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英雄传说新旧版本动画非旗舰舰艇设定对比(同盟篇)
新版动画中同盟军的主要舰艇一改老版中细长布局得设定。将动力舱移到了舰首两侧位置,而且还在舰首下方布置了护盾发生单元和反推发动机,使得整个正面比老版变的更为宽大。此外舰载“斯巴达尼恩”的发射方式有半埋式改为了伸缩发射架。



与老版将舰队旗舰和标准战舰分开设计不同,新版标准战舰是以旗舰“帕特罗克罗斯”为基础,废除了指挥、控制能力和舰队机动控制系统,作为同盟军的标准战舰被批量生产。
桅杆设计与“帕特罗克罗斯”相同,但舰体前部上方的复合桅杆小型化了。

作为同盟军舰艇的特征,采用了将多个装甲隔开重叠的多重空间装甲。
标准战舰的船体后部也与旗舰级战舰一样,配置了斯巴达尼恩起降平台。

内部光线从为了防御而增设的模块和装甲版的缝隙中漏出。
各单元的周围,特意设计成可以窥见内部结构的设计。让人联想到大型骨架的建筑物,给人一种厚重感的建筑物的印象。

标准战舰的船桥收藏系统。相对于“休伯利安”,在前方增加了2块装甲板,共计5块装甲板用于防护容纳在舰内的舰桥。收纳和“休伯利安”一样,舰桥先下降,然后复合桅杆下降的2段滑动式结构。


将战舰的基本结构小型化,减少主炮的数量及射程距离而大量生产的舰艇。在战舰的周围配置了很多,担负着侧面的防御。
虽然搭载数量比战舰少,但后部也拥有斯巴达尼恩的起降平台。

推进机关的设定。推进单元为圆形,通常推进单元为纵长的长方形,露出部的形状被明确区分,其设计与同盟军的舰艇共通,有助于舰队的统一感。
正面外侧内部散布着小型的圆形装置。这是重力制御的单元,用于防御用屏蔽和光束武器制御等。


与巡洋舰一样,将战舰的结构小型化而大量生产的舰艇。担负战舰、巡洋舰周围的对空弹幕,防护舰队。舰队之间陷入乱战时,也会利用其机动力进行肉搏攻击,逼近敌舰。

在战舰和巡洋舰上位于舰桥上部的复合桅杆,配置在舰桥的左右。
与以战舰的舰桥为对象而小型化的巡洋舰相比,驱逐舰的舰桥省略了收纳机构,复合桅杆被分离。


相比起新版“瑞达二号”,新版“尤利西斯”更称得上新型战舰的名字。主要区别为半包围在舰体中部的附加装甲和下方的炮台。目前还没有他的设定,也许是作为同盟次世代战舰建造的试验舰。


老版中瑞达二号是作为新型舰出现的,新版中看起来和标准巡洋舰除了涂装外没什么区别。



相比老版细长得外形改成了方方正正的形状



老版是用“侦查型斯巴达尼恩”执行侦查任务,“斯巴达尼恩”毕竟只是战斗艇,执行长距离侦查太小了。新版改成了专用的警戒舰,感觉时在驱逐舰基础上加装探测设备改装的。不仅配备了光束炮,还搭载了“斯巴达尼恩”作为护卫。


负责与敌战斗艇的格间战和对舰攻击两方面的单座舰载小型战斗艇。通过独特的可动机构,可以在发挥高机动性的同时捕捉攻击敌人。
作为操纵区域的球体的前部是兵器部。通过该兵器部的独立可动,也可以向行进方向外攻击。作为追加兵装,可以装备轨道枪和导弹等。
斯巴达尼亚的推进机构位于球体操纵区的后部。该机关产生的机动力和可大范围攻击的可动兵器部,使轻快敏捷的机动成为可能。

帝国军的“瓦尔基里”拥有的重力制御系统没有装备在本机上。
将兵装部、球状操纵区域、机关部这3个模块连接起来的结构。同盟军舰艇的设计思想也反映在了“斯巴达尼恩”上。
舱口的开闭方法被设计为搭乘时和维修时两种。

主要推进机关部的详细设定。为了让“斯巴达尼恩”实现变换自由得机动,还在机体各处配置了推进器。
一体化的机关部和球状操纵区域。以操纵区域为中心,兵器部单元可转动.
利用“斯巴达尼恩”兵器部独立可动的特性的特殊战法。仅使兵装部先行旋转,使机关部和操纵区域追随旋转,由此能够使机体自由地转头。犹如装甲车(坦克等)中的炮塔旋转可以一边高速移动一边进行射击,可以一边交错一边持续射中正对的敌机,就这样从背后取下的超绝杂技的战法。





新版穿梭机拥有庞大的货仓,后舱门可以开启装卸货物。相比老版类似客机的机体更像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