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的大敌——节奏问题
你用拉丁舞的节奏去跳华尔兹,或者用华尔兹的节奏去跳拉丁舞,这都没法提升舞技的,只能是越跳越迷糊。国家队教练经常会提到业余的一个共性问题,习惯匀速发力,而且发力前很紧张,这些其实本质就是节奏问题。
拿反手拨球来举例,它的节奏其实是相对慢的,反手拨球的意义其实是学习技术框架,如果你实战的时候也按照这个节奏去发力,如果快撕和反拉也按照这个节奏去发力,那么你就是匀速发力,节奏是是错误的。反手拨球,动作幅度相对小,节奏比较慢,它的节奏可以理解为,收收发发收收发发,也就是收力和发力节奏都相对慢。反手快撕,它的节奏可以理解为,收收发收收发收收,快撕是蓄力比发力更久,而发力更集中的,动作幅度更大。反手反拉的节奏可以理解为,收收收发收收收发收收收,反拉蓄力更久,通常退台更远才能使用反拉,它的动作幅度比反手撕要更大一些,发力瞬间需要更多的集中,需要快节奏的发力。
其实不只是反手撕,正手挑打,反手拧,正手快带,这些都是有自己的固有节奏的。如果你的节奏不对,那么动作就容易变形,发力就很难集中。只有当你的节奏正确,与来球的节奏对上,形成共鸣之后,你的技术才能有效的发挥。业余的主要问题就是节奏偏慢,导致的后果就是发力的时候跟不上来球的节奏,经常是人被球顶住。正确的状态是,人等球,而不是球等人。当然了,球是不可能等你的,它只是会顶住你的发力,从而让你无力可发。业余节奏慢的问题,主要是太想发力了,所以引拍动作大,这是其一;还有其二,就是太依赖手去引拍,正确的引拍是身体带动手,而不是手带动身体;其三,业余普遍重心很高,重心高,灵敏性就降低,移动变慢,节奏自然就慢了。
拿反手技术来说,业余的问题就是节奏很平;他反手拧一个节奏,反手拨球一个节奏,反手撕和拉都是一个节奏,偏慢的节奏,发力自然就不集中了。学反手技术,尤其是拨,撕,拉,一定要找对节奏。拨球只是练球的技术,反手撕和拉一定要跳出这个节奏。所以有人说,有的人练球还可以,有模有样,但实战反而是差劲,这种情况就是节奏不对。反手拨球练的是相对慢的节奏,发力稍微集中,它主要是练框架,练习对身体的控制,练收胯顶胯。但如果你反手撕的时候还是反手拨球的节奏,那么你就错了。反手撕,引拍的时候一定要收住,要有人等球的一个节奏;然后发力的瞬间,一定要集中发力,不能像拨球那么柔和,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瞬间加速;另外,动作框架也不能错,反手撕,是先撞后摩,如果先摩擦后撞,你的球肯定就不稳定。
正手的攻球,快带,拉球,对拉,这些技术和反手一样,都是依赖节奏的。你的节奏必须比来球的节奏快半拍,然后发力集中,你才能练好这些技术。业余球友最大的问题就是节奏问题,他们攻球,快带,拉球和对拉节奏都偏慢;该蓄力的时候,他们太紧张,就开始发力了;但是发力又不集中,匀速发力不仅没质量,也容易掉球;大动作引拍导致整体节奏慢,节奏慢就跟不上来球的节奏,最后就是频繁失误。
马龙和林昀儒都是顶级的节奏控制者,与来球的节奏是最有共鸣的,而且他们其实都是偏技术型的打法,衔接和控制都是超一流,虽然马龙身体素质也是一流。40+塑料球时代,很难单纯靠速度和旋转赢球,乒乓球的特殊节奏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