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出任汉朝大将军的人为什么是窦婴?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按照西汉之前的惯例,汉景帝要任命大将军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意思的是,汉景帝任命的大将军既不是功臣子弟,也不是沙场宿将,而是窦太后的堂侄子窦婴。那么窦婴为什么能出任大将军?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大将军(也称上将军)一职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不过从战国到西汉初年,大将军本质上都是为了指挥战争而设立的临时性官职,类似于前线总指挥。战争结束后,只有战时指挥权的大将军随即撤销,这也是刘邦能轻易夺取韩信兵权的制度原因。

在秦朝和西汉初年,拥有统兵权的最高军事长官是“三公”之一的太尉。秦朝和西汉初年的常见做法是:太尉在和平时期统率军队,但不负责战时指挥;战时临时任命大将军负责前线指挥。窦婴之前的西汉历任大将军(如韩信、灌婴、柴武、张相如)都是按照此做法任命的。

“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平乱的汉军主要有两支主力:一支是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的梁军;另一支是太尉周亚夫统率的中央军。统率全军的太尉周亚夫直接上前线当总指挥,本来是不需要再任命大将军了。然而汉景帝还是在派出太尉周亚夫后任命了大将军,原因有二:

第一,“吴楚七国之乱”的规模巨大,汉景帝对于周亚夫和刘武能否平叛是没底的,还需要一支预备队性质的主力;第二,汉景帝对周亚夫和刘武都不是完全放心,尤其是不放心身为诸侯王、有夺位之心的刘武,需要一个级别相等的高级官员在前线监督和制约周亚夫和刘武。

正因如此,汉景帝还是任命了大将军。因为前线指挥由周亚夫负总责,所以汉景帝在任命大将军时首要考虑的是忠诚和政治才能,其次才是军事才能。而窦婴素有贤名,更是汉景帝的外戚,忠诚没有问题。于是窦婴出任了大将军,也是西汉最后一位临时性的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