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 设计传统美学书籍篇《考工记》
FENG
BAO
《设计学概论》 设计传统美学书籍篇
"Introduction to Design" Part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Design Traditional Aesthetics Books
官营秘籍——“作者不详”:(周礼/工匠/六齐)
——《设计学概论》
《考工记》

01
简介

要说最早记载了设计工种、制作特点制作工艺等内容的古籍,要属战国时期《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已经发现的第一部系统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撰著非一时一第一人,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
全文7100余字,先简述百工的定义、制作特点,再分述当时官府、民间手工业重要工种。

例如:木工、金工、皮染、染色、刮磨、陶瓷
书中对“工”的解释是:“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意思是:智慧的人创造器物,心灵手巧的人将它记述下来,此工艺世代相传,世人将这种技艺叫做生产工艺。
02
评价
评价考工记的重要首先在于它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技术,有令人惊叹的科技意义,因其叙述与今天的工艺美术级艺术设计有诸多重合,所以从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角度,《考工记》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03
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考工记》中提出: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所谓天有时:可以认为是时间的概念;地有气指的是空间的概念,材有美指的是材料的性能,工有巧值得是制作条件。
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但是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04
青铜合金配比
在《考工记》的科技内容中,同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直接联系的也有许多。
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对青铜合金配比的记录。
为了适用,铸造不同用途的青铜器应该有不同的铜、锡(包括铅)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硬度、韧性、光洁度不同的器物。对以前青铜合金的配比,《考工记》有系统的归纳:“金有六齐”,这里的“齐”即剂量、配比之意。这是人类关于青铜合金配比的最早著录,不仅是对那时铸造的总结,也大体为以后的青铜器铸造遵循。
科技史家指出:“金有六齐”基本符合科学的原理。
①六分其金而锡占一分(即铜占6/7,锡占17),是钟鼎类的比例;

(毛公鼎)
②五分其金而锡占一分,为斧斤类工具的比例;四分其金而锡占一分,是戈戟类兵器的比例;

(三戈戟)
③三分其金而锡占一分,是大刃类兵器的比例;五分其金而锡占二分,是削杀矢类兵器或远射兵器的比例;

(越王勾践剑)
④金锡各半,是鉴(铜镜)、阳燧(可以对着太阳聚光取火)类器物的比例。

(战国铜镜)
05
都城设计制度
《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06
总结
总结应当说明的是,《考工记》不是孤立的,在春秋战国文献,特别是诸子著作中,出现了相当数量对文艺、手工业及工艺美术的讨论,它们内容丰富,见解精辟,也对后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