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下我?——观《何以为家》有感

为什么生下我?
扎恩在问。
是啊!
为什么要生下我?
你们不爱我,
为什么还生下我?
你们嫌弃我,
为什么还生下我?
你们养不起我
为什么还要生下我?……
在那个封闭、精神禁锢、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因为缺乏精神生活,大多数家庭天一黑就上
床,他们最大的精神乐趣就是滚床单,这娱乐的代价就是造出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
那是个造人最多的年代,而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有资格为人父母呢?
相信50、60、和70年代无论是男是女都体验过简单、粗暴式的家庭教育吧:来自父母的
辱骂、巴掌、揪耳朵、拳脚、体罚甚至鞋板、皮带、棍棒。许多孩子从父母口中听到最多
的呵斥就是:“滚!”,没有理由。
正如扎因的父亲在法厅上说的那样:“我也是这样出生,这样长大的,我做错了什么。”
许多家庭的父母天天争吵、打闹的不可开交,心里有怨气的一方就拿自己孩子出气的不
占少数。
生活上的不如意,工作上的不如意,人际之间的不如意,夫妻间感情的不如意......这样家
庭的父母,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就不顺眼,少则骂几句,多则打几下,你不哭,他们就越气,
直到把你打骂到哭和求饶为止,仿佛他们的心里的那股恶气只有在一片哭声、求饶声中才能
得到舒坦一样,却从来不关乎自己孩子的感受:无助、委屈、自尊心和尊严。
“那年代,都是这样对待自己孩子的,那年代,都是这样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有错吗?你
们一个个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是啊,活得好好的。但他们真的不知道,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身心是
不健康的,他们的成长经历是让人心疼和心寒的。
直至今日,大多数长者依然不觉得自己在对子女教育上有问题,他们已经老去或离世,又
能怎么样呢?道歉有用吗?得过且过吧。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简单粗暴的情绪教育具有盲目的模仿性和延续性,它也直接影响着
下一代的身心成长。
“为什么要生我?”相信也是更多50、60、70年代的人的内心呐喊。
你可以把这些教育问题归结到一个词上,那就是“穷”。
穷生,穷生,越穷越生,越生就越穷。假如你再深思考一下,穷生的结果不止是越穷,
还有为社会繁衍出更多带有积怨、忿恨、愤世等畸形人格的人来。
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些过早失去童年的孩子,他或她们真的快
乐过吗?那些在父母眼里是懂事、听话的孩子,违心地讨着父母的欢心,他或她们就真的快
乐吗?对这些孩子人生影响最深的恐怕是:过早失去童真,说更多违心的话,做更多讨好他
人的事吧。
幸好国家出台了国策:计划生育!有了优生优育,才幸福了大多数80、90、00后。独生
子女虽然衍生出很多弊病和社会问题,但这几代人的综合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
他们身心相对自由、健康,思想相对独立。
“为什么要生我?”相信已经是少数特殊家庭和那些盲目延续父辈教育模式的家庭中的孩子
们的心声吧?!
试想过,人为什么,是啼哭着来到人世间的?
仿佛明白了,
因为:
——无法选择!
——无法判断!遇到怎样的父母。
——无法预知!未来将面对怎样的人生。
有首诗这样写道:“母亲,我是选择了你之后,才选择了这个世界。”
试问:你的孩子,也会这样认为你这个母亲吗?
身为父母,应感恩与孩子今生这份缘,感恩延续着自己血脉的他或她的陪伴。
这陪伴,只有短短的十八年甚至更少一些。
珍惜吧,这份陪伴!
一生也许只有一次。
当你渐渐老去,懂事的孩子陪伴着你看夕阳西下的时候,你能否坦然,并欣然回赠孩子
一抹灿烂的余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