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好,请问吃糖嘛”《深海》獭獭带你吃糖啦

2023-02-20 00:53 作者:华华划水  | 我要投稿

  刚看完深海,给我的感觉是酣畅淋漓,很推荐去看一下。我不喜欢写影评,但我实在有写一些东西的必要了(bushi)

  一开始是奔着它恢宏美丽的画面去的,我朋友说可能会有点压抑。电影中的色彩确实很丰富,用色彩斑斓这个词来形容十分贴切。

  但是奇怪的是,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场面黏腻、繁杂,男主角南河的言行举止也给我一种违和感。我以为这是电影的缺陷,是过度注重色彩以及人物肢体动作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不自然感。

  而且奇怪的一点是,南河拥有魔法,但是却并不常用,很多都是在女主已经身处险境,心情低落之际才拿出来使用。为什么不在陷入危险的时候立马拿出来使用呢?等女主真正陷入危险之后,男主原本强大的魔法,使用起来感觉有心无力,无法挽回。

   还有一个是故事节奏。我本以为这部电影和其他动画电影一样,在海底大饭店这个场景当中迎来故事的引入、铺垫、转折、高潮、结尾。我以为的“高潮”(进入深海之眼,被丧气鬼缠住)来临之时,我以为女主会鼓起勇气,击退丧气鬼,但一直哭泣的她,此时依旧选择了哭泣。虽然最后还是击退了丧气鬼,但是这个心路历程让我匪夷所思。况且,仅仅只是这样程度的勇敢,真的就能迎来真实生活的救赎吗?她始终要回到那个没有真正的母亲的四口一家的。

   然后,真真正正的转折来了。在色彩斑斓的深海之眼中,招财摔成了陶瓷碎片,女主的妈妈在呼唤她。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画面如此黏腻、斑斓 ,因为女主在海水中浸泡了不知道多久,饥饿,痛苦,脱水,困意……种种感觉向她的大脑袭来,呈现出来的则是繁杂的画面,让我也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男主在电影中那夸张的动作,却时不时流露出来的悲伤和无力,也对应着现实中他的衰弱。我以为的违和感,此时是如此的相得益彰。

   小女孩真正的救赎也并不是她的妈妈。海精灵给人们带来的是虚妄的幸福,是虚假的景色与自以为的美好,是鱼类的幻觉与女主耳中妈妈哼的音乐。被问到妈妈时,女主说见到妈妈不知道该干什么。事实上,仅仅找到了妈妈,也并不见得生活会变好,有可能还会增加妈妈的负担。

   女主的妈妈在呼唤着女主,但是女主并没有从妈妈的呼唤声中醒来。她向南河表达了歉意(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处理得不好,反而会让南河的死给自己蒙上一辈子的愧疚,女主的道歉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对于南河死亡的勇敢面对),这之后,女主的勇敢才真正展现出来。与直面丧气怪时的勇气不同,这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勇敢,敢于接受自己的现实,过度的责怪(自责与责他)都只是逃避,不再执着于虚幻的美好(以为找到妈妈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一切在这里融会贯通,酣畅淋漓。很多现实与梦境的呼应,电影里已经赤裸裸地给出来了,不多阐述。但是它带给我的感觉是与其他梦境类型的电影(《红辣椒》)是不一样的,我以为的电影的缺陷(过于繁杂,过于软弱),其实是电影中小女孩自身所展现出来的问题,这整部电影就是小女孩眼中的世界。它的所有结构联系紧密,浑然一体。

   “我的心里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影片结尾,小女孩微微一笑。也许别人眼里的她,只是在昏迷过后对于生的喜悦,但她的内心里饱含经历过狂风暴雨后的波澜不惊,这种构造也很有意思。而在此过程中女主所表现出来的软弱,不合时宜的退缩,也与她抑郁症的身份相呼应。

   如果和流浪地球相比的话,我的心中给《深海》的打分是要高于流浪地球的,因为相较于流浪地球严密的逻辑体系,这种心潮涌动的张力更加难以展现,也更为震撼。相较于视觉,心灵上的冲击更为强烈。和《野子》这首歌带给我的感觉一样,电影的题材、表现力、画面都浑然一体,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

   不过我不会再看一遍了,我是个耐心不太够的人。中间的心路历程对我来说也确实艰难了一点,我不忍心再看一遍。

“你好,请问吃糖嘛”《深海》獭獭带你吃糖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