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部编版新高中历史课本的一些有趣的部分(五)

2020-08-24 22:05 作者:Puki_desu  | 我要投稿

这次是新的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本《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部分摘录。  

前四次专栏: 

必修课本《中外历史纲要》

上(中国史):CV6834324  

下(外国史):CV6858271 

选择性必修1课本《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CV6930420

选择性必修2课本《经济与社会生活》:CV7217575

上次专栏直接无视了标题里的“社会”然后直接说“经济史”,结果被录取到社会学专业,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 ̄")╭

如果你读过思想政治必修三的《文化生活》,那你一定对这本书产生很强烈的既视感。

先让我们把这本书看完,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新编的历史教材。


目录时间:

目录
目录

有没有《文化生活》的既视感?中华文化,文化传播的途径(人口迁徙、贸易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都是思想政治的考点啊!不过除此之外,本书补充了世界文化的介绍(新教材全球化的特点)。

而且最惊喜的部分是本书用整整一个单元讨论战争与文化,因为战争在我们通常给予学生的认知中是消极的(如果非要定性,说战争主要是消极的是正确的),所以谈论战争对文化的影响(用影响一词必定有好有坏),这在以前不仅难以想象,是否有必要专门为了讨论这个而开辟一个单元而不是设置一个小探究都还存在争议性。

但这样的尝试是值得赞赏的,它锻炼了学生辩证看待历史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喜欢给一个历史现象或者历史人物盖棺定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之时,这个星球上必定会有不断发生并不可避免的各式冲突,而战争是最高的全面的冲突。如何评判和应对这些冲突——这些发生在当下的历史事件,一个对文明与利益之间的冲突的辩证的历史观是必须而重要的。

详细的内容到了那个单元再说吧。

中华传统文化

简练而详尽(虽然听起来挺矛盾的笑)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就是从春秋战国发端,受统一多民族国家现实影响,以儒学为主轴,伴随道教与佛教的渗透,最后理学发展到巅峰即是尽头,中华文化停滞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感觉就是故意往伟光正上靠,并不是客观理性的分析,觉得只谈优秀的话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其实期待能够谈论一下中华文化的特点,比如说祖先崇拜,重人伦轻物理之类的。


佛教

佛教给中国带来了哲学启蒙,在词汇上也有表现:过去、现在、未来、世界,都是佛教词汇。

不但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影响了佛教。汉传佛教已经偏离了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的那个佛教,而经过了中华文化的改造。一个汉传佛教的教徒,首先是一个中国民间传统信仰的皈依者,其次才是遁入法门之人。


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汉字文化圈其实蛮奇妙的:

汉语——汉藏语系,越南语——南亚语系,朝鲜语/韩语、日语——孤立语言。

不同的语言,都可以用汉字!

朝鲜语/韩语与日语有点关系但基础词汇同源不多,日语似乎与高句丽语同源(有假说高句丽人来到日本(渡来人)征服了日本的土著(虾夷人)。日本天皇二战后承认过自己有朝鲜血统),但是高句丽语在朝鲜半岛被朝鲜语/韩语替代掉了。

还有一点:“唐服”“和服”和“汉服”。个人感觉现在穿什么汉服等价于你认同哪个朝代的服饰,而且也有被认错的风险(之前不久有人在武大的樱花下穿唐服被打了)。至于说现在我们要认哪种服饰作为民族服饰,那么女性当然是旗袍,男性。。当然就没有了。

PS:你以为旗袍没人穿是因为是满族服饰?当然不,现在的旗袍是旧上海的小资改造过的东西。实际上是因为旗袍很贵(真的很贵,文艺青年承担不起),而且很吃穿着的人的身材。

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对世界文化的介绍。可以看出编者试图脱离了西方中心的叙述角度。

古希腊与古罗马

前面未截图的古希腊哲学部分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而古希腊古罗马的史学,古罗马的建筑和历法也是值得一谈,这有助于理解欧洲的前基督教时代。

中世纪文化

其实蛮奇怪为什么不提一下圣奥古斯丁的。

我觉得理解亚伯拉罕诸教的思维方式,对于理解占世界人口大部分的宗教徒的心理有很大的帮助。不过个人忍不住吐槽一下,比如说行善为什么不能就只是因为个人的选择呢?因为某个经典某个神你才行善,这不是很虚伪吗?

拜占庭
俄罗斯

第二罗马和第三罗马。

东正教文明在1453年其实已经结束了,但它不仅在俄罗斯以另一种方式存活,而且促进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一年前我还以为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上面的洋葱头建筑)是克里姆林宫qwq

古代印度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种姓制度已经在法律上被废除,但实际上还有很大影响。

朝鲜和日本文化
朝鲜和日本文化

《三国史记》三国是新罗、百济、高句丽。

《万叶集》用了万叶假名,是现在日本假名的前身。

《源氏物语》中所有女子都没有名字,作者紫式部的真实姓名也没有记载,“紫”是后人取故事女主角“紫上”的“紫”字,而“式部”则是作者父亲的官职名。

美洲印第安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可惜并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大洋洲文化

可以了解一下波利尼西亚人的大航海。

印欧人
印欧人

给大家介绍一下印欧语系(有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希腊语族等),让我用英语解释一下佛教(笑

阿(a-,否定前缀)

弥陀(measure,测量)

阿弥陀佛——无量佛

游牧民族迁徙
游牧民族迁徙

刚奇怪正文为什么没有谈匈人,图里就在匈牙利这里注匈奴人。匈人是不是西迁的匈奴人仍有争议,目前的研究只能确定匈人与现在在乌拉尔山的一个族群有关系,而不能再往东推到东亚。

美洲的种族问题

川普:移民滚出去!

印第安人:说得对!

华工

结果太平洋铁路东西线合龙时的合照一个华工也没有。

移民
移民

我生活在侨乡,感觉最近几年华人华侨在本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上海的犹太难民

在互联网上关于这一段历史众说纷纭,令人怀疑真实度,现在被历史书所证实。

上海的移民社会

因为其他地区的青年人不断涌入,所以上海是一个没有老龄化的城市,也促成了上海异于吴越的文化。

战争与文化

重点句: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化
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化
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化
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化

每次看到这段历史都忍不住感叹:一个人竟然能如此改变历史!

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阿富汗的坎大哈,都是亚历山大城;从苏格兰到俄罗斯的王侯将相,都有叫亚历山大者;今日的北马其顿共和国与希腊共和国的国名之争(希腊认为马其顿是希腊历史的一部分,从而要求马其顿共和国改名为北马其顿),也因这位亚历山大大帝。

蒙古
蒙古

游牧民族最后的辉煌!(女真/满洲是渔猎民族)

不过又再次感受到了浓浓大元草原味儿的音译词。

罗马与希腊

罗马是双语社会,西部是拉丁语而东部是希腊语。最后东罗马基本上只讲希腊语了。

美国与清教

这是节选自维基百科的介绍: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WASP),或称白人凯尔特与日耳曼新教基督徒(White Celtic and Germanic Protestant),本义是指美国当权的精英群体及其文化、习俗和道德行为标准,现在可以泛指信奉基督新教、精通英文的的欧裔美国人,此群体拥有庞大的经济、政治势力,构成美国上流社会和中上阶层的绝大部分。尽管美国社会日益多元化,但他们的文化、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的发展。

拉丁美洲
拿破仑

拿破仑:我的成就和我的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十二月党人

沙俄赢了拿破仑,最后输给了拿破仑。

普鲁士与德意志统一

说到德国统一你会想到哪个?1871年还是1990年?


一战后民族国家发展

二战后更碎,苏联解体后更碎,欧洲一体化任重道远啊。






对这次新编的历史教材的评价:总体上是好的。尽力避开了大汉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而拥抱全球史观。但有点矫枉过正(比如说缺乏重点而一大堆罗列),并且拘泥于原本的革命史观(说的就是你“封建”)。我想有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向专业化(更多专业的分析方法),系统化(总觉得有点杂乱)和数据化(多一些表格之类的)发展。不过历史是永远讲不完的,内容太多教材体例就很庞大,所以做好取舍很重要。怎么说,希望教材越来越好吧。


这个系列就到此结束了,我也不再是高中生了。

部编版新高中历史课本的一些有趣的部分(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