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武侠、修仙、赘婿的演变


武侠故事还能给我们什么?
文 | 父
2021年8月21日于齐齐哈尔
晚间无意看到《叶问4》的后半部,叶问打到美国,先是劣势,后是完胜,和预想的一样。
武侠小说及其影视作品在大中华文化圈是一道独具的风景。或有人说,欧美影视剧也有很多这样的题材,场面更为激烈。其实不然,乍看两者都是打斗,细品则相去甚远。西人的作品,都是接触性格斗,比的是谁更高更壮,谁更有力,谁的痛感更低,而我们的武侠小说中习武有大成的,鲜有膀大腰圆者,金庸先生笔下的杨过、张无忌、段誉,没有一个彪形大汉。两者战法也天壤之别,在我们的武侠作品中,肢体相搏,口鼻溅血,是不入流的;隔山打牛,琴箫扎心,才是高手。
上世纪80年代,武侠小说风靡华语圈,大学里多少男生躲在被窝打着手电,看了一部又一部。有趣的是,喜欢武侠小说的,也鲜有威猛壮汉。我们这些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大学生们,对那些受尽凌辱终有一天睥睨天下的武侠人物,有着先天的情感认同;我们虽然身材瘦小却可以后天修炼无上内功,弱也能胜强,君不见“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相比之下,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陆小凤,如神仙下凡,个个玉树临风,反而不接地气,做不得榜样,提不起豪气。
1979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英国伯明翰开会时,巧遇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先生。梁羽生谦虚地说:“武侠小说难登大雅之堂”。华罗庚却说:“我看它是成年人的童话”。我很喜欢华老的说法。看童话最好有童心,武侠小说美在一个“侠”字:自己不恃强凌弱,也不许别人仗势欺人,舍生取义;不吝扶危济困,不弃患难之交,笃信“爱人者人恒爱之”。胜在一个“德”字:不使暗器,不袭下盘,“他日入东专一壑,少留余地许为邻”(宋·陈师道《寄亳州何郎中二首》)。
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侠五义》,它是老百姓对公平正义求之不得,转而对清官侠客的心理自助。现在网上又有很多新式武侠小说,不小心被推送过来几次,随手在手机上刷了几页,险些摧毁三观:比古老,燃灯古佛太年轻;比奇遇,吃的灵果异物,成分肯定不在元素周期表,百度度不到,知乎也不知。因为从未看完一部,不能多嘴,只是想,如此小说,是不是在告诉人们,无论怎么努力奋斗,都博不过一个好出身,机遇的归属和你是否有准备毫无关系?这样说话,或被人喷为“文以载道”的陈词滥调,娱乐一下有什么不行?犯了哪条天规王法?必须承认,这样的诘问,我答不上来,只能默默祈祷,只要不是人人都愿娱乐至死就好。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在我看来,今天的少年可以不读武侠小说,但不可以没有武者之血性、侠者之操守,其它的都是“术”,可以学。

武侠、修仙&赘婿
文 | 女2021年8月22日于深圳
最近,电子游戏被某媒批为“精神毒品”,引起全网讨论。
我表弟愤愤然:“凭什么说我们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家长不也天天刷抖音吗?一刷仨小时,恨不得省去上厕所!!!甚至,没日没夜地玩,很多成年人打麻将斗地主都不睡觉呢!”
我竟无言以对。
玩游戏暴毙的新闻确实不少,但儿时,好像也没少听打麻将猝死的案例。
这个世界变坏了吗?还是……
老爸说,最近的网文“武侠小说”,出身、运气已然超过了智慧、努力,让主人公赢得过于投机取巧,只剩“爽”,没了文学价值。
实际上,从60、70后读的武侠小说,到80、90后的修仙小说,再到60-00后通吃的短视频演绎赘婿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读者心态的演变。
武侠小说的鼎盛时期,也就是我老爸年轻的时候,一块小广告牌掉下来,能砸到仨文学青年。我的老爸老妈,大学相熟的途径是“诗社”。彼时,改革开放,万象更新,无论是激扬文字的文学青年,还是意气风发国企工人,统统坚信:“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上初中时,男生爱的《诛仙》,是网文武侠。为帮2G冲浪的各位了解这部大IP,快速脑补一下,我搬来一段百度百科:
草庙村普通少年张小凡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普智高僧,普智临终前将天音寺不外传的真法“大梵般若”传授给小凡,望在张小凡身上圆梦佛道双修、参透生死。后草庙村遭到血腥屠杀,小凡被名门正派青云门收留。资质愚钝的小凡进入“大竹峰”后,修行进展缓慢,一次,为追一只三眼灵猴,获得了一件以自己精血炼成的至凶至邪之法宝——“烧火棍”。“七脉会武”,最不被看好的小凡,凭运气和“烧火棍”,竟闯入前四,达到了“大竹峰”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诛仙》创作于2003年。彼时,虽然“搞钱”和“苟且”,已渐渐淹没文学青年的“诗和远方”,但年轻人仍然相信,时代将赋予他们机会。把张小凡换成张无忌,似乎都没什么违和感。
再往后,修仙玄幻文来了。一部《斗破苍穹》,泱泱1623章。
天才少年萧炎,在创造了家族空前绝后的修炼纪录后,突然成了废人,打击接踵而至。就在他绝望之时,一缕灵魂从他手上的戒指里袅袅浮现,一扇全新的大门徐徐开启。经过艰苦修炼,最终成就辉煌。
该作成于2009年。打从那几年起,成功需要的,已不是勤奋和智慧,而是起始资源、原始股了。为啥?看一眼房价就全明白了。

房价乘火箭。有首付,扔进去你躺着赚。没有?没有你就眼睁睁看着别人赚大钱,自己憋屈受气吧!
还有,意想不到的是,我国心心念念的文化输出,在这一代,终于实现了。
英文“武侠世界”网站,在美国流量排名高达1300名左右。

几百万歪果仁跟着我们的翻译,进入了修仙玄幻世界,齐整整地为之着迷,甚至疯魔。


和古典武侠相比,像是完全粗制滥造?别酸,风口上的*都能飞,网文怎么就不行呢?
管中窥豹。通过国外网友的评论,不妨品品国内读者看文的动机。

谁说主角要伟(大)光(明)正(义)?x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赤裸裸生而不平等的世界里,只好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种无力感,开始在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年轻人里,蔓延。
此时再看爆火的赘婿系列“歪嘴战神”,是不是顺理成章了?

与传统武侠相比,复仇、翻身的爽被无限放大,反转更加简单粗暴。Low吧?
其实,屌丝逆袭,是几乎所有武侠、修仙、赘婿文最好用的、相同的、永远的套路。
只不过,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重点。
过去人看张无忌,看到的是他善良宽厚,尊老爱幼,努力奋斗,所以名利双收,顺便在各色美女中精挑细选一个当老婆。
他们选择性忽略的是,他爸是名门之徒,他妈是魔头之后,他掉下山谷摔不死,还能捡到绝世秘籍;偶遇女仆,恰巧是西域神女。
这开挂程度,呵呵,比赘婿少吗?(开挂:游戏作弊)
这么一梳理,是不是祛魅了很多古典武侠?
除了文学性,几乎什么也没失去。
赘婿需求背后的主要推手之一,是几十年新生儿男女比例畸形。现在的男生,经济压力太大了,没房几乎等于娶不到老婆(不看一线城市,请看县城农村广大男性群众)。
于是,出现了“恬不知耻”的年轻男孩,说“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而那大批量、喘不过气、拉不下脸又爬不上去的呢?他们,在赘婿幻想中,偷偷获得满足。
你怪他们吗?生活中没有成就感,看个网文幻想一下,你忍心怪他们吗?
再回过头来想一想,那些作业永远写不完、成绩永远挤不进一流的孩子,开一局“农药”(王者荣耀昵称)获得一点成就感,你忍心阻止吗?
从中国到外国,从少年网游到青年网文,与其痛骂年轻人不思进取,不如体谅一下他们的困境吧——有饭吃,有屋住,但想向上一个阶级?他的挣扎仿佛是一个笑话。
变差的不是武侠,而是读者的精神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