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文身
断发文身
《左传·哀公七年》
【原文】
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臝以为饰,岂礼也哉? 有由然也。
太伯、仲雍“断发文身”
相传周族的祖先姓姬,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
夏朝末年,政府腐败,农业没落,周的祖先就西迁到现在的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一带,自己组成了周部落。
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方的戎族和狄族的侵扰,周族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从岐山北边迁到岐山南边的渭水中游黄土高原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宫室,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大概从这个时候起,周族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
周的首领古公亶父共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
季历娶太任为妻,生下儿子姬昌。
古公亶父很喜欢这个孙子,曾对人说:“我们周族昌盛,看来要由姬昌来实现。”
太伯和仲雍知道自己的父亲古公亶父想让三子季历继承王位,将来再传位给自己的孙子姬昌,于是太伯和仲雍相约逃往荆蛮(现在的浙江一带)。
太伯和仲雍改从当地(吴越等地)的风俗,将头发剪短,在身上刺花纹,这是当时吴越人的一种风俗,以避免水中蛟龙之害。
太伯和仲雍“断发文身”表示已经以荆蛮为家,决心不再回去。
太伯穿着玄端的衣服戴着委貌的帽子来推行周礼,仲雍跟从他,把头发剪断,在身上的皮肤上刺上花纹,作为裸体的装饰,难道合于礼吗? 因为有原因所以才这样做的。
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强大起来,商朝感到了周的威胁,商王太丁就杀了季历。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做了周族的首领,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伯(周文王)。
“断发文身”也作“祝发文身” 截断头发,身刺花纹。
后“断发文身” 常用以指不开化地区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