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神的动作之第六式
说义不说理白说,说理不说做,白说。
在我看道家典籍时,揣着藏着掖着,我是很讨厌的。
说怕,恶人学去,恶的学不会,身心不一;说要道不轻示,善的看不懂,蹉跎时间。别说什么悟性,就是门户之见而已,你得加我我的门派作为有生力量,壮大门派。
私心。
不过毕竟是,高级知识。站在高科技知识不也封锁吗。
略表理解。只是每次读书,很是愤懑。

第六式,叫五劳七伤往后瞧。


大概就是这样,动作自己看道长视频。
从第一张图看。这动作是重要的,就是我在第五式里说的
【升与降。
万物阴阳交会,二者不离。
升者孕降之机,降者为升之基。
你们记住,所有的动作,其他养生动作也是这样的。
在下压时,气虽下,但神意从下而来,神经传导感。
如第六式,回头转脊柱。初起下压,虽压,但是,力从脚起逐渐把身体的筋膜,肌肉都4、5分力蹦起。
第六式另外就是按上述把脊柱四周大筋,绷住,然后回转,力柔且慢做动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拉伸。】
带脉,束诸纵行经脉,使不左右。书上,网上应该都是这样说的。
其实带脉,总得来说确实只有脐周一圈,是胎儿时期内部退化的血管。
假如你是医生也好,爱观察的人也好,你会发现,筋膜是横向包备肢体肌肉,骨骼的。当此处筋膜失去了功能,简单的说该处肌肉失去一定功能,静脉曲张,组织液渗漏,而后有代偿生长滋养层。
回归正题。
一压升降,这种灵活的,身体本能反应,很微弱,凡事欲上者,先趋于下。
人要动肢体,神经先传递信号,先下。
肢体动,这就是上。
要下雨,必先下阳光,真阴来于上。
天地就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道理中。循环往复,确不复当初。
道长跟你们说,从鼻端下压,气下行。
要我说不用下压气,因为没有会升降,用气会压出毛病。有的有天资的人,一学大概就会用意气,可是不明白该怎么用,更别说视频,或者文章直说半截话,太伤身体。没天资的自然没事。
都说意存,存个什么意?有说吗?没有,
怎么存?有说吗?没有
气行,怎么个状态行?没有。
所以,刚接触的人先不要练,先去看,真正搞懂一个点,再去做这个点,然后换下一个。
第一步
下压时,只要动作下压,吸气同时一点点沿着脚到腿到脊柱到顶的肌肉微微(十分力,用二三分)用力绷住就行了,身体要站直。
在懂一点的,可以吸气同时感觉力气从脚起沿着上行至脊柱到顶,这就应该能慢慢唤醒升降的感觉【想踢腿,气随之自然从下而上,清灵感在上;想打拳,气下力起,盘固在下】
不过中气,冲气而已,本无阴阳,一气之变动,化阴化阳。
第二步
转,
说是五劳七伤,
五脏六腑都是挂在脊柱上,你们说重要不重要,脊柱侧弯的,侧弯部分的脏器功能是必定受到影响的。
所以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本意是,通行脏腑,带脉只是顺带。
不管那种养生,导引功,都必定有脊柱旋转。只要是成套的。
【以下这跟道长视频里说的不同】这个动作,脊柱一节节的转下去,你会感觉很明显不一样,感觉每层肌肉主动收缩转动,把脊柱比作毛巾由上往下一寸寸旋转。
好处自己体会。
肺部,胃部,肝气滞者,会有不同感受。
坚持一试。

失神的动作篇,也就是想说明做动作时,精神状态,和具体内部怎么操作。
当然假使,你身体对气,动作走向很敏感,天资强,可以依本能反应行事。不必尽听我说。
本能反应是最反应你身体的。
相信自己的身体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