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冠心病室性早搏。一女63岁,患者心悸心慌、胸闷气促反复发作5年。于当地
炙甘草汤治冠心病室性早搏。一女63岁,患者心悸心慌、胸闷气促反复发作5年。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ST段水平压低,频发室性早搏,诊断为心律失常。近3日,劳累及精神紧张时加重,自觉心悸心慌明显,眩晕,动则汗出,身倦乏力。察其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有多道明显横纹,舌质淡红,舌体右歪,舌苔白厚腻,脉结。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心气虚而兼浊痰,心阳虚而兼血瘀,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定悸,拟炙甘草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炙甘草60克,党参30克,桂枝30克,干姜10克,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天麻30克,泽泻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陈皮10克。共14服,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分服。嘱其忌劳累恼怒,慎起居。 按语 本例患者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基本病机为患病日久气血不足,脏腑阴阳失衡;心失所养固见心悸心慌;脑失所养而见眩晕汗出;心血不足、痹阻心脉可见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断裂纹。辨为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属《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复脉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中重用炙甘草、党参益心补脾,桂枝、干姜辛行温通,姜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天麻息风定惊,泽泻利水渗湿,白芍、熟地、麦冬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罗陆一紧抓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之病机,巧用炙甘草汤加减,施滋液敛阴而复脉之法,令人叫绝。 心气,它是维持心脏搏动的速率、节律和动力的物质。同时心的阳,它维持着血液的寒温度,保持着血液的寒温适宜。 同时我们还谈到了,心血要充盈。外面的管道也要正常,还需要其他脏腑的配合。 其实最关键的,一个是心中的阳气要充沛,另一个是心的阴血要充盈。 那如果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患者心阳不振了,那就是心中的阳气不足了。 什么样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久病。 心脏本身有疾病:比如说一开始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做了个心电图,说ST段低平了,心肌缺血了。没有当回事,久而久之,心中的阳气不足,心脏越来越缺血。 那心肌缺血严重了,还会发展到冠状动脉里边,造成了阻塞。 阴血亏虚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它必定导致心脏的搏动的失常,脉象的失常,当然严重了还可以导致胸闷,胸痛等的问题。 我们来继续分析,当心中的阳气不足的时候,心中的阳气一个是要鼓动着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脉管当中正常循行。只有阳气充足了,它的力量才够,它往前面走,走的才顺当。 所以心中的阳气它是干什么的?它是鼓动的,它是个动力,所以我们前面讲心中的阳气,是维持心脏搏动的动力速率和节律的物质嘛。 所以如果心阳不足了,那它的鼓动就无力了,心脏的搏动一定会失常。 心血不足了,心血亏虚了,脉管就失养了,不能充满了,我们把它叫做脉道失充。 那么这一系列的原因,一个是患者自己的感觉,心里面心慌,心悸。甚则有一种害怕的感觉,我们平时把它叫做心悸怔忡。仲景先生在伤寒论里面把它叫做心动悸。 另外一个医生去摸他的脉,发现他的脉跳的不规则,忽快忽慢,或者说突然间跳了一下,我们把它叫做结代脉。 所以心动悸脉结代,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去做了个心电图,发现它上面出现了二联律,三联律甚则出现了奔马律,或者说出现了心律不齐,或者说有了频繁的早搏这一类的问题。 再看,既有着阳气不足,又有着血虚,那就是患者本身就存在着气血两虚的问题。气血两虚,机体就会失去气的温养和血的濡养。所以机体失去了气血的温养,就会出现肌肉不能正常的得到营养了。 正常来讲,我们的肌肉应该是一个丰腴的肌肉。但是现在的患者肌肉没有那么丰腴了,瘦下来了,弱下来了,所以我们中国人有个词叫羸弱。 气虚了,患者又常常感觉到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这一些列的症状。合起来,患者是一种虚的表现,是一种瘦弱的表现,同时倦怠乏力。我们把这一系列的症状概括为羸弱少气。 阴血亏虚,气也亏虚,我们合起来把它叫做气阴两虚。气阴两虚了,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所以说患者的舌象上经常看见红红的舌头,光光的苔。 推动无力,脉道失充,所以患者的脉象除了上面的结代脉,他的脉象也是虚弱的,无力的。 这就是由于心阳不振,阴血亏虚导致的这一系列的结果。 那么通过对患者这一系列的表现的分析,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这个患者怎么了?阴血亏虚了,心中的阳气不足了,导致他的心以及脉失养了。 有了这样的证候,那我们该怎么办?方法随证而立。 既然气血亏虚了,那就要补.所以气虚了,要益气。血虚了,要养血。如何养血? 养血之品很多,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熟地、生地、他们都是滋腻之品。都是通过滋阴养的血,所以在这个地方,叫滋阴养血。 那么气虚了,要益气。但是现在气虚的比较严重,已经达到一个阳虚的问题了。我们经常讲,阳虚是在气虚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所以说阳已经虚了,你单纯的用补气的药物还不行,还需要温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