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里,关羽下跪为其求情,刘备更劝曹操留用
白门楼上,杀气腾腾,吕布高顺,先后被斩,很快就轮到张辽了。
与吕布的苦苦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辽的临危不惧,这一点反而吸引了曹操的注意。张、曹两人的一番对话,非常引人,特摘录于下:
曹操说道:“此人好生面善?”
张辽应道:“昔日濮阳城中一面之缘,如何忘却?只是可惜······”
曹操说道:“可惜甚的?”

编辑
张辽说道:“可惜当日火不大,未曾烧死你这国贼!”
曹操闻言大怒,拔剑向前,欲杀张辽,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刘备扳住曹操手腕,关羽跪于跟前道:“吾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意以性命担保。”刘备也劝道: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于是曹操趁机卖个人情给刘备,饶张辽一命,遂使张辽倾心投降,刘备功不可没。那么刘备劝曹操留用张辽,是出于本心还是假意呢?

编辑
小编不认为刘备劝留张辽是出于本心,而是通盘考虑的结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像张辽这种能力出众的员工,哪个老板不想要?曹操想要,刘备其实也想要,但是刘备要不到。
我们不禁要产生疑问:既然刘备要不到张辽,为什么不劝杀而是劝留呢?难道刘备不知道养虎为患吗?刘备不知道张辽投靠曹操是如虎添翼吗?自己明明是想和曹操争夺天下之人,现在眼睁睁看着张辽这样的猛将归入曹操麾下,难道他不着急吗?难道他生出私心劝杀张辽?
小编以为,曹操与张辽对话的时候,刘备也曾经历了复杂的思想斗争,从感情上来说,刘备并不希望张辽归入曹操帐下,但是从理智上看,刘备又不能劝杀张辽,这样反而让人怀疑,尤其是对于曹操这种疑心病很重的老板来说,刘备发言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编辑
小编以为,刘备劝留不劝杀,其理由有三。
第一,刘备深知曹操并无杀害张辽之心,但是又不能原谅张辽触犯了自己的逆鳞,这个时候身边的人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刘备深知曹操的心思,不想杀张辽,但是又不能折却了自己的虎威,而去祈求张辽投降,而刘备的及时劝留,既符合曹操的心思,又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使得场面不至于太尴尬。由此可见,刘备的老谋深算。
第二,刘备知道关羽与张辽的交情匪浅,即便自己不劝,关羽也会去劝,既然要考虑关羽这一份关系,索性自己去劝,既于曹操及众人面前,展示出来自己的仁义,又是对关羽兄弟之情的一种肯定。兄弟的朋友,就应是自己的朋友,岂有不互帮互助的道理?只有劝留张辽,才是对关羽的尊重,难道不是吗?

编辑
第三,此时的张辽尚且籍籍无名,前随丁原,后跟吕布,都不是成事的主子,张辽智勇双全,却始终未逢明主,名气着实有限。刘备虽为枭雄,也看不出来眼前的败军之将张辽能够兴起多大的风浪,留着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败军之将,对自己来说,有什么关系呢?
正是基于上述三方面的考虑,刘备劝留张辽,既符合曹操的心思,又给了他台阶下,让刘备的仁义之情、与关羽的手足之义,彰显于白门楼上,在众人面前树立了自己仁人义士的光辉形象,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