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钢铁雄心4个人游戏记录01:芬兰的开始——复刻苏芬战争的一百次失败经历

2021-06-02 18:39 作者:nightmirr  | 我要投稿

这算是一篇“老兵回忆录”,因为它代表了我微操钢铁雄心的无数次经历。也许在你们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果,但这是我最大的努力,我也为我取得的成就骄傲。最心痛的其实是当时玩的时候没能录屏,但是我一定会尽力把这里面的一些优秀经验加以传递。

问及难度的话,在我提到的这些中我都是以普通难度,无积极加成正常予以开局的,没有任何增益或者额外的debuff,一切遵循原游戏。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做成视频——因为这种微操连我自己这个原操作者都可能基本上无力复刻。从战役的开始到结束,每个单位的动作,自己是没法再一次复刻我上一次的打法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的打法都各有新奇之处,每一次的编制都各有不同之处。

这一篇因为是比较早期的游戏经历,基本没有游戏截图,下一篇相对能有一些。

钢铁雄心4,是我玩的第二代钢铁雄心。第一次接触是在高二接触的钢3,那个时候玩德国,不知道偷胜利点或者空降什么的,连空军都不会使用,只依靠步兵和装甲师缓慢地在前线推进。那个时候,数个月拿下波兰、数个月拿下法国、数个月拿下南斯拉夫......但是没有开启对苏联战争的道路。

彼时我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人,在军事游戏上也缺乏足够的考量,很多时候不考虑具体因素,只是僵化地学习了曼施坦因的装甲集群突破的打法,还是皮毛,最终也是突破得极其糟糕。

然而到了钢铁雄心4,一切就都变了。

我开始慢慢学习整个游戏的机制,不再像钢3的时候,将除了部队调动和作战之外的一切都交给AI去办。

然而,我根里面还是个玩军事的,而钢铁雄心在军事这一点上下的功夫又是不言而喻的。因而我选择了继续玩军事。万万没想到,这一次我却摸索到了巅峰,至少是自己的巅峰。

严格意义上第一次玩钢4并不是芬兰——第一次是1939年剧本德国,并且试图打响波兰战役,当时的结果是数个月没能成功,甚至还被打的丢盔弃甲(因而在几个月重新磨炼技术后,卷土重来的德军,即使是1939年开局,立刻投入波兰战争的情况下,仍然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灭波兰,且打出来相当不错的战损比,具体可以找一下我之前写的作战报告,个人还是很以此为骄傲的)。

这是个失败的经历。因而我认识到需要磨练的是单位的基础作战技术,而德国无论是1936还是1939年开局,不仅要面对比较庞杂的生产和军事目标,还要协调新的技术革新,这在最初接触钢4的我来说简直是灾难,每一次都是有几项技术以极其落后的水平迎接战争。

因而我选择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一步登天,走向1936年的芬兰。

芬兰好在哪里呢?

人口、军事、工业都很弱,整个国防军只有18个还是19个单位(应该是吧),总兵力4万余人。工业水平不要说和苏德这些怪物,即使和匈牙利等等东欧国家都没法比较。每日的产能几乎是掐着军工厂和民工厂的命脉,很多时候都必须顶着资源不足的情况交替生产。

在以往的时候,我一般是将国防军各个步兵师改装成九步一炮多的编制(一般到1939年苏芬战争开打的时候都已经配到二或三炮了),然后成立一个独立的装甲师。这样一来开战时一般能拥有一支装甲师和十几支步兵师(有一次改编了两个摩托化步兵师),训练程度则一般可以保证大部分为3级(无战争部队可通过训练获得的最高作战经验级别),兵力视情况最多可以达到20万人,这基本上和巅峰时期的芬兰陆军相差无几了。

然而,即使带有更为强大的作战兵力,我仍然无法复刻1939年苏芬战争的伟大战果。毕竟在这里的苏军是全地形作战的,因而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处处爬满了苏军的步兵和快速骑兵师。一般芬兰选择倒向德国,因而德军也会越境支援填线。然而——德军一般也会因此战败,因为1939-40年的德军虽然能灭掉法国,其东线部队实力是不够强的,因而往往早在明斯克周边就打成了一团,很快便会使得战线从西部战区慢慢退向波兰境内。即使北线牵制了战线的三倍的苏军兵力,苏军还是能轻而易举的在大正面将德军打的丢盔弃甲,因而,在前两次“1939年苏芬战争”中,我都最终以惨败收场,唯一万幸的是由于作为防御方且是机动防御、训练程度好,因而交换比较高,一般都是1:10以上的伤亡比。

当时在游玩芬兰的时候,想到的办法是尽可能逃过苏芬战争(当时一直开着历史国策)——因而我能做的就只剩下消极避战了。所有的军队早早的撤退到图尔库、赫尔辛基甚至更向后的地方。基本上在苏联入侵进来之后,芬军除了在困难地形行军的部队可能会被快速骑兵师尾随打击两下之外,大部分还是能无损过关的。

然而问题来了。芬兰重要的工业建设区域就在卡累利阿和列宁格勒周边,如果这些割让给了苏联,芬兰的工业体系如何继续呢???事实证明这完全不是戏言,芬兰也果不其然的无法支持。在丢掉卡累利阿的那些岁月里,芬兰的重装备生产始终缺口无数。

于是在尝试芬兰的过程中,我又试着积极倒向红色苏联。这是第一次打响了有记录意义的战争的情况。

虽然这一次仍然没能躲过卡累利阿的割让,至少保住了国家且得到了苏联支持。在苏德开战之后(应该是在1941年9月),芬军精良的雪地部队在拉普兰一线与十几个德军师对阵,后续的苏军部队迅速开进。随着美军也在挪威南方登陆,苏芬美英四家在挪威地区死死控制住了将近35个德军师的兵力。德军反倒是相当凶猛,记忆中光是奥斯陆就和英美拉锯了好几个月,同时北线居然还在积极的向苏芬军队的阵地发起进攻。

那一次我第一次尝试了迂回战术——从拉普兰北面的侧背打了一次大迂回,切断了3个师的逃窜的德军。然而这第一次还是很笨拙的,由于不知道封锁线的设置,德军集结大部队撕开了口子,还反包围了两个芬军师,如果不是预备的强击部队再一次敲开了德军的防线,这两个师也必将不保。

这些笨拙的操作策略表明了我还没有完全达到灵活运用部队的目的。然而,对德战争结束之后却分到了好几处德国本土的区域。还没等站稳脚跟镇压完叛乱,苏美就开战了。我很快地被卷入战争之中,但当时还没有加入战斗,苏联的召唤也被回绝了。

此时我注意到了自己惊人的人力缺口,又发现中欧和西欧区域无险可守,无兵可用。因而为了保证足够的资源,决定集结本土的部队(当时大略是18个师,在对德战争结束后裁撤了三个作战不佳、装备不齐的步兵师)入侵瑞典。向瑞典宣战后,瑞芬边境经过加固后的旧防线很快派上了用场,瑞典人拼命渡河向芬军的阵地发起进攻,步炮部队不断砸在经过拉普兰作战洗礼的芬军头上,然而在debuff修正和高级别防线面前,他们收获的是惨痛的失败。在长达7个月的断断续续的进攻战中,瑞典伤亡为75万(当时记得是753k),芬军北线部队伤亡不足8万(记得是72k)。接下来,芬军十几个师的部队很快沿着波罗的海一路向下突进,在这一过程中,位于左翼的一个步兵师不断迂回,一次又一次突破瑞军重整的防线,一度让我看到了在于邦疯狂迂回第18师团防线的新38师的感觉。(当时我还不会登陆战,非常可惜)

在瑞典打的顺风顺水的我,没有注意到美军已经击败了在中欧和西欧的波兰、东德和苏联的军队。于是一路狂飙突进的芬军在斯德哥尔摩北面发现了大批英美联军。这场战争在1946年猝然打响,又在1948年戛然而止——我选择了放弃。

这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打消我玩芬兰的决心。如果跟着苏联站一条线是如此结局,跟着德国又没有过成功的尝试,那么为什么不跟着德军再打一次呢?

万万没想到,这次我终于创造了自己最想要的奇迹。我希望在下一篇好好地讲一讲我的“战争故事”。

(未完待续)

钢铁雄心4个人游戏记录01:芬兰的开始——复刻苏芬战争的一百次失败经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