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上感应篇(善篇)

2023-08-11 11:32 作者:-忏悔改过_行善积德-  | 我要投稿

内容来自:《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图源:公众号 关北辰

太上感应篇

【题解】《感应篇直讲》云: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得道为仙家之祖,系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感,是感动,应,是报应;言人以善恶感动,天必有祸福报应。

太上

曰:祸福

无门,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注释】①太上:指太上老君,道教界公认的道教创始者,即道德天尊。道教最高祖师“三清”之一,天道圣人。又称:老子、太上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 ②祸福: 灾殃与幸福。《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③召: 召致,引来。 ④报:本义指断狱,判决罪人。此处指果报。⑤形: 形体,实体。 【译文】太上老君说:人的灾殃与幸福是没有一定的门路的,完全是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召得来的。人作善或者造恶,果报就如同影子跟随形体一般,是寸步也不离开的!

是以

天地有司过之神

,依人所犯轻重,以夺

人算。

【注释】①是以:所以,因此。 ②司过之神: 司,职掌,主管。过,过失。《感应篇汇编》云:言人之一生,日夜时刻,上下四旁,皆有鬼神鉴察也。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城隍里社。又有举意司,专主关达人起念处之善恶。凡此皆为司过之神。 ③夺: 剥夺,削除。 ④人算:人活百日叫一算。算,音蒜。 【译文】所以天地之间有各种主管人过失的神明,根据人所犯过失的轻重,以剥夺人的寿算。

算减则贫耗

,多逢忧患

②,

人皆恶

之,刑祸

随之,吉庆

避之,恶星

之,算尽则死。

【注释】①贫耗:贫,本义缺少财物,贫困。耗,亏损,消耗。②忧患: 忧是愁苦,患是祸患。③恶(wù):讨厌,憎恨。 ④刑祸: 刑,对犯罪的处罚。祸,灾殃,苦难。 ⑤吉庆:吉,好,有利的,幸福的。庆,喜,福庆,吉庆。 ⑥恶星:指星宿,属于天神的一类,即天神恶煞,他是掌管人间一切灾祸厄难之神,专门是对这些造恶的人,制造一些灾难来惩罚世人的。 ⑦灾: 伤害,使受灾害。 【译文】一个人若是作恶,被减了寿算,则生活就会贫困,而且会亏损连连,常常会有各种愁苦和祸患的事,到哪里都会受到人的讨厌。刑罚和灾祸都会紧紧跟随他,好的、吉庆的事情都避开他了,连天上的凶神恶煞也会降灾祸于他头上,等到寿算被夺尽了,也就要死了。

又有三台

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

算。

【注释】①三台:星名,掌人寿夭。《感应篇汇编》云: “三台六星,上台司命,中台司福,下台司禄,主人生死寿夭。” ②北斗: 星名,《感应篇汇编》云:“北斗乃紫极都曹,为天地日月江河海之元,合阴阳木火土金水之德,宣威三界,统御万灵,斡旋气运,斟酌死生。人有罪过,录入恶籍。量度重轻,夺其纪算。纪,十二年也。又管辂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若有祈求,宜向北斗。' 又七真曰。'吾每月初三,及二十七日,必一下降,受人醮祭,察人善恶。又《业报因缘经》曰:'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寸。其人为善则光明,为恶则光暗。大善则光愈著,大恶则光灭没,人不见而鬼神见之’。今曰:'在人头上,录罪夺算'。询非诬矣。” ③纪:十二年为一纪。 【译文】又有三台和北斗这些星君主,在人的头上,记录人的罪恶,根据罪恶的大小,大的夺取十二年的寿命,小的也要夺取一百天的寿命。

又有三尸神

,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

,辄

上诣

天曹

,言人罪过。月晦之日

,灶神

亦然。

【注释】①三尸神:《感应篇汇编》云:“上尸青姑,名彭踞(jù),居人首,令人多思欲,眼昏发落。中尸白姑,名彭踬(zhì),居人肠,令人嗜食多忘,好作恶事。下尸血姑,名彭蹻(qiāo),居人足,令人耽色喜杀,肢脏扰动。三尸利人速死,即出作鬼,享受血食,故于庚申曰,乘人睡寐,与身中七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所谓心口意语,鬼闻人声者,三尸其最也。今人不知检身克己,清心寡欲,而徒恃道家守庚去申之法,为断绝三尸入告之路。适足以自欺耳。” ②庚申日:庚申日,来源于我国古代的记时方法。我国古代是靠天干与地支配合来记时间(年月日时)的。天干有10个,地支有12个,两两结合,一轮为60。庚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7个。前一位是已未,后一位是辛酉。 ③辄: 立即, 就。 ④诣: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⑤天曹:道家所称天上的官署。 ⑥月晦之曰:月晦,月尽也。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⑦灶神:《感应篇汇编》云:“灶神,号曰司命,以其司人一家良贱之命也。于人朝夕罪恶,无微不察。” 【译文】又有三尸神,在人的身体里面,每到庚申日这一天,他们就立即到天上去,专门汇报人的罪恶和过失。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灶神也是如此。

凡人有过

,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

者,先须避之。

【注释】①过:《说文》:“过,罪愆也。” ②长生: 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文】凡是人的过失,只要犯了,不论有意还是无意,过失大的,就要被削除十二年的寿命,小的也要被夺取一百天的寿算。其过失的大小,有数百件事情,想要求得长寿、甚至想得道成仙、成佛作祖的人,首先就必须要避免犯这些过失。

是道

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

,不欺

暗室

【注释】①道:道德,道义,正义。《感应篇汇编》云:“道,犹大路也。顺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逆天理,拂人心,荆棘险阻,即非道。” ②不履邪径:履,本义践踏。邪径,比正道近便的小路。《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成帝时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③欺:《说文》:“欺,诈欺也。”《感应篇汇编》云:“欺,谓明知故犯。” ④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南史·梁纪下·简文帝》:“自序云:'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 数至于此,命也如何!’” 【译文】凡是顺天理、合人心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凡是违背天理,违逆人心的事情就要止步后退,绝对不去做。不要走比正道近的小路,即使在暗室屋漏之中,也不可明知故犯。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

友悌

,正己化人

【注释】①积德累功:《感应篇汇编》云:“存诸心,曰德。见诸事,曰功。由少至多,曰积。由卑至高,曰累。德不积不崇,功不累不大。” ②慈心于物:《说文》:“慈,爱也。”《感应篇汇编》云:“慈者,万善之本,即仁心也。慈有二义:一是济贫拔苦,一是戒杀放生。玩“于”字,当从及物上说。言积德累功之君子,不但亲亲仁民而已,于慈心所至,又将及于物矣。” ③忠孝:忠,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孝,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说文》:“孝,善事父母者。”《感应篇汇编》云:“为臣尽忠,为子尽孝,乃天理之常,人伦之本。使为臣不忠,则君复何望于臣?为子不孝,则父复何望于子?畜生禽兽之不如,安可言人乎?” ④友悌:《感应篇汇编》云:“孝悌本一,今又专言者,欲人随事而尽之也。兄友则爱而且敬,弟悌则畏而且和。” ⑤正已化人: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礼记·中庸》:“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感应篇汇编》云:“正者,确不可易;化者,自然而然。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也。” 【译文】要积累仁德,多作善功,对待一切人、事、物,都要有一个慈爱之心。要忠于君长,孝顺父母,友爱弟弟,礼敬兄长。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才能够感化他人。

矜孤恤寡

,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注释】①矜孤恤寡,敬老怀幼:矜,怜悯,怜惜;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恤,对别人表示同情,怜悯;寡,老而无夫的女人。敬,尊重,有礼貌地对待;老,年纪大的人;怀,抚恤;幼,小孩。《感应篇汇编》云:“于铁樵曰:“孤寡,人生之不幸;老幼,人生所必历。矜恤敬怀,亦是自然而动之良心。’” ②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感应篇汇编》云:“昆,众也,言一切大小虫也。犹不可伤、则其重且大者可知。今人恣伤物命,殊不知蠢动含灵,皆有佛性。方长不折,儒训昭然。岂可谓昆虫微物,草木无知,而遽伤乎?” 【译文】要怜悯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体恤失去丈夫的寡妇,尊敬年纪大的老人,抚恤幼小的孩子。即使大小的昆虫和花草树木,也不可以随意伤害。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注释】①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宜,应该,应当。《感应篇汇编》云:“'宜’字,直贯至'与人不追’悔句。凶,是凶恶之凶,亦是凶祸之凶。悯者曲加劝导,使其改行从善。悯,则措置安全,使之各得其所,不止是煦煦矜怜之而已。” ②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济,帮助,救助。人有紧要需用,叫做急。人有祸难将死,叫做危。 【译文】看到人造作恶业,应该怜悯他,要想法设法劝他改悔。看到人作善事,请替他感到高兴,更要鼓励他成就善举。要帮助有紧急需要的人,要拯救处于危难中的人。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注释】①见人之得,如已之得:得,《说文》:“得,行有所得也。”本义得到,获得。 ②见人之失,如已之失:《说文》:“失,纵也。”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感应篇汇编》云:“今人见人得失,不能如己得失,只是一片私心为着自己,要得怕失,便动了惟恐人得,宁使人失之念。起初还只利己,后来渐至妨人。然忌成乐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而种恶因以自害耳。不知圣贤功夫,原要消除我见;达人见识,亦须打破俗情: 若悟人己一原,得失天命则见人之得,不但不妒,还要百般扶持见人之失,不但不喜,兼且多方救护矣。此自己真实受用处。 【译文】见到人家有所获得,毫无妒忌之心,如自己有所获得一样高兴。见到人家有所失去,要有悲悯之心,如同自己有所失去一样。

不彰人短,不炫已长

。遏恶扬善

,推多取少

【注释】①不彰人短,不炫已长:彰,是显说。炫,是夸口。凡技艺拙,做事陋,都叫做短。技艺高,处事当,都叫做长。《感应篇汇编》云:“人之有短,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然口固不可得言,而耳亦不可得闻,则更上也。大抵人孰无短?彰之则不免传播,减闻望而堕素守,咎将谁执耶? 苟非无忌惮之小人,不为此也,已之有长,如同良贾之财,深藏则善,浅露则危也。人生必有所长,要在韬晦涵养。日新又新,然后可以成德。老子曰:'盛德容貌若愚。 子思曰:'闇然日章。” 圣训昭然,人当自省。” ②遏恶扬善: 遏,是阻住。扬,是表奖。《感应篇汇编》云:“道曰:'遏恶扬善。佛曰:“止恶行善。” 儒曰:'隐恶扬善。’三教之言,如出一口。是知圣人心体,虚灵洞澈,纤欲不留,如明镜照形,随照随现,随现随化。故见恶便自消融,见善便能昭朗。遏之扬之,无非复完众生本来性体而已。” ③推多取少: 推,是推让。《感应篇汇编》云:“此句所指甚广,如兄弟分产,朋友交财等类。但兄弟义属天伦,财为外物,更当推让耳。《遗教经》曰:'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故知人能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平夷,对境无侵,常行知足。” 【译文】绝不能宣扬人的短处,也不可以炫耀自己的长处。要遏止恶行,发扬善德。在与人分取财物的时候,要推让多的,只取少的。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注释】①受辱不怨,受宠若惊;辱,凡受人欺侮,到不堪情状处,叫做辱。宠,凡登科做官,及一应荣华,都叫做宠。《感应篇汇编》云:“耻辱之来,惟当自问,屈在己耶?所应辱矣;屈在彼耶?则辱所不应,辱己,仍无辱矣。非不当怨,实无可怨也。自古大智大勇,必能忍小耻小忿,乃能任大事,成大功。岂局量褊浅者所知耶?荣宠之及,虽分所应得,亦当知几知足。有弗克负荷,若惊若惧之意。盖福兮祸所倚,日中则昃,月盈则缺,理固然也。至于君上,恩如天地,若不实图报效,臣子何以自安?岂不更可惊乎?” ②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施恩,是加惠。与人,是把财物授人。《感应篇汇编》云:“施恩求报,则贪心未忘;与人追悔,则吝心未化。贪而且吝,君子不为。《金刚经》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行布施。’ 又曰:'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由此观之,人能以财济人,内不见有能施之我,外不见有受施之人,中不见有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一心清净,则斗粟称无涯之福,一文消千劫之灾。若微有求报之心,虽施黄金万镒。鲜不圆满一心之量也。至于“追悔’二字,尤人生大关键处。恶事追悔之,则将来恶念渐止;善事追悔之,则将来善念不生矣。人而施与后悔,莫如不施不与之为愈也。” 【译文】受到他人的侮辱,不可以有怨恨之心;受到宠幸的时候,要如同受到惊吓一样,保持警惕;布施恩德与人,不要求他人的回报;给与人财物千万不要给出去了又后悔。

所谓善人

,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

,福禄随之

。众邪远之

,神灵卫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注释】①所谓善人:把上面各条,做得切实,才叫做是善人了。 ②人皆敬之;敬,恭敬。《感应篇汇编》云:“善者,人所固有,一触便动。虽是愚夫愚妇,若闻一善事,必定大家称扬。凭你极凶恶,见了善人,也不敢相犯。盖良心之发,自有不能已者。'敬之’而言'人皆’者,必其人之道德,真有可敬,无一人不然也。” ③天道佑之:佑,保护佑助。《感应篇汇编》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不言而巧应,不召而自来。我果有以格之,无往不为所佑者也。然惟自尽人事,诚心无间,所以终至格天。《救劫经》曰'一心如此,听命于天。可见非有一毫将迎希冀心也。” ④福禄随之:福,福气,福运。禄,亦指福。《说文》:“禄,福也。”此指爵禄。《感应篇汇编》云:“圣贤君子,言善行善,和气感召,自然佳祥协应。《诗》曰:'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即随之之说也。” ⑤众邪远之: 邪, 不正当,不正派。《感应篇汇编》云:“邪正不两立。正之所至,邪自不容,譬如太阳一出,则冰雪自化耳。李吉甫曰:'神好正直,守直则神飨;妖不胜德,失德则妖盛。理之自然也。" ⑥神灵卫之: 卫,保卫,防护。《感应篇汇编》云:“神人一理。人之所敬,神亦加护。所谓道德既重,则鬼神俱钦。” ⑦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成,完成,成就。冀,希望。《感应篇汇编》云:“世间无不成之事,天下皆可作之人。惟以实心行善,则人事既合天心,而天意岂违人愿?自然默助,行无不通,作无不成矣。”又云:“太上,道家之祖,故专以求仙为言。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震旦禅宗六祖曰:'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三教圣人,何以言之? 若合符节也。夫仙可冀,佛可成,尧舜可为,而况世之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何求而不可得乎?亦视其人之所作耳。” 【译文】能够把以上诸条都做实了,就是善人了。这样的人,到哪里人人都会礼敬他,上天也会在冥冥中护佑他,福报与爵禄会时时跟随他,各种邪恶之事都会远离他,各种神灵都会在暗中保卫他。他作什么事情都能够圆满完成,甚至有希望成为人人梦寐以求的神仙。

欲求天仙

者,当立

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

者,当立三百善。

【注释】①天仙:《感应篇直讲》云:“功行圆满,超居洞天,叫做天仙。” ②立: 积的意思。 ③地仙:《感应篇直讲》云:“炼形住世,长生不死,叫做地仙。” 【译文】想要功行圆满,超居洞天,将来成为天仙,要积累一千三百件善事,想要炼形住世,长生不死,成为地仙,要积累三百件善事。

太上感应篇(善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