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是件危险的事:知识的边界

2021-02-09 21:30 作者:老楚解欲  | 我要投稿


这是单华伟的第一百一十九篇原创文章(part2)

 

阅读心理学的人,多半都会和弗洛伊德相遇,了解到梦的解析,恋母恋父情节等理论。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看到各种现象,便动用这些工具进行分析,最终往往得出类似『 万物皆病态 』的结论。

 

可精神分析的主要应用,是给那些经历过重大创伤,确诊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做心理康复,这些工具并不是很科学,思路也经不起推敲,但通过心理咨询师谨慎的操作,往往能帮助患者直面恐惧,克服心理障碍。

 

而心理治疗发展到今天,方法体系已经发生了转变,虽然心理学家都认同佛诺伊德的『 潜意识 』这个说法(这可能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重要的,也差不多是唯一受到广泛认同的贡献),但却几乎全面摒弃了他那些神乎玄乎的梦的解析,以及把所有的心理和行为都解释为性的『 泛性论 』(比如病人生病打针是在模拟性交,插入,射出)等各种不靠谱的东西。

 

一个真正合格的心理医生,会更加强调尊重和理解病人的情绪(而不是和患者谈玄论道),与之共鸣并帮助疏导,和病人一起走出阴霾……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化解那些沉重到让人喘不过气去的痛苦经历。


 

现代西医出现以前,欧美国家都流行『 放血疗法 』,甭管啥病都割血管放血(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晚年患重感冒也放血治疗过,最终在感冒和大量失血的共同折磨中死亡),照搬弗洛伊德那一套,和在今天得了感冒使用放血治疗一样滑稽,上个世纪的心理学(弗洛伊德生卒: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还是应当谨慎对待。

 

像这样的不明所以,抓住一个理论滥用的思维,在今天仍然是屡见不鲜,得益于不少低水平,不负责的自媒体的科普,网民脑袋里都装了不少“专业”概念和方法,说起一件事往往头头是道,但对一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毫无知晓,往往经不起进一步提问。

 

比如很早以前被提到的『 一万小时练习 』理论,仔细看过《异类》的人会知道,这不过是对一些小提琴练习者的研究得出的数据,而不同行业对练习有不同的定义,需要的时长,什么时候开始练习(乐器需要在6岁以前开始学习,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大脑器质性的改变,为高阶发展打基础),天赋在职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等等,都不同。一提到学习,就甩出个一万小时练习理论,是最没头脑的表现。

 

了解一个知识,一定要警惕再警惕,我有没有漏掉什么前提?这个东西是什么年代的?它的使用范围有多广?学界对它的认同度如何?……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通过大量信息整合与反思,才能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认识,看几个词汇和理论就想一招吃遍天,是不可能的。

 

(Not END.)

(这个“读书是件危险的事”系列文章共有三篇,请到笔者主页查看完整内容哦~)


--------------------

我是单华伟,一个看书和写作的人,笔者在自己的公众号「单华伟」上分类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觉得小单写的东西对你有用,别忘了关注,转发和分享一波哦~

我写的文章都会不断修改更新,加上(2.0)或者(3.0)之类的后缀重新发表。所有从别处参考的内容都会在文末标出,没有标注的部分,那便是个人所思所想。如果对文章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希望得到解答和帮助,或者有任何建议,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本文受维权骑士版权保护,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视频形式的侵权行为将被追责。商业转载与合作请私信联系。


读书是件危险的事:知识的边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