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字从遇见你》解说词(一)
中
汉字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文字世界,它自成体系盘根交错,井然有序又悠然自得。相比于真实的天下,文字建立的世界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更为深远、广阔与恒常。
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世界里,有一个字从来都居于核心,“中”,一个顶级汉字,它长存于汉字世界的原点,几乎支配了整个世界的存在与运行。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多有“立中”的字眼,单看这个图案,有人说中间的方框代表领地或是战鼓。这片甲骨上的“中”字则像极了一面随风飘扬的旗帜,旗帜自古具有军事意义,战争时,旗帜就掌握在王者手中作为指挥之用。
因此,“中”是权力的表象,权威的中心。而商朝人把自己所居住的地域看作是被四周方国所围绕的世界中心,它构建了华夏人对世界的最早看法。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3000年前,人们就利用圭表求得此处便是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之地,后来,这里也就成了中国古人心目中天下的中心。当王者与旗帜会聚在此,“中原”成了四方霸者逐鹿之地,连带这个字本身也成了兵家必争,华夏版权力的游戏也就此展开。
那“中国”又是从何而来呢?
何尊,1963年,他被陕西宝鸡的一位农民在土崖中发现,上面的铭文大概意思是,武王灭商后诏告天下,从此我在中国住下了,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
千年来,“中国”二字从内心的渴求直到固定的国号,来自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识,在全世界,这种穿越时间的一脉相承也是个仅有的特例。至今,中原省份河南的方言中,这仍然是个决定性的词汇,代表着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时间流逝,语言也许会变得陌生,但汉字里的“中国”却永远是那么自信与恒常,由“中”组成的词汇都越发地璀璨。
数千年过去,“中”甚至上升为我们处世的哲学与追求。
中国人用“中庸”阐述了自己的取舍和坚持,不偏不倚,刚刚好,它就像数学上的一个极限值,可以无限趋近,但永远不能达到。所以孔子曰,“中庸不可能也”,这个我也做不到啊。
鼎
这个符号,人们都喜欢它,它的形象带着古朴的天然萌,一跃成为网络世界的宠儿。它有两只耳朵,萌萌哒的表情,被誉为中国的hello kitty,经常有人使用它来表达自己某一瞬间的开心状态。
可快乐如它,也要回答那个终极问题,我究竟是谁?它的本尊,其实是“鼎”,可能这个字最早的样子和它真实的模样相差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外表也逐渐发生变化,但唯独没有变的是,它一直都很重要。
青铜器全形拓是照相术传入中国以前唯一可以观赏器物全形的墨拓技艺,也被称为古代的写真黑科技,其中以拓鼎的难度最高。
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高贵的器物了。相传大禹即位之后,平定四方,命令各州的首领聚集会盟,为做纪念,将九州各自进献的青铜铸成九口大鼎,其上分别绘制九州地名、山川,并摆放在夏朝的都城,从此,九鼎成了天命的象征是王权的代名。
历史长河中,所有霸者的目标都是要问鼎天下,实在不行,还可以三足鼎立。但无论如何,想要称王称霸,这事鼎说了算,说到这儿,还有人觉得鼎很萌吗。
现在,鼎已经不再具有权力意义,但却是文物中的顶级器物,所有现存于世的鼎,都无一例外安放在重要的博物馆中成为镇馆之宝,这其中就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也很重要的大鼎,它的名字是“大盂鼎”。大盂鼎的文化意义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被称为“海内三宝”,因为鼎身上有291个文字,文化价值极高,其文字的内容也非常有趣,它记载了3000多年前周康王对一位名叫盂的贵族的告诫和赏赐。
周康王告诫盂,我听说殷商因为酗酒而亡国,周朝因为忌酒而兴盛,你要好好地辅佐我,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德政,知不知道。
这样的记录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对于喝酒误事的反思了吧。令人惊奇的是,鼎身上除了记录了这样的训诫,还记录了周康王训诫之后的赏赐清单,他竟然赐了香酒给这位贵族。哎呀,实在是想不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操作呀?怎么样,鼎,很有趣吧?
卜
几乎每一块甲骨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个字,甚至有时候一晃眼就会错过,因为它和裂纹太像了,没错,这个字很有可能就来源于裂纹,作为古往今来字形几乎毫无变化的汉字,曾经的它几乎主宰了一切。
甲骨文还有个名字叫殷墟卜辞,它的存在意义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记录商王占卜活动,说白了就是商王的算卦笔记。在殷商时期,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日常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吃饭、睡觉、算命,几乎所有人都将无数的热情投入到这项无止尽的封建迷信活动之中,大家还乐此不疲,商王甚至利用占卜治理国家。
这块甲骨上记录的是商王为自己的妻子妇妌占卜会不会生男孩,占卜的结果是妇妌应该会在庚这一天分娩,而且会生男孩,结果在第十天,妇妌果然生了,而且还真是男孩。
后来,妇妌的儿子还为她铸造了一尊青铜鼎,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司母戊鼎。这片甲骨上的内容大概是商王占卜近期可能会发生灾祸,果然,八天后,天空出现异象,有彩虹自北向南划过,好像是到大河里饮水。仔细看,这个“虹”字像极了长着两个脑袋的龙。那时的人们认为龙会喝光河里的水,造成大旱,所以认为这是不吉利的预兆。
虽然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在那个时空之下,面对那么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这一切又仿佛理所当然。
那商人占卜用的甲骨是如何制作,又是怎么进行占卜的呢?河南安阳的韩书清多年来一直尝试复原甲骨占卜的过程,但是烧出裂纹的成功率仍然很低。
古人在占卜前需要先把龟甲或卜骨进行修饰打磨,然后在一面钻孔;占卜时要与神灵沟通关于某人某事的吉凶,与此同时用烧红的棍子烧烫龟甲,龟甲受热爆裂,发出噗的一声,古人认为这是神灵在说话。很快有专门的官员贞人负责解读裂纹,并尝试翻译神灵的意思。“卜”由此而来,这个字甚至自带发音,噗。
对于未知,人类总是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这一点古今如一。在认知有限的情况下,古人选择了占卜,而今人则拥有了更多的工具,大数据与算法会是我们的前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