和恐惧?
举几个例子。
一个人入住一座老房子,偶然在地下室挖到了一只密封箱。箱子里放着大量的书信,讲述了一个很久以前的爱情故事。主角以为这只是一个属于别人的故事,但随着情节的进展,她发现自己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爱情故事的主角。
《来电惊魂》在人迹罕至的遥远的别墅里,高中生和往常一样做兼职保姆。
孩子刚刚睡着,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女生一接电话,一个陌生的声音恶狠狠的说了句“去看看孩子”。她去看孩子,发现孩子安然无恙。然而电话依然接连不断地响起,就一句话“去看看孩子。”
在想清楚了你为何要选用这个核心梗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让结构完整。你已经有了设计图纸,现在要开始盖房子了,就是需要对故事进行补全和拓展。
都市传说跟传统民间故事的最大区别,在于“没头没尾”。它从来不会把人物的身份,背景故事讲清楚,也很少会交代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通常就只讲了故事的高潮部分。
要想把这样的都市传说加工成小说,你需要的就是写出上下文。深挖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对情节进行拓展,丰富细节,把故事构建起来。
构建故事的基本含义,就是把你脑海中一些零散的情节串联起来。
很多人都说,我不知道该如何串联情节,感觉都是强行联系在一起,缺乏自然的过渡,看起来生拉硬扯。
这个问题其实只能通过大量练习来解决,没有捷径。在练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要想着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如果你总觉得情节无法串联起来,可能是因为你的核心梗展开不够。
核心梗要充分展开,才能写好上下文。
选用都市传说作为核心梗的好处,就在于它打开的程度比你凭空去想容易。
比如你凭空而来的想法是:我感觉女性独居好不安全。就算有一个同性室友也是一样。如果写两个女孩独居,遇到危险,会怎样呢?
你已经有了一个假设问题,但这个假设没有亮点,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果你选择一个都市传说作为核心梗,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女大学生合租房间。某天晚上,其中一个女孩听到黑暗中传来奇怪的动静,她没敢睁眼,就一直悄无声息地待着,直到动静消失。
第二天一早,女大学生发现,室友已经被杀害。罪犯用她的血在墙上写了一行字:幸亏你没睁眼看到我。
相比你最初头脑风暴时的模糊想法,这个都市传说是不是具体多了?不光具体,还自带令人感到惊悚和意外的反转,体现了都市女性对自身不安全处境的焦虑。韩国电影《门锁》的核心设置,就是现代女性对于安全问题的焦虑和恐惧。
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两个女主的背景设定完整,以及写清楚凶手为何会盯上她们,又是怎么进入室内的。
室友被杀死后,另一个女孩立刻报警并且搬家了,但却发现无法摆脱凶手的威胁。她逐渐发现,凶手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她。然而凶手为何不一开始就出手杀了她呢?她到底是谁?到底要跟谁斗争?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故事情节如此层层递进,变得越来越丰富完整。
尤其是对于想写反转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新手作者,多看都市传说一定会有所收获。
说了这么多,我想强调的是,都市传说跟民间故事一样,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再举个例子吧。
一个芬兰的都市传说,讲的是如果一个正在为新房建造壁炉烟道的砖瓦匠担心自己能否及时得到酬劳,那么他就会在一块玻璃上抹上砂浆,然后用它来堵住烟道。当客户打电话抱怨排烟不畅时,他便会向客户保证,一旦酬劳到手,他就会修好它。客人付款后,他只需要往烟道里扔一块砖,就能把玻璃打碎。
我老家这边的传说,竟然跟这个故事惊人地相似。唯一的不同是,烟囱里安放的不是玻璃,而是糊了一层纸。客户付款后,才把这张纸撕开。
可见都市传说的生命力之强,接受度之强。从芬兰到中国,情节竟然如此相似,轻易就实现了文化跨越。
所以如果能把握住都市传说的精髓,绝大多数读者都会被你的核心创意打动。
有人可能会说,我写的是古风架空小说,跟现实关系不大,所以都市传说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这个跟题材的关系不大。古风玄幻题材,要想写得出彩,也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写作手法。
这个基本的手法,就是我前面说的,用一个假设来开启你的故事,是最基本的写作手法之一,适用于各种题材的故事。
最后再强调一下,都市传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跨越文化的能力,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
在当代,都市传说甚至是一种思维病毒般的存在,可以通过互联网极速传播,可以用模因理论来解释。
理查德·布洛迪的《思维病毒》,提到过都市传说,说每个都市传说“都充满了丰富的模因。”
模因是指通过人类的模仿能力完成复制,在人际之间传播的信息。我们所熟悉的言语梗,表情包之类,都可以归入模因范围。
现代互联网上火爆的梗,几乎全都是通过模仿做到病毒式的传播,一夜之间就红透全网的。
比如2020年中国互联网上所流传过的“美国航天局发布2月7日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扫把可以直立”这样的都市谣言(结果真的引发了各个许多人广泛的“实验参与”,在被辟谣后,依旧成为了当日的一件大众娱乐事件),除了这类的短效娱乐化谣言外,围绕一些日常现象,都市传说也会热衷于给出一些偏灵异的解释,比如关于“一群正在聊天的人突然安静”、“混凝土建筑当中常传出来的顶层弹珠声”等日常小现象的各灵异类说法。
这些全都是出色的脑洞。例如针对“顶层弹珠声”,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解释,别人用过了你一样可以再用,只要能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就可以。
根据都市传说来写故事,不存在抄袭的问题。因为它只是一粒种子,长出来什么样子,就全凭你了。
因为具备丰富的模因,使用都市传说为核心的故事,从诞生起就自带热度和冲击力,这是一个特别强的优势。
知乎风短篇,以及一些相对来说热度超级高的网络小说,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里面都含有一些时下的热点问题。育儿焦虑,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等。
就算是古风架空小说,有时同样也能折射出一些引起读者共鸣的现实问题。
食品安全,居住环境安全,职场焦虑,生活中不可思议的巧合,一男一女命定般的相遇。
拓展这个核心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比起凭空构思一个故事核心,还是相对轻松一点。
都市传说自带热度和传染性,这会让你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具备爆款的潜质。一开始做不好没关系,写作最忌讳的就是时刻惦记着一步到位。
尤其是当你向编辑递交大纲时,你一定要在大纲里体现出你故事的亮点。这个亮点就得用核心梗来表现出来。
如果写完了大纲,你自己觉得无法用几句话概括出最大的冲突和亮点,那么这份大纲在编辑眼里,大概率也是平淡如水,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签约的可能性当然就降低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科学昌明。妖魔鬼怪成为遥远的传说,然而食品安全,人口贩卖,不治之症,新型犯罪,疯狂内卷成为新的恐惧来源。
都市传说是一座创作小说的宝库,所以好好使用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