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唐玄宗的前前前后,唐朝几次重大天象示警,他都撞上了
春节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其实春节本身,就是一个天文现象。月球每年绕地球公转十二圈多一点,月球每绕地球绕一圈,阴历中就是一个月。以月球最靠近太阳的那天为月朔,也就是初一,这天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月亮(除非你用华为P30pro)。以月球最远离太阳的那天为月望,也就是十五,只要天气好,就能在夜空中看到满月了。人们规定其中的一个月为正月,那么这个月的月朔,自然就成为了一年的第一天,有那么些纪念意义,于是就成为了春节。关于正月和春节所规定的具体日期,还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这里就不铺开来讲了。

中国古人有一派学说,认为天人感应,天地异象,也能预兆和揭示人间变故。尤其是天文,受到了最多的关注。因为皇帝被称为天子,是天的儿子,天象示警,自然就是皇帝他爹要告诉他的话。是以基本上历朝历代,都会设立司天监这类机构,负责接收皇帝他爹给皇帝发的微信,最重要的是,负责这条微信的最终解释权。
这个最终解释权非常重要,比如在宋朝初年,就大肆抓捕过全国的“民间天文学家”,让他们进行天文学方面的考试,合用的就留下来为朝廷效力,不合用的就通通拖出去砍头,以免出去妖言惑众扰乱人心。像我这样的民科,看到这里简直瑟瑟发抖,不敢打字。
既然宋朝不让说,我们就来说说唐朝吧。
第一条
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八月三十,推知月掩火星。
次年正月二十二,爆发神龙政变,千古一女帝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复辟为帝。
这一条很有意思,大家注意了,阴历八月三十这天,是看不到月亮的,所以史书中写的是“推知月掩火星”。由此可见,古人的天文推算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就算是没人可以亲眼目睹的天文现象,也可以笃定的记载到史书中去。要知道,史书,至少在明面上,是容不得半句虚言的。
第二条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五月底,五星聚。
六月初二,也不知道千古一女帝武则天退位后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总之韦皇后想当千古第二女帝,安乐公主想当千古第三女帝,于是她们合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韦皇后立年仅十六岁的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他真的很殇,皇帝没当几天,四年后还挂了。
这条也很有意思,五星聚,可是广大人民群众心心念念的特别重大天文事件,历朝历代也为各类官方和民间的天文学家与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不过有些五星聚和与之连连看的重要历史事件隔了好多年,甚至有很多传说中的五星聚,据查完全是杜撰出来的,可以骗骗古人,但在现代天文科技的反推面前,却无所遁形。但奇怪之处在于,这次的五星聚就发生在上半夜容易观察的时候,而且随之还发生了宫廷巨变,但是遍查史书,却无一记载。不存在的都能杜撰出来,隔几年的事情都能生凑到一起,那么巧合的一次却反而无人提及,难道是当时全国天气都不好,大家都没看见?若不是我闲着无聊,用天文软件回溯了一下当年的星象,估计谁都想不到还能有这种事情。
第三条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六月二十,李隆基起兵入宫,屯玄武门(不是李世民用的那座玄武门),“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全军士气大振,杀入宫中,把在第二条里成功的人都给诛杀了。废黜李重茂,李隆基之父相王李旦复辟为帝。别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复辟,问就是千古一女帝威武。
这条也很有意思,流星雨大爆发,被兵变给赶上了,这种事情虽然看着只是锦上添花,但这概率之低,说是十万年一遇都不过分,咱头五千年就赶上了,不亏不亏。
第四条

公元754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载(别问我为什么就这里用载),五六月间,荧惑守心五旬余。
次年底,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此一蹶不振,由盛转衰。
哎哟喂,李隆基,你不会真是上天的儿子吧,咋啥事都被你碰上了?不过这回可不是什么好事,后半唐有多糟心,懂的都懂。
顺便科普一下荧惑守心吧,我知道总有人连百度都懒得查(为什么就天宝用载不用年我是不会说的)。所谓荧惑守心,“荧惑”指的是火星,而“心”指的是心宿。如果火星在经过心宿的时候发生了“留”的现象,就被称为“荧惑守心”,一旦发生,便预示着帝王有灾。最有名的一次荧惑守心,发生在秦始皇的头上,然后他就和咸鱼做了一阵子邻居。最可怕的一次发生在了汉成帝的头上,荧惑守心发生之后,汉成帝赐死了宰相,以为这样就可以祸水东引,金蝉脱壳了,结果不到一年,汉成帝就暴毙了,躲都没躲过。
最后
所谓天人感应,天象昭示人间之事,虽然眼睁睁活生生的看到了那么多的例子,但这都说明不了什么。天象异动不常见,人事变迁却常见,比如荧惑守心,我国史籍中一共才记载了二十三次,可皇帝死了多少个?只要善用连连看,每一次荧惑守心克死一个皇帝那是轻轻松松。这种事情,当成八卦笑谈就好,没必要过于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