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邮轮实现整船起浮,排水量13万吨,超过世界最大核航母

中国造船业即将打造出又一个世界级产品,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的船坞内,国内首艘邮轮在船坞内注水后实现了整船起浮,这是整体建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艘舰艇的排水量达到13万吨,已经超过了美国福特级这一世界最大核航母,该船将于2023年九月份完工,并被交给中船嘉年华有限公司,它的诞生对中国的造船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邮轮指的是在海洋上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过往跨洋邮件总是需要由这种大型快速货轮运载,因此得名邮轮,如今的这种货轮承担的任务基本只是人员的运输。

这艘由中国自行建造的邮轮,最大排水量达到13.55万吨,总长度为323.6米,型宽为37.2米,最多可容纳5246名乘客登船旅行,其中拥有客房2125间,隶属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完成整体起浮对这艘舰艇的建造工作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用比较简单的说法来解释,就是在外壳造好之后,工程人员会向船坞内排入海水,让这艘船在浮力的作用下浮于水面,对设计上的细节做一些技术验证,然后才落墩继续做内部的建造工作,因此整体起浮完成标志着该工程,从结构和舾装建造的上半场全面转入了进行内装和系统完工调试的下半场。
大型邮轮是真正意义上的巨型工程,一艘排水量达到13万吨的巨型载客舰艇,制造过程并不会比航空母舰容易多少,毕竟航母要考虑作战性能,而邮轮者需要考虑到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毕竟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承受得起邮轮出现事故乃至沉没的恶性事故带来的打击。

这艘大型邮轮共有136个系统,超过2万套设备,2500万个零件,4200公里电缆,350公里的管道,450公里的风管,及全球范围内超过500家的供应商结构特殊,工艺复杂,建造兼具自不用说,单单只是在全球性的供应链上进行协同,对于国内的船舶工业来说,都是从未面临过的巨大挑战,毕竟哪怕是航空母舰的建造,也仅仅需要在国内进行供应链的统筹而已。
作为一艘13万吨的巨型船舶,这艘船的重量和重心必须得到极其精确的控制,因此设计师在全船结构上使用了大量的8毫米以下,俗称薄板的薄型钢板,整体共有504个薄板,分段占到整艘,舰体分段总量的75%,使用12260吨钢材,由于将这些钢板焊接成船体的过程当中,会积累大量的硬力,所以必须在进一步的建造之前,先在船坞内进行整体起浮实验,测量和收集相关数据,进而验证重心和重量控制流程以及管理体系是否正确,同时设法消除掉船身积攒的应力,确定船体的重心所在,再为后续的工程提供重要且可靠的数据支撑。

通过这艘大船,中国成功打开了大型邮轮设计建造的市场,这对于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份额同时发展与之相关的工业和造船业技术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能够越来越多地看见中国所制造的各型不同功能的舰艇航行在大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