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以为武则天的权力之路会那么简单?(三)
武则天能够走上权力的巅峰,这背后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李治,因为武则天获得更多权力的背后是李治的政治需要,李治纵容武则天当皇后的背后是他要搬到关陇集团的势力。要说李治刚开始当皇帝的时候,因为他没有亲信,所以权利都被朝廷大臣所把握,这些大臣稳固的政权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王皇后,王皇后就来自著名的太原王氏,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法大家族。当年李渊起义并能够成功就是得到关陇集团的支持。但是李渊称帝之后就开始不断打击关陇集团的势力,等到李世民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登基的他手下崛起这帮人多数都不来自于关陇集团。
所以在关陇集团的势力受到一定的打压但是你也不能把它全废掉,还是要把王家的女子嫁给李治,等到李治这个时候更迫切的需要摆脱关陇集团的制约,能够让自己的权利范围更广,结果他就跟大臣商量我想把王皇后废掉想立武则天,结果大臣当中褚遂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长孙无忌也反对,说这个事儿不妥,其他大臣当中要么不吱声,要么互相附和,在这个讨论过程当中开国功勋李济仁没有参加,但是高宗李治非常清楚这个人的意见特别重要,他专门问李济仁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态度,但是李济仁就说了一句话就打动了唐高宗,他说这是皇帝的家事你何必问我们?
这样一来李治就敏锐感觉到,作为非关陇集团的李济仁已经看出来,关陇集团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有李济仁这样的人作为定海神针,他就决定坚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立了武则天为皇后紧接着就罢免了长孙无忌等一批人。长孙无忌也就自杀身亡了,等到武则天执政的时候,关陇集团的势力已经基本被扫平的差不多了,否则武则天绝对不会拥有后来那么大的权利。再往后发展的时候,大家会非常惊奇的发现,怎么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了?皇上和皇后共同处理朝政,这显然是李治在分权,实际上并不然因为皇帝身体并不是很好,经常头昏、头疼,他需要有人来帮助,他找人帮忙的时候,当然枕边人要比大臣更可信了。
唐朝的时候宰相的权力非常大,只要谁掌握宰相的任免权,谁就能真正掌握天下的政权。高宗去世前十年就开始跟武则天共同处理朝政了,但是从来没有把宰相的任免权交给过武则天,当时说的李义府虽然在推翻长孙无忌的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跟皇上发生冲撞之后的四月份就被皇上直接贬官最后死掉了,武则天非常赏识或者提拔的许敬宗,包括去世前几个月还罢免了宰相李岩,说明直到他执政的后期,依然是这个国家的核心统治者。对待老武家这些人的高宗李治也是特别的防范。武则天的堂兄武思源在武氏家族当中是表现最突出的,在征讨西域当中也屡立战功,但高宗李治却不断给他降级最后死在零零县令这么一个位置上,你看看也是严防武则天利用外气能够掌握军权。
虽然武则天最后掌握了权力,但是推翻武周政权的人当中多数还是李治留下的班底,特别是刘仁轨,薛仁贵,裴行俭这些人也都是坚定的反武派的人物。这些都证明李治统治的时期,武则天没有那么大的权利,武则天能够帮皇帝处理他多数是一些琐事,而且处理这些事物也都是在唐高宗头晕目眩、身体不行这个很难受的情况下他来处理,但凡身体好时武则天都没有机会处理这些非常重大的事情,身体实在不行的时候他让皇太子监国,也没有把权力完全交给武则天。但是李治对武则天权力的运用也很显手段,很多的时候他不方便出面的时候都让武则天冲上前面去替他挡枪,很多不想开口的事儿也让武则天去做。当我们了解这些历史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清晰的感受到,表面上看是武则天拿李治当玩偶,但是从历史的真实来看武则天才是那个玩偶,他关键的一举一动怎么做还牵在李治的手中,这根线如何抖动清晰地画出了武则天权力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