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滁州幼教培训班_《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

2023-08-14 09:54 作者:bili_60084224625  | 我要投稿

  滁州幼教培训班_《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


  一、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记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谈话对象的特点拟订谈话的话题和内容;


  (2)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求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并能从中分析出其心理活动的;


  (3)跟儿童进行谈话的时候,必须随机应变;


  (4)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做详细的记录。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儿童的作品,可以考察其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主要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知觉的选择性也明显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影响。


  2.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对事物的理解是产生正确知觉的必要条件。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滁州幼教培训班_《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