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烧脑预热】大胆预测诺兰新片《信条》将连接时间反演的逆世界

2020-05-24 10:39 作者:雪夜阳光bili  | 我要投稿

北京时间5月22日早上8点,定档于2020年7月17日在美国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最新电影《信条》曝出了长达三分钟的第二版预告片,结合去年12月发布的第一版预告片,我们已经可以对诺兰的新片有一个大致的预测了。

一、豆瓣电影Top250预定

本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和执导,以往这样的配置一共有9部电影,豆瓣评分都在8.4分以上,其中有7部电影都位列豆瓣电影Top250之内

《信条》的投资预算高达2.05亿美元,在诺兰导演的所有电影中位列第2位,仅次于2012年上映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信条》由约翰·大卫·华盛顿(代表作《黑色党徒》),罗伯特·帕丁森(代表作《暮光之城》、《灯塔》),伊丽莎白·德比茨基(代表作《信笺故事》、《薇塔与弗吉尼亚》)联袂主演。

今年已经87岁高龄,经常出现在诺兰电影里的老戏骨迈克尔·凯恩也将在本片中扮演重要角色。

《信条》是一部动作惊悚片,根据预告片来看,应该还会有些科幻的元素,相信本片在给观众带来爽感的同时,也会给人细思恐极的感觉。

个人预测《信条》就算进不了豆瓣电影Top250,至少也是8.5分以上的水平。您要不信,可以继续看我后面的分析。

二、预告片分析

从预告片来看,《信条》讲述的是主角拯救世界的故事,这次世界面临的危机堪比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比核大战还可怕,那到底是什么呢?

1、逆转的时间

本片不同于一般特工片的地方在于,其独特的设定。主角可能要利用类似“时空逆转”的能力改写未来,这种能力就类似于电影倒放一样。

这个能力可以说是妙用无穷,比如主角可以利用这个能力,将嵌在石板中的子弹收回枪中:

也就是说可以改变局部内的一些已经发生的事,实现“收覆水、圆破镜”。

还可以用类似于索降的动作,逆向从地面飞到房顶上:

这样的动作明显违反了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是说用这样的能力可以实现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倒放的情况并非只涉及到主角自己,他周围的世界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比如翻车的复原:

还有倒放的船及浪花:

2、对称的片名和海报

《信条》的英文片名是《Tenet》,tenet是信条、原则、教义的意思,这个单词正着拼写和倒着拼写都是一样的,这种现象称之为回文。

回文在汉语中也有很多,比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

除了题目及预告片外,官方海报也在疯狂暗示本片将围绕“时空逆转”展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海报并非是完全中心对称的,虽然将左半部分旋转180度,背景部分能够完全重合,但两边人物的动作和造型并不相同:左边是拿手枪无面罩行走,右边则是无手枪戴面罩站立。

这是一条非常关键的信息。

如果把现实世界当作电影,那么正常的世界就是顺序播放的电影,而逆转的世界则是倒序播放的电影,但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尽管我们能够反复播放和倒带,但我们却始终改变不了电影的剧情。

《信条》最后的落脚点是要拯救世界,那就一定要做出改变,而不仅仅是将时间倒回去而已。

所以,《信条》中的“时空逆转”并非是正常世界的完美对称,它会存在一些变化,而主角可能就是具有在“时空逆转”中自由行动,不受对称约束的能力。

3、比核大战更可怕的事

主角拥有如此科幻的能力,反派自然也应该拥有科幻中才存在的武器,这样才能具有对抗性。

比核武器更可怕的武器,应该就是反物质武器了。

物质和其对应的反物质碰撞会发生湮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转化效率高达100%,是目前理论上转化率最高的武器(实际还做不出来)。

1g正物质和1g反物质发生湮灭,释放出的能量约为4.3万吨TNT当量,大约相当于3个“小男孩”爆炸时的当量(约1.5万吨TNT当量)。

另外,我之所以推测反派所掌握的是反物质武器,还因为反物质与《信条》中“时空逆转”的能力是有关联的。(详见本文第三部分)

4、推测的情节

首先个人推测《信条》中的反派除了掌握了反物质武器,更大可能也掌握了这种“时空逆转”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对抗性。

从预告片来看,主角至少出过两次任务,一次失败了,而最后一次成功了。

而第一次失败的任务,有可能就是输于反派的“时空逆转”能力;也有可能这次任务失败,只是他们特工系统内的一次测试而已,而主角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能够应对“敌人”的“时空逆转”能力,通过测试的人。

另外,海报及预告片中曾多次出现面罩,这是说明“时空逆转”的能力与气体有关?还是说反派所掌握的是一种气态的生化武器?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逼主角吞下的小药丸是什么?这个男人到底是测试他的人,还是真正的反派?

三、影片的科学依据

诺兰的电影之所以吸引人,除了精湛的叙事手法和悬疑波折的故事外,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他的电影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不是凭空创造出一个设定。

比如《星际穿越》里是高维空间+空间折叠,《盗梦空间》中是多层梦境与人的记忆的关联,而要理解《信条》中关于“时空逆转”的设定,我想首先需要了解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他们凭借该定律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面的内容对于我一个影评作者来说超纲了,我只能将我的理解通过比较直白的语言讲出来,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还请见谅,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1、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一种对称现象往往对应着一种守恒定律。

比如时间平移对称对应着能量守恒定律

空间平移对称对应着动量守恒定律

空间旋转对称对应着角动量守恒定律

那么镜相对称则应该对应着宇称守恒定律

在量子力学里,宇称,是表征微观粒子运动特性的物理量。

宇称守恒定律是关于微观粒子体系的运动或变化规律具有左右对称性的定律。即微观粒子体系在发生某种变化过程前的总宇称(其值为+1或-1)必须等于变化过程后的总宇称。其物理意义是,粒子体系和它的“镜像粒子”体系都遵从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

2、宇称不守恒定律

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在1956年以前,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符合宇称守恒都已经被证实,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弱相互作用力也是符合宇称守恒的。

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并无实验能够支撑弱相互作用力宇称守恒的结论。

于是他们在研究“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现象后,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即:微观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这个理论随后在1957年被吴健雄的团队用钴60衰变实验得到验证。

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告诉人们,微观粒子在宇称守恒这面“镜子”内外的运动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就如同打破了微观粒子宇称守恒的“镜子”,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宇称守恒这面镜子,因为“镜内”和“镜外”的微观粒子所具有的不同的运动变化规律都是在现实中存在的现象。

3、莫比乌斯环

宇称不守恒定律这种打破壁垒,连通“镜内外”两个世界的方式,像极了莫比乌斯环。

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环被称为“莫比乌斯环”。

莫比乌斯带就是通过某种连接的方式,打通了纸带原本的正、反两个面,使原本生活在正、反两个世界中的小虫,能够相遇。

雪夜推测,在《信条》中也许就是科学家找到了某种方式,能够打通我们所生活的时间正向的世界,与我们感受不到的时间逆向的世界,因此才出现了“时空逆转”的情况。

两版预告片中均有出现的这个旋转的设备,可能就是打通正世界与逆世界的设备。

当然,这种设备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所以只能存在于科幻作品之中。

4、不对称的世界

以往认为,在微观世界里,基本粒子有三个基本的对称方式:

(1)电荷共轭(C)对称:即对于粒子和反粒子,物理定律是相同的;

(2)宇称(P):即同一种粒子之间互为镜像,它们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

(3)时间反演(T)对称:即如果我们颠倒粒子的运动方向,粒子的运动是相同的。

这就是说,如果用反粒子代替粒子、把左换成右,以及颠倒时间的流向,那么变换后的物理过程仍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

但是,自从宇称守恒定律被李政道和杨振宁打破后,科学家很快又发现,粒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也不符合电荷共轭对称

一些科学家进而提出,可能正是由于物理定律存在轻微的不对称,使得宇宙大爆炸之初物质比反物质略多了一点点,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如果宇宙形成之初,正、反物质是对称等量的,那就全部湮灭了,星球和生命也就没有机会形成了。

1998年年末,物理学家们首次在微观世界中发现了违背时间对称性的事件。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正负K介子在转换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不对称性:反K介子转换为K介子的速率要比其逆转过程——即K介子转变为反K介子来得要快。

至此,粒子世界的物理规律的对称性全部破碎了,世界从本质上被证明了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

如果我们将对称当作不对称在限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情况,那么不对称才是自然界中更普遍的存在。

例如相比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存在更多的不对称现象,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其一,而不对称现象在生命中更为常见。

因此我说《信条》中的“时空逆转”不应该也无需是正常世界的完美对称,它一定会存在一些变化,这个变化有可能是更好的结果,也可能是更坏的结果。

结果的好坏取决于对这种能力的掌握及个人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抱有敬畏的心理。

以上只是雪夜大开脑洞对《信条》的一些推测,估计90%是会打脸的,毕竟诺兰的电影本身就很烧脑,想通过预告片来预测更是基本不可能。

总之,我相信诺兰的这部《信条》不仅能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生命、时间和世界的思考,期待7月电影能够在国内上映。


【烧脑预热】大胆预测诺兰新片《信条》将连接时间反演的逆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