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让我想起《贫穷的本质》这本书
最近的失业潮,让很多人又开始关注贫穷问题。各种迹象表明,那些重新坠入贫穷或者根本就没有富裕过的人,未来也许更没有机会,这个阴影始终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上。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也许还看过,这是一对来自印度的夫妻经济学家著作的获得诺奖的书。那我们中国人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呢?这里只指那些月收入不足两千贫穷的九亿人和即将滑入贫穷的所谓“中产阶级”。
有句话醍醐灌顶:穷人的生活充满风险!贫困陷阱无处不在。贫困绝对不是一句懒惰就可以概括的。据我单薄的人生经验看,我见过的穷人没有一个是懒惰的,至少身体上是这样。
尽管很多贫穷的原因并不是我们本身造成的,但这决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我们要思考怎样摆脱困境。切忌那种喜欢明确答案的认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贫穷是复杂问题,要有抽丝剥茧的心态去找原因。《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对我们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看看那些书中列举的穷人身上的认知缺陷在我们身上是否存在?那些建立在逻辑上的分析问题的方式和注重调查、实验、比对的思维模式,在我们身上有没有?
《贫穷的本质》用大量篇幅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性,看来,贫穷问题的本质是认知问题。但环境又制约了我们认知的提高,那怎样从这样铁桶一般的桎梏中冲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