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私处感染、微生态失衡、宫颈癌,关系居然这么密切
下生殖道感染,是女人非常常见的妇科问题,包括宫颈炎、私密道炎症、盆腔炎、附件炎等等。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女人的下生殖道感染和高危HPV感染导致的持续感染和宫颈病变、宫颈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相关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后制定相关“共识”以便指导临床工作。
据“共识”为关于女人下生殖道感染和高危HPV持续感染、私密微生态失衡相关、积极预防各种妇科炎症与感染、恢复私密微生态平衡、预防宫颈癌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高危HPV感染人群、宫颈或私密道病变的人群,建议在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同时还要对私密微生态失衡进行联检,以便对炎症进行评估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宫颈癌作为世界第四大常见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约60万,死亡病例约34万,而在2021年,我国的宫颈癌新发病例约为11万,死亡病例约6万,占全世界第二位,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可以看出,在健康的女人中HPV感染率在13.5%左右,感染高峰在20岁、40-45岁左右。在妇科门诊当中,HPV16是女人宫颈HPV感染中最常见的亚型,而如果同一亚型的高危HPV持续感染,那么进展为宫颈病变、宫颈癌的概率将会更高。
关于下生殖道生态评价体系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发展进程中,下生殖道感染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例如某些厌氧菌、假丝酵母菌、毛滴虫、单纯疱疹、沙眼衣原体等等病原菌会增加私密道对HPV的敏感性,当私密道的微生态失衡,那么高危HPV就容易发生持续感染,甚至是宫颈病变。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多年研究,发现采用革兰染色形态学+功能学检测评价私密各种菌群的状态(包括有益菌和致病菌),有利于全面评估女人私密微生态环境、诊断私密道炎症等各种感染,控制菌群。这种方法准确率高,操作简单,能帮助临床指导如何恢复女人私密微生态平衡提供了依据。
关于下生殖道和高危HPV感染
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HPV感染和私密微生态失衡相关,在HPV阳性的女人当中,私密微生物的种类增多,例如和感染相关的致病菌,有益菌丰富度较低。
而HPV感染的女人私密微生物特征是内部存在大量的细菌性私密道炎症相关的细菌,从而发现在有益菌(乳酸杆菌)劣势的情况下,女人感染高危HPV的几率更高。
为此,“共识”也针对以上情况给出建议:对高危HPV感染的人群应该同时进行私密微生态检测,了解在HPV感染的同时都是存在私密道炎症。
关于微生态失衡对HPV转阴的影响
据发现,私密微生物多样性和HPV持续感染和转阴有关,例如相关的普雷沃菌、加德纳菌、毛螺菌科等,而这可以作为标志物,预测HPV持续感染、宫颈病变风险。
对此,“共识”建议:对于高危HPV持续感染、宫颈病变合并私密道炎症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以恢复私密微生态平衡。
部分内容参考自: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联合检测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5):5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