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2022专升本计算机知识点积累1
1.MTTR 平均修复时间。
2.MTBF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3.SRAM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4.DRAM 动态随机存取器。
5.冻结窗格的三种形式:冻结首行、冻结首列、冻结拆分窗格。
6.NII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7.计算思维的特征:
(1)是概念化,不是程序化。
(2)是根本的,不是刻板的技能。
(3)是人的,不是计算机的思维。
(4)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
(5)是思想,不是人造物。
(6)面向所有人,所有地方。
8.ASCII码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a 97
A 65
相同字母十进制差值32
十六进制差值20H
9.汉字系统中的汉字字库里存放的是汉字的字形码。
10.系统软件的四个组成部分:
(1)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程序
(3)系统支撑和服务程序
(4)数据库管理系统
11.根据处理对象划分,计算机可分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12.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事物处理、情报检索、企业信息管理、知识系统。
3. 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7.多媒体技术应用系统
8.嵌入式系统
1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4.逻辑运算规则
(1)与运算and:只要有一个为0,结果就为0。
(2)或运算or:只要只要有一个为1就为1。
(3)非运算not:非0即1,非1即0。
(4)异或运算xor:相同为0,不同为1。
15.1024 等于2的10次方
16.浮点数:由阶码和尾数两部分组成。
17.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主频
(2)字长
(3)内核数
(4)内存容量
(5)运算速度
18.(1)位,也称比特。
19.描述算法的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
20.(1)高级语言是最接近人类语言的自然语言。
(2)与计算机硬件无关。
21.word开始选项卡:剪贴板、字体、段落、样式、编辑。
22.宋体,五号。
重复标题行按钮
剪贴画.wmf
输入分数 0+空格
文本左对齐
填充柄或序列
合并后居中、跨越合并、合并单元格
排序64个关键字
方案管理器、模拟运算器、单变量求解。
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垂直属性、水平元组
IP技术+光网络
1.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是数据的逻辑意义。
信息是数据的符号化。
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2.信息论 美国数学家 香农。 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3.控制论 美国数学家 维纳。
4.20世纪90年代(1993年)开始,美国开始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II。
5.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洛桑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 计算机教育是文化教育的观念。
6.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文化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7.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计算机文化。
8.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科方法: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三大科学思维:理论思维、科学思维、实验思维。
9.周以真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10.计算思维的特征:
(1)是概念化不是程序化。
(2)是根本的,不是刻板的技能。
(3)是人的,不是计算机的思维。
(4)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和融合。
(5)是思想,不是人造物。
(6)面向所有人,所有地方。
11.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化和自动化。
12.1854年英国数学家布尔提出了符号逻辑的思想。
13.19世纪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提出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
14.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贝奇
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
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15.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
ENIAC的特点:
(1)采用十进制。
(2)不可以实现各种算数运算。
(3)没有采用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第一台采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二进制)的计算机是EDSAC。
16.计算机的发展:根据计算机采用的元器件(物理器件)的不同,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类。
第一代 1946~1956 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第二代 1956~1964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 高级程序设计需要 数据处理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和会话式语言 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第四代 1971~到现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微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7.我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964年研制成功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成功研制集成电路计算机,1983年研制一成功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问-l”巨型机。
18.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取决于字长。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工作自动化。
(6)通用性强。
19.根据处理的对象(数据的类型)划分:
(1)模拟计算机。
(2)数字计算机。
(3)混合计算机。
20.根据计算机的用途(使用范围)划分:
(1)专用计算机。
(2)通用计算机。
21.根据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划分:
(1)巨型机。
(2)大型机。
(3)微型机。
(4)小型机。
(5)工作站。
22.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2)信息管理(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②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③计算机辅助教育CB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④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⑤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⑥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5)人工智能。
①自然语言理解。
②专家系统。
③博弈。
④机器人以及自动定理证明。
(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7)多媒体技术应用系统。
(8)嵌入式系统。
2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24.(1)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进制的符号。
十进制:0,2,3,4,5,6,7,8,9。
(2)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的个数称为“基数”或“基”。
二进制的数码是0、1,基为2。
十六进制
数码:0~9 A~F
基数:16
(3)指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权值。
25.用字母表示进制:
B(二进制)、O(八进制)、D(十进制)、H(十六进制)。
26.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进制:
(1)连续N个1转化成十进制,为2的N次方减1。
(2)1后面连续N个0转化成十进制,2的N次方。
27.数制的转换: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化为十进制:
均可以先写出它的按权展开式,然后再按十进制计算求和。
例1111.11(二进制)转十进制 15.75
(2)十进制转换为任何进制:
整数部分:除基取余,直至商0,逆序排列;
小数部分:乘基取整,顺序排列。
例如100.125D = 1100100.001B
注意:十进制小数转换为其它进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一般要保留4位数。
(3)二进制与八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①二进制数转化成八进制数:3合1。
②八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1拆3。
(4)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①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4合1。
②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1拆4。
28.逻辑运算规则:
(1)与运算(AND):只要有一个为0,结果就为0。
(2)或运算(OR):只要有一个为1,结果就为1。
(3)非运算(NOT):非0即1,非1即0。
(4)异或运算(XOR):相同为0,不同为1
0⊕0=0; 0⊕1=1;1⊕0=1;1⊕1=0
29.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1)位(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