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敬之
与曾敬之
南宋·陆九渊《陆九渊集》
【原文】
为学日进为慰。
读书作文,亦是吾人事。
但读书本不为作文,作文其末也。
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
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
适出,书不时复。
【今译】
为学日进为慰,学习要每天都有进步,这样才能使人感到欣慰。
读书和作文,这是我们应做的事。
但读书不只是为了作文,读书是根本,其目的不止是为了作文,作文只是读书的一部分,是其细枝末节。
有其本就必然会有其末,没有听说过有本盛而末不茂的,学识丰富就必然有文采,我没有听说学识丰富而作不好文的。
如果把这两者颠倒过来,将读书和作文本末倒置,那么所作的文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因为我刚好外出,书信没能及时回复。
【赏析】
陆九渊在这封信里,说明读书是根本,作文是其细枝末节,紧扣读书和作文的本末关系,反复论证,说理透彻。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号象山翁,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大臣、哲学家。
陆九渊为明宋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提出“心即理”说,宣称知识早已存在于“本心”中,只要闭门修养,发明本心,就无所不知。
其学说由明代王守仁继承发挥,形成“陆王学派”,陆九渊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陆九渊因讲学于象山书院,人称“象山先生、“陆象山”,有《象山先生全集》。
1193年1月18日陆九渊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嘉定十年(1217年),追谥“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