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秋菊打官司》影评

2023-01-13 22:22 作者:汐影渚光  | 我要投稿

阅前提醒:本文是《秋菊打官司》的影评,评价完全主观,如有冒犯,请见谅。


电影是一部“好”电影,既反映了时代,也表现出女性的坚强,更是一部浅显易懂的普法剧。虽然拍摄时间久远,画质和画面很差,可能很多人没有耐心看完,但还是将这部电影推荐给所有人。接下来将从几个方面评价以下这部电影。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剧情很简单,是一个农村妇女不断上诉的故事,没有那么多反转,主打的是一个真实。电影的真实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真实的环境:电影的选景很真实,一家子住的屋子、吃的东西、外面晾的东西等等都是农村所熟悉的事物。

  • 真实的人物:电影中人物的衣着、台词、语气、习惯都很有农民的感觉。比如村长拿着碗坐在地上吃面、秋菊来村长家时村长家人说的那些客套话、村长与秋菊家起矛盾的原因等等。我觉得最经典的应该是秋菊来到市里的迷茫,和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样子很像,巩俐真的是把那种不知所措和一点点恐惧演到位了。

  • 真实的故事情节:电影故事确实是假的,但现实中未必就没有发生过,实际上在农村这样产生的矛盾太常见了,只不过大多不了了之,可能接受了那200元或者250元就无事发生了。电影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现实中“秋菊”的故事可能仍在继续。

  • 时代特点:秋菊到县里和市里觉得许多东西都很贵,住宿选择最便宜的去住。这真的是每一位农村打工人的真实生活,出去舍不得花钱。市里人看秋菊是农村来的就骗他,这也是当时的现实,很多当地人会宰农村人。(话说现在也是。。)

最初我是抱着休闲的心去看这部电影的,但看着看着我就看不下去了,不是电影不好,而是电影太真实了,真实到我仿佛就是里面的秋菊,面对着现实的苦难遭遇,甚至我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现实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直面残酷的现实。

下面聊聊人物,全剧最出彩的人物毫无疑问是秋菊。在巩俐的表演下,一个坚强勇敢、独立自主、性子有些犟、懂得感恩、肯吃苦的农村女人形象在荧幕中活灵活现。

但除了秋菊,我还想聊一聊秋菊的丈夫和老村长。秋菊的丈夫刚开始是支持秋菊去申诉的,但随着秋菊走的越远,他开始反对秋菊。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担心怀孕的秋菊出意外,二是家里已经为这花很多钱了,三是村里人的看法。特别是第三点,村民借这事笑过秋菊家,村长也因此与他家关系闹得不好,这样下去还这么在这个农村混啊。这是农村的习惯,在农村熟人社会的情况下,大家都要讲人情,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要在村子里过一辈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所以要减少矛盾。乡土社会是不讲法的,讲规矩或者说讲“礼”。大家有什么矛盾一般是有德高望重、年纪大的人进行调解,调解的那个人实际上就是马克斯韦伯口中的传统型权威,电影里村长说自己是公家人,这个说法其实不对,村长并不在我国行政编制内。村长实际上是调解的人,是传统型权威而非法理型权威。所以村长不愿意服软,如果他服软,就是承认自己是错的,那以后还怎么做工作呢?所以秋菊要去找其他人,找李公安等等要个说法。


接着聊一聊“公家人”,刚才提到村长不算公家人,但是秋菊和村长本人都不这样认为,秋菊多次提到你们都是公家人,谁知道你们会不会互相“帮助”啊。村长也提到过:我是公家人,肯定不会被怎么样的。这其实反映了农村的传统观点:官官相护。


再谈一下性别问题:电影中反映的性别要素很多:村长与秋菊家矛盾的起源就是秋菊丈夫骂村长生不出儿子,最后村长与秋菊家矛盾解除也是由于村长救了秋菊的儿子。电影里很多地方都反映了农村重女轻男的看法。但是电影的主角恰恰是女性,普通的中国农村女性,反映女性的闪光点,这是很妙的一点。


最后聊最重要的法律与人情问题:

  • “息讼”:我国一直有息讼的思想,这个思想在古代是为了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维护乡土社会的和谐。所以刚开始去县里和市里都是调解,讲究一个息事宁人。直到最后才是诉讼。

  • 说法:秋菊一直想要说法,从剧中我们知道是想要村长道歉,但最后尽管两家和解,但村长仍然被带走,这不是秋菊想要的说法,但是法律的规定。法律不管是否已经和解,这已经成为案件而不再是矛盾了。

  • 告好人:秋菊不愿告“市长”,因为她觉得市长是好人。这也是传统的观点,认为诉讼就应该是好人告坏人,但现代案件却并非这样,就像剧里说的,被告席上的不一定是坏人。对市公安局的结果不满,要起诉市公安局。










《秋菊打官司》影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