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黑话,是不是不配当互联网人
互联网它变了,变得我们越来越听不懂了。
以前你可以说要汇报一个方案,现在必须费尽心机想个“打法“;以前可以自然地报告从某某处切入,现在必须想方设法给项目找个“抓手”。达成统一要说“拉齐水位”,商量问题要说“对焦一下“,深刻理解要说“吃透”,切中需求要说“触达”。
对互联网行业黑话的吐槽,已经不新鲜了。2014年,网上就在吐槽像土匪一样“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黑话[1]。到了2020年,一篇《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又掀起对黑话的讨论。
这些吐槽和讨论并没有让黑话淡出互联网行业,它仍旧在行业内每日使用、茁壮生长。在大厂一天,黑话就嗡嗡地响在耳边一天。让人头疼的互联网黑话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摆脱不掉呢?
听懂互联网黑话,太难了
互联网黑话充分显示了它的创造者们对汉语的理解之深刻、知识面之广博。这里面五花八门的造词技术让人忍不住惊叹:创新力都在这里。
最常见的手法是借用。围棋、化工、体育、计算机、商业等等圈子的专有名词,只要存在,没有什么不能拿来。“复盘”原本是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沉淀”来自化学用语;“并联”和“势能”来自物理学;常常挂在互联网人嘴边的“打法”显然来自体育界。

最让外人不知所云的“颗粒度”原本用作在摄影时,表示画面清晰度。颗粒度越大,拍摄出来的画面越不清晰。在互联网黑话中,这个词被普遍地用来指代精细程度。服务颗粒度粗指的是仅仅提供关键环节的服务,而颗粒度细则是从头到尾,每个细节和环节都覆盖到的服务。
合并也是极其常用,由于它不需要别的专业背景,尤其受造词大师们的青睐。在四字的词组任取两个字缩短,完美呼应了中文词中双音节词偏多的特征,起到以假乱真、以新做旧的效果。
于是,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又一无所知的魔幻感。比如拉通和沟对,可能就是拉进打通和沟通对齐的升级版。
一些行业精英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惊人的想象力,充分发挥汉字的魅力,创造出“生态化反”、“体验立场”、“破立颠覆”等惊天地泣鬼神的词语组合,给每个字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还有翻译词或外文缩写。比如赋能是empowerment的翻译词,敏捷开发是计算机术语的翻译词,COE、HRBP和SDC分别是腾讯不同HR岗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2]。
即便弄清楚了缩写的意义,还要提防外企遗留症作祟。正交流着工作,冷不丁冒出“一会你们去align一下,复盘一下此次campaign,ASAP”。如果大脑没有及时跟上,就会有忽然听懂了,忽然又听不懂了的神奇体验。
除了这些,还有意义不明的数字简写。阿里公司的“咱们部门新人第一年大概率都是325,那是为了激励你们。熬过这一年,争取第二年375”实际上在说绩效打分体系。325是3.25分,表示“没有潜力,没有年终奖,有可能被劝退”而375是3.75分,表示“对团队有影响,和组织融为一体且被广泛好评,属于标杆,有年终奖”[3]。

大厂“黑话”之所以能傲然立于不知所云之顶端,肯定不仅靠创造新词,它在词语词性的使用上也是极其自由。它们充分发挥汉语以字为词、没有明显词缀的优势,要的就是词语的堆砌,上可追溯到汉赋的铺陈传统。
张一鸣在字节九周年年会上批评“互联网八股”时展示了员工信手挥就的一段话,里面“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这样的小分句就是例子[4]。
它的确带标点符号,却胜似没有。是谁在创造,又是谁的价值,推荐技术是什么样的技术等等问题,让人迷惑不已。如果谁有幸照着这个工作,恐怕离烧掉无数脑细胞不远了。
这么看来,在构词造句大师扎堆的时代,看不懂互联网黑话,真的不怪你。
为什么互联网这么多黑话
1995年,互联网行业刚刚兴起,对于这一新行业,中文尚缺少可以直接使用的词汇。所以,第一代互联网“黑话”大多是专业领域中对英美术语的翻译。
“Empowerment(赋能)”在20世纪80年代的外国学术论文中已经十分常见[6]。而“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在1936年的文件中就可以看到[7],20世纪90年代逐渐作为一种新型软件开发方法的特称而流行。
“痛点”在英文中有对应的“pain point”,最常见的用法是“pain points for people's livelihoods(民生痛点)”,指的是消费者长期不满于产品,负面情绪积累过多导致“痛”的感觉。这本来是一个冷门的经济学术语,即使在专业领域内也使用不多,但在翻译到中国后,它变得极其吃香,甚至被作为模板,仿照出了“痒点”、“爽点”等一系列新词。

此外,还有对机关文件里词语的借用。2008年,“抓手”还是一个新词[8],可能演变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现在,它已经广泛被使用在互联网行业中,意思为“着手点”。在介绍方案时,领导可能就会这么问,“过程的抓手是什么?”
互联网行业逐渐深入,词语也越造越多。
2010年,中国电子交易规模为4.6万亿元。到了2015年就已经飙升到了21.8万亿元[10]。互联网的大好前景成为商界的香饽饽,大鱼小鱼纷纷游到互联网的潭里。
根据周鸿祎的观察,整个商界弥漫着“互联网焦虑症”[11]。互联网人需要越来越多的新词,才能证明自己是“创新”。
乐视贾跃亭的“生态化反”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生态化反”其实是“生态化学反应”的缩写,指将各个业务领域糅合到一起,产生巨大的效益。生物和化学的两个术语走失到了互联网行业,这非但没能有效地传播经营理念,反而让它无人能解。“生态化反”对普通人最大的作用,怕就是贡献一个梗了。

对新生事物的随意造词和造词失败,也最终成为互联网黑话的一部分,增加了你的理解障碍。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末尾,互联网术语趋近饱和,但造词没有停止。这时期的词语,与其说是用更简便的符号来沟通,是造词过剩之后的空壳。
时不时就有互联网黑话十级学者表演一番骚操作,将朋友圈点赞说成“你的私域流量都触达了哪些KA用户?”与它相比,“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都显得黯然无光。
毕竟,前者将人尽皆知的“朋友圈点赞”抽象成“私域流量”这种无从联想的专业术语,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加激动人心呢?
不好好说话,到底图什么
其实,在一个成熟的行业中,术语和黑话无法避免,因为它们方便沟通。
化妆品业有“SKU(库存保有单位)”、“BA(美妆导购)”;玉石行业有“桩口(货品种类)”、“毛料(未经处理的原石)”。如果你喜欢看香港黑帮电影,会发现里面少不了黑话切口,把打架叫做“开片”,把入狱叫做“入册”。
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KPI”、“KOL”、“颗粒度”等等黑话,虽然乍一听不明所以,但用久了会发现,“KPI”还是比“关键绩效指标”或“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方便。
最鲜明的一组例子是“头部”、“腰部”和“踝部”这三个词。它们分别指代影响力不同的关键意见领袖(KOL)们。“头部”指拥有大量粉丝,处于行业鄙视链上游的KOL,“踝部”则相反,指知名度极低、几乎无人问津的KOL。用两个字就概括了这么一长串的解释,黑话能用来简化沟通的好处展露无遗。

互联网的世界是虚拟世界,但它们又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要找出既能描述互联网的现象,又能容易让人理解的词语就非常困难。因此,就会生发很多词语的借用和新造词[13]。
黑话的抽象其实和互联网本身的抽象息息相关。
从早年间的冲浪、上线,到现在的中台、年框、颗粒度,不论它再怎么抽象不知所云,也终究有“浪”、“线”、“台”、“框”、“颗粒”这些至少保有形状和触感的词来表达状态。

最重要的是,用抽象词语来概括工作,能够一下子显得你档次高一层。
行业内的术语是划分资历和身份的壁垒。人们往往会被语言误导,认为语言高大上,实际内容也同样高大上[14]。在行业规则中,语言是印象管理的第一环,好的语言管理会给人专业可靠的印象。
“前期赋能别人,在上半场进行内容创业,通过私域流量的宣传,再打磨一下,切中客户的爽点和痛点,刺激他们知识付费,同时进行多维矩形闭环,多弄点玩法。”
看上去一大段话,实际上就是几个核心意思,以朋友圈公众号文章为主要营销手段,同时广撒网,实现固定收益链。但二者相比,不得不承认,前者的声势和专业感比后者强很多。

所以,就算黑话让互联网人深恶痛绝,甲方爸爸和公司高管也永远离不开它们。
就比如张一鸣批评黑话时说,“因为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15]。
问题来了,思维的杠杆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作者:寇石
参考文献:
[1] 包子大饼葱.(2014-12-28).“局红管亮”,在土匪“黑话”里纵横的互联网金融.
[2] 赛睿人力资源. (2018-12-11). 走进腾讯HR-SDC(人力资源支付共享平台).
[3] 澎湃新闻. (2021-04-05). 我在大厂,不说黑话.
[4] 澎湃新闻. (2021-04-01). 张一鸣最新演讲全文:平常心做非常事.
[5] 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2020-02-01). Number of New Words in English.
[6] Simon, B. L. (1990). Rethinking empowerment. Journal of Progressive human services, 1(1), 27-39.
[7] Thompson, B., Executive, S. M., & Hall, L. (1936). Westbrook.
[8] 海客谈瀛洲. (2008-03-28). “抓手”,是什么意思?.
[9]中国互联网博物馆. 历史馆History.
[10] 孟凡新. (2016-12-02). 从“十二五”看“十三五”——中国电商发展数字解读.
[11] 董军. (2014-08-30). 周鸿祎:互联网方法论救治互联网焦虑症.
[12] 央广网. (2016-10-14). 马云:“电子商务”将被淘汰 “新零售”将取而代之.
[13] 伍敬芳, & 刘宇红. (2008). 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 当代修辞学, 000(003), 70-73.
[14] 姚喜明. (2002). 语言的镜像作用. 外语教学(5), 6-9.
[15] 澎湃新闻. (2021-04-01). 张一鸣最新演讲全文:平常心做非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