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后关于爱情的一些胡思乱想

“爱”究竟是什么?或者说,“爱情”究竟是什么?也许关于爱情的定义,我们轻易地就可以获得,但是我们真的能够对生活中的某段感情下定论,说“这就是爱情”吗? “爱情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心理和主观情感结合的复杂现象,不同时代、文化、学科和学者们对爱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构成。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艾伦·李(John Alan Lee)以三原色形容爱情,认为爱情的三种形式是激情、游戏和友谊。人们会由于依恋类型、爱情信念观、年龄和性别等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这是网上学术界对于爱情的定义,这当然具有很权威的说服力,但是我觉得生活中的感情这件事,其实很难由某个确定的定义来概括,因为人的感情本来就是虚无缥缈、千变万化的,你很难将其具体化。 在我看来,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有相当一部分似乎都是从外貌的吸引所开始,其中更有甚者以之为感情的支柱的,这无可厚非,相比于难以窥探的内心,表露在外的外貌能够更快地赢得对方的好感。从生物学角度解释,我们择偶时之所以倾向于“以貌取人”,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的优良基因有助把我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那么就此看来,难道爱情只是我们“见色起意”吗?我认为人类对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仅只有本能,我们还拥有更深层次的情感。而且就算外貌的吸引能够成就爱情,随着时间流逝,当两个人都已经年老色衰,失去了外貌的吸引力,那么此时仍旧相爱如初的人所倚仗的又是什么呢?外貌互相的吸引应该不是爱情的本质。 瓦西列夫指出爱情的根源在于生物本能、性欲。难道说爱情就是我们作为生物对于生存繁衍的基本需求的具体表现吗?但是我们作为人类,如果仅仅只是顺从自己的本能去活着,那也就不算一个真正的人了,那是基因的“奴隶”。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爱与性的关系是节制。马克思希望青年人能够摆脱原始的自然欲望的冲动,以绅士的风度来谈情说爱。爱情可能始于欲望与本能,但是绝不应止于此,真正的爱情应该在灵魂的契合中得到升华!原始的欲望不应该是爱情的主要成分。 那么爱情是什么呢?是长久的陪伴吗?是互相的扶持吗?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我说不上来,这些一切仿佛就是组成爱情的重要部分,但是它们又都包含在了“爱情”里面。爱情是很独特的一种感情,不同于亲情拥有血缘关系的羁绊,它是建立在两个也许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但是它也有别于可以分享的友情,它又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所以说爱情真的可以算是人类的感情之中最为奇特的一种情感。 在当下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了解到了爱情的“快餐化”,也有很多人打着拒绝“快餐式”爱情的幌子自己却又经历着这样的“爱情”。也许有人要说,谈得多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谈得多了,也就容易变得麻木了,而且为什么就不能先了解了爱情再去开始一段感情而要选择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呢?更不用说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我希望的是,在开始爱情之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了,“爱”是什么?应该怎样去爱? 我至今仍未找到答案,所以我不敢轻易开始一段感情。对我来说,爱情这东西,如果还没有真正了解它,那么,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