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事》学习笔记分享丨Part 2:故事诸要素(全书笔记整理请查看文集)

2019-10-17 21:10 作者:浅间  | 我要投稿

第二部分就是正经进入正式的干货部分了。

既包含了术语解释、电影类型分类这样宛如考试题一般的常识知识点,也包含了积累学习方法指点这样的“课外内容”,还从实操地角度教学了很多写作构思的方法,甚至引申到了写作意义与主题。

内容比昨天的导入明显要深一些,但是收获自然也会更多。


请按需取用吧:)

第二部分:故事诸要素

(一)结构图谱

一、故事设计术语

1.结构

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2.事件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通过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价值负荷可以随时走向反面的二元特质,便是故事价值。

·一个故事不可能构建于纯粹的偶然事件……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3.场景

一个真正的场景,……能够被改写成“一个整体”,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时空内拆解,建立未来的场所。

4.节拍

场景里最小的结构成分,是动作/反应中一种行为的交替,构建场景的转折。

5.序列

一系列的场景——2-5个,每个场景冲击力递增,最后达到顶峰。

6.幕

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为其定点,导致价值重大的转折,冲击力大于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

7.故事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对比开头和结尾的价值负荷,能够看到电影弧光。最后的情境、终极变化,是绝不可逆转的。

 

二、故事三角

1.情节是作者对事件以及对其在时间中的设计。

2.电影是将精神的东西物化。

3.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

故事三角


三、故事三角内的形式差异

1.闭合式结局VS开放结局

闭合式结表达绝对不可逆转变化的故事高潮,回答了故事讲述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并满足所有观众情感。

开放式结局留下一两个未解答的问题和一些没被满足的情感。

2.外在冲突VS内在冲突

大情节强调外在冲突:人际关系、社会机构或自然界力量/重点在与自己思想感情有意或无意的角斗。

3.单一/多重主人公

4.主动/被动主人公

·补偿被动主人公的方式:A赋予强烈的内心斗争B用动态事件将他包围。

·主动主人公在欲望追求中采取行动,与他人、世界发生直接冲突;被动主人公表面消极被动,在内心追求欲望时,与自身性格各方面发生冲突。

5.线性/非线性时间

观众能够跟踪的时间/随意跳跃。模糊时间连续性,观众无从判断前后。

6.因果VS巧合

因果驱动使有机动作导致结果,片段在连锁反应中相互连接,表现出现实的相互联系性。

巧合驱动的虚构世界,动机不明的动作触发不会产生进一步结果的事件,故事被拆解为互不关联的片段和开放式结尾。

7.连贯/非连贯现实

人物与世界的互动模式保持连贯性,创造出意义;混合多种互动模式的背景,故事章节不连贯地从一个现实跳向另一个现实,营造荒诞感。

 

四、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1.“好莱坞电影”对“艺术电影”:大预算对低成本、特效技术对美术构图、明星体制对集体表演、私人融资对政府支持、作者导演对雇佣枪手。

2.经典设计是人类思维的镜像存在,呈现了人类知觉的时间、空间和因果模式,如果逸出,心智将会出现逆反。

3.你只能写自己相信的东西。

 

(二)结构与背景

一、向陈词滥调宣战

陈词滥调的根源:作者不了解他故事中的世界。

 

二、背景

故事的背景是四维的——时代(时间位置)、期限(时间中的长度)、地点(空间位置)、冲突层面(人类斗争的层级体系中的位置)。

 

三、创作限制原理

1.故事的世界必须小到能让单个艺术家的头脑容纳它所创造出来的虚构宇宙,并像上帝了解他所创造的世界一样对其一切了如指掌。

2.世界越大,作者的知识便越被稀释,其创作选择也就越少。

 

四、调查研究

1.才华必须依靠事实和思想激发,研究才能为才华补充营养。

2.为了获取知识:记忆研究、想象研究、事实研究。

A记忆:探索你的过去,让情景再现,然后把它写下来。头脑中的记忆写下来就变成了工作知识。

B想象:记忆给我们整块的生活,想象提供碎片。

C事实

·生活教会你的一切都会得到强有力的证实。

·事实研究会把你所经历的有限圈子扩展到全球。

3.研究是为了供给想象和发明,本身不是目的,创新和探索是交替进行的。

 

五、创作选择

创作是5:1、10:1甚至20:1,是在取舍过程中做出的创造性选择。

 

(三)结构与类型

一、电影类型

1.爱情故事(哥们救赎)

2.恐怖片(离奇恐怖/超自然恐怖,将观众丢在二者之间的超级离奇恐怖)

3.现代史诗(个人对kang国家)

4.西部片

5.战争类型(拥战或反战)

6.成熟(成长)情节

7.救赎情节(电影弧光为主人公内心从坏到好的道德变化)

8.惩罚情节(好人变坏并受到惩罚)

9.考验情节(保持坚强意志抵御屈服诱惑)

10.教育情节(弧光闪烁于主人公人生观、他人观或自我观的深刻变化,从负面【天真、不信任、宿命论、自暴自弃】到正面【明智、信任、乐观、沉着】)

11.幻灭情节(世界观由正面到负面的深刻变化)

以下为超大类型,庞大复杂,此类型变体很多

12.喜剧

次类型:恶搞、讽刺、情景、浪漫、荒诞、闹剧、黑色喜剧

差异表现在:喜剧攻击的焦点(官僚的愚蠢、上流社会礼仪、早恋等)和嘲讽的程度(温和、尖刻、致命)

13.犯罪

次类型:神秘谋杀(侦探大师视点)、罪行(犯罪大师视点)、侦探(警察视点)、黑帮(匪徒视点)、惊悚或复仇故事(受害人视点)、法庭(律师视点)、报纸(记者视点)、谍战(间谍视点)、监狱戏(囚犯视点)、黑色电影(一个兼犯罪、侦探、荡妇受害者为一身的主人公视点)

14. 社会剧:指出一个社会问题然后构建一个故事,展现其疗救方法。

次类型:家庭剧(家庭内部问题)、女性电影(事业VS家庭、爱人VS孩子等两难)、政治剧(腐败)、生态剧(环保)、医药剧(病痛斗争)、精神分析剧(精神病斗争)

15. 动作/探险:借住其他类型片面作为火爆动作和探险行为的动机。

16. 历史剧

17. 传记(焦点对准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时代)

18. 纪实剧

19. 嘲讽纪录片:假装根植于现实或记忆,以纪录片或自传片的形式出现,却纯属虚构。

20. 音乐片:歌剧的后裔

21. 科学幻想

22. 体育类型:体育是人物变化的熔炉

23. 幻想

24. 动画

25. 艺术电影

 

总结:类型是灵活的,又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作家需要先确定类型,然后研究指导性的操作实践,这是不可逃避的——我们都是类型作家。

 

二、结构与类型的关系

类型的选择明确地决定并限制了一个故事中什么是可能的,因为它的设计必须将观众的知识和预期考虑在内。

类型常规是界定各个类型及其次类型的具体背景、角色、事件和价值。(举例:P83\84)

 

三、精通类型

为了预知观众的预期,你必须精通你的类型及其常规。

类型研究的方式:

1.列出与你作品相似的电影(作品)清单,无论成功或失败;

2.按背景、角色、事件、价值等成分细分。

3.将这些分析垒起来,从上往下观察,提问:我这一类型的故事都是干什么的?其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常规是什么?

 

四、创作限制

正如韵律系统给诗人创作限制使诗词获得张力,创作限制讲求在一个障碍圈内获得自由。

我们制定出一些关于做什么的规章,如何去做却了无束缚。

 

五、混合类型

利用现有的25种主要类型,独创性地杂交繁殖,可能性是无限的。

 

六、再造类型

1.常规类型是会发展变化、删改扬弃来顺应社会变迁的。社会态度会变化,作家必须对动态保持警觉。勇于创新的作家不仅能把握时代脉搏,还能感觉出未来的方向。

2.精神分析剧:我们人生中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自我分析,试图领悟人性并化解其中的纷争。

3.爱情故事: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东西会阻止他们。

4.最本质的人生价值问题:爱恨;战争和平;正义非正义;成功失败;善恶等。

 

七、持之以恒的天赋

1.别做折中主义者,将作品严格聚焦于一个观念,一个能够点燃激情的单一主题,一个可以通过毕生追求而不断翻新的精彩主旨。

2.自问1:我的主题是什么?是从自己切身的生活中汲取养分还是描写我对社会和人性的想法?

3.自问2:我最喜欢的类型是什么?——执笔去写你心中最爱,真心实意选择好你的类型,在想要写作的所有原因中,唯一能时刻提供养分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爱。

 

(四)结构与人物

一、人物VS人物塑造

1.人物塑造是可观察的人的素质总和:年龄智商、性别性向、语言手势风格、房子汽车服饰选择、教育和职业、性格气质、价值和态度等。

2.人物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

3.他选故他在,压力是根本。

 

二、人物性格揭示

用对照或反衬人物塑造来揭示人物性格真相:在人物塑造的对照和反衬中进行人物深层性格的揭示,对主要角色而言是一条根本原则——-他们的内心绝不能和他们的外表一模一样。

 

三、人物弧光

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性格真相,还在讲述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中的弧光或变化(变好变坏都可以)。

 

四、结构和人物的功能

1.结构的功能:提供不断加强的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两难之境,迫使做越来越艰难的冒险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真实本性,甚至直逼无意识的自我。

2.一个人物必须可信,年轻年老、强壮虚弱、世故天真、学识渊博或目不识丁、慷慨或自私、聪颖机智或顽固不化——每一种搭配必须给故事带来合理的素质组合,令观众相信,这个人物能够做到且很可能会做他要做的事。

3.改变事件设计,就改变了人物,改变了人物的深层性格,就必须再造结构来表达人物被改变的性格。

4.事件设计和人物设计互成镜像……关键是要适度,人物的相对复杂性必须与类型相互适应。Eg:动作探险片、滑稽剧,人物简单;人际和内心冲突类的故事,则要求人物的复杂性。

 

五、高潮与人物

1.故事是生活的比喻,生活是在时间中度过的→电影是时间的艺术,而不是造型的艺术。

2.必留最佳于最后→故事的最后一幕及其故事高潮

3.75%乃至以上的心血要花在人物深层性格与事件创作安排之间连锁关系的设计上。

4.创造高潮,否则你便没有故事。

5.情节比人物塑造更重要,但故事结构和人物性格真相是从两个视角看到本性并推动故事发展。

 

(五)结构与意义

一、审美情感

1.思维和激情在人性的不同范围运转,但艺术却能将二者统一。故事是一种设备,用以创造这种领悟,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审美情感。

2.好故事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联姻,提供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

 

二、前提:如果……将会发生什么?

1.两个概念支撑创作:A前提:激发作者创作欲望的灵感;B主控思想:通过一幕高潮中,动作和审美情感所表达的故事终极意义。

2.灵感不一定要保留在作品中,写作是一种发现。

 

三、作为修辞的结构

1.不仅需要表达思想,还需要证明。仅揭示某一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观众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相信。

2.故事大师不解释,而是用戏剧化表达。对白是追求欲望的人物之间自然的交谈而不是宣扬哲学观念的讲坛……好故事靠事件动态设计证明思想——不能通过人们选择与动作所导致的真实结果来表达人生观,是一种创作失败,用多精彩的言语都无法弥补。

 

四、主控思想

真正的主题不是一个词,而是 能够表达故事不可磨灭意义的、明白而连贯的 一个句子。描绘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从开头的存在状况转化为结尾的另一种状况。

Eg:P117 “正义战胜了邪恶,因为主人公使用的暴力更胜罪犯一筹”等

 

2.主控思想确立了作者的关键性选择,由价值+原因构成。

→越是围绕一个明确的思想来巧妙构建你的故事,观众能发现的意义就会越多。因为他们会接受你的想法并将其深刻含义感悟到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反之,强行打包的思想越多,就越容易相互挤压,直至影片崩溃成一堆互不关联的概念瓦砾,没有表达任何东西。

1.意义和创作过程

·找到你的主控思想:看结尾自问:作为这一高潮动作的结果,有什么正负价值被带到了主人公的世界?→从这一高潮往回看,深挖到故事基石,自问:这一价值被带到世界的主要原因、动力或手段是什么?

·故事告诉你它的意义,不是从思想汲取行动,而是从行动中汲取了思想。

·故事高潮反照出作者的内在自我——你以为你知道自己是谁,却常在需要表达的时候为内心潜藏的东西感到震惊。

2.思想VS反思想

·故事进展通过故事中押上台面的各种价值的正面负荷与负面负荷之间的动态移动而构建起来。

·同一思想的正反两面在整个影片中循环往复地较量,紧张度不断加强,直到危机转折点处,他们在最后的绝境迎头相撞→故事高潮。

 

五、说教倾向

1.平衡讲述手法,胜利才变得切实可信。

2.优秀的作家有辩证的灵活头脑,可以轻易转换观点。他们能看到正负面,能看到不同程度的反讽,并真心实意令人信服地找出这些观点中蕴含的真理。

3.证明观点的证据不在于你能多么强硬地断言你的主控思想,而在于它将如何战胜你为它部署的各种强大的对抗力量。

4.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算解决办法,而是让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不是答案、解决问题。

 

六、理想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和反讽主义者(按主控思想的情感负荷分类)

主控思想的情感负荷分类

关于反讽:

1.正面反讽:对当代价值——成功、财富、名誉、XXOO、权力的过分追求——将会摧毁你,但你只要能及时看清这一真理并抛弃你的执着,便能使自己得到救赎。

2.负面反讽:如果你一味地痴迷于你的执着,你无情的追求将会满足你的欲望,然后毁灭你自己。

3.理想主义和悲观主义是经验的两个极端,生活总是二者兼有。

4.反讽之所以难写,第一,你要找到既能令人满足,又能使人信服的光明的理想主义结局或清醒的悲观主义高潮。第二,反讽不是模棱两可或巧合,需要明确地说明二者。第三,如何使对立的价值负荷在观众的体验中两不相犯?


七、意义与社会

1.没有一种文明是因为其公民明白了太多真理而招致毁灭的。

2.思想可以被控制和操纵,但情感却是发自内心且不可预料的。

3.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讲真话、揭示真理。

《故事》学习笔记分享丨Part 2:故事诸要素(全书笔记整理请查看文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