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圈的三原罪(下)——冷漠
事先声明:本文内容可能不太严谨,请见谅;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标题及文中“UT圈”通指国内UT圈。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工作,那他的价值将是有限的。
——马克思
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圈里的事情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还要连篇累牍地去批判呢?为什么不忽略他们呢?我的回答是:UT圈是一个整体。圈子里发生的无论什么事,都会对环境或多或少地造成影响,这些影响就会进一步改变我在圈子里的感受。因此,圈子的事就可以成为我的事,我也有权对此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透过这件微乎其微的事却可以洞见一个UT圈内的“思想”:“与我无关,我为什么要管”。如果只看这句话,其实是不错的;但放在这个语境里,就显得不合适:这一切凭什么“无关”呢?打个比方,某时某刻某人正在宣扬“UT圈已经没救了”,有人会想,“这个人如何想与我无关,我没必要理他。”单论这想法本身,倒也没有错。但是你必须考虑到:有的人本来不持有观点,看到这个人的观点,出于对一些他所经历的事的和一些对他表意的误解或者表达程度的偏差(考虑到人的交流有所局限性,这种误解或偏差必然存在)而认同了此人,这些人中就会有人继续把同样的观点传播出去。久而久之认同的人变多之后,有的人看到许多人都认同了,即使本来不认同的也会选择“从众”,然后影响的力量愈发强大,直至覆盖整个圈子。(花车效应)类似的过程也导致了此类思想的极端化。然后就会有人在行动上“退圈”,又如传染病似的引发更多人“退圈”,圈子就有走向凋亡的风险。有人会说:“他们退圈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但每一个退圈的人都曾是一个支持者;失去了支持,创作动力也会减少。同时退圈的人中也不乏有创作者。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作品就愈发减少,质量也极有可能可能出现下滑。作品减少后,对于没有退圈的人来说,可能投入UT圈的时间就相应减少了,也会逐渐因丧失兴趣而淡出圈子。最终圈子就走向了衰落甚至凋亡。这是个连锁反应,是个恶性循环。而如果你早在当初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就会显著冲淡这样的情况,并影响另一些人,减小了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围。尽管我承认这会对新思想的传播产生负面影响,但为了校避风险,至少我们也应保持理智,不因第一眼看到时认同而无脑跟从,有不同意见也不愿反驳。
考虑到上一个例子出现的情况需要较多的偶然性因素,我们不妨再举一个更常见的例子:假设某位大佬做了一个Charisk作品,由于质量高、影响大而非常火,吸引了众多观众,同一时期Charisk的支持面就会迅速拓宽,并挤压如Chasriel,Frans之类有冲突者的空间。如果影响足够大,甚至会引起一股潮流。你可以不在意作品本身,也不在意Charisk,但如果这件事真正发生,当Charisk的支持面拓宽后,不仅是圈子内部小圈子的体系,乃至秩序都会发生改变,理论的发展都会受其影响。我已经重复过几次: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即使是刻意规避也十分困难。这样来看,即使是这样一个常见的事例,也会间接地影响整个圈子。(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蝴蝶效应)而UT圈有许多影响远比这大的事情,凭什么说它“与你无关”呢?“与我无关”只不过是逃避与不负责任的借口而已。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没必要管”,因此不去管。我能理解持这一观点的人是怎么想的,毕竟管与不管在于自己;但是不应当将这一思想加于他人:“没必要”不等于“不应当”,也不等于“没意义”;何况对你而言的“没意义”,对于别人可能不一定。寻根溯源地说,什么都是没必要的:你难道有什么“必要”去玩UT呢?不加对象的“没必要”都是耍流氓。更不用说那些带着优越感的指指点点了(像是“不在圈里多好”之类)。
再有就是“大家都这样”的论调,即“遵从大多数”的论调。言论是自由的,别人发表了观点,凭什么我不能发表我的观点?一句“都这样”就隐形地扼杀了另一种声音。还有,当大家都持类似观点时,凭什么我不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没有人公开发表不同观点,它就不可能传播,于是原先的大众观点,无论正误都会被奉为真理,一切不遵循者都会被认定为“异类”。并不是说一切少数观点都有价值,但我们必须先去思考这个观点的正误,然后再去评判它。现在的UT圈欲求发展,最需要的就是“理性”;不去思考,又何来理性呢?群体深知自己力量的强大,因此会扫除挡在它面前的一切。我们正在做的,不过是反对一些不应如此猖獗的群体而已。
还有一类人喜欢用“管不着”来吐槽。他们会说“别人的观点轮不到你干涉”,以此说明我们应当置之不顾。但我反对他们的观点,并不是在“干涉”:词典上“干涉”的释义是,“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421页)。我没有威胁,没有逼迫,没有恶语相向;我说的话没有任何强制性,别人爱信不信,别人怎么想我无法过问,别人怎么做我无法制止。这怎么能叫“干涉”呢?这种说法不过是曲解词义而已。退一万步说,我也只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只是这个观点与别人不同;既然我不能“干涉”别人的观点,那么这些人不也是正在“干涉”我的观点吗?观点不能因产生或发表的时间先后评价对错,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倘若是我先发表了我的观点,我想那些人也不会跳出来说了,甚至会站到反面来“干涉”——毕竟总是有人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事情的正误,而置事实于不顾。无论如何,以平和、礼貌且讲道理的形式进行的一切沟通,无论内容都应当得到保护;当然不是说应保护其内容,而是保护沟通本身的有效性,即保持平和礼貌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一切行为及言论,都应当尽量符合礼仪要求,不打破和平的氛围;即便是有辩论性、有批驳性的内容,只要理由充分,表达得体合适,都应当是我们必须尊重的。
UT圈许多人的“冷漠”间接导致了我们许多现存的问题:在UT圈的“爆发期”,很多创作者的关注范围仅限于自己的发展,忽视了对新人的教育和圈子整体的构筑,光顾着写同人而忘记告诉他们实际情况,成为了后来UT圈“大地震”的“催化剂”;在UT圈的冷淡期,又有多少人忽视了舆论阵地的重要性,明知盲目跟风反圈或退圈的危害性却无动于衷,使得UT圈的大旗无人扛起,又成了UT圈“崩盘”的“催化剂”……大家可以看到,在UT圈中,“冷漠”是一直存在的,并且一直影响着UT圈的发展,不像前两者有主要的作用时间段。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没有被听见不是沉默的理由。”许多人因为自己力量的微弱而退缩或放弃(旁观者效应)。在UT圈的发展路上,冷漠从不是像直观上那样的镇静剂,而是实实在在的催化剂。许多人因为没有第一个人而退缩,而已经传开的错误观点引发了更多共鸣,终将导致UT圈的生态失去平衡、走向极端。

以上,这一系列《UT圈的三原罪》就已经结束了。“虚荣”“偏执”“冷漠”已经影响UT圈太深了。我们现在需要一种解药——思考。思考虚荣就能透视其根本,思考偏执就能洞见其失衡,思考冷漠就能刺穿其虚无。只有保持思考,勇于发声,才能抵抗这“三原罪”的影响,以此为UT圈发展重回正轨提供机会。

如果对我的创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提出;有什么相关问题也可以提出。
作者:C6H6ara(猹苯)
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