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先验观念论(3-2-2-2)——不用再读康德了,读了谢林25岁...

2023-01-26 16:45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2-2-2 先验观念论体系 Transcendental Idealism(≈2-2-2-2,有一个1(Ich=Ich,自我的绝对明证性、同一性)穿梭其中)不用再读康德了,读了谢林25岁写的这本书,直接上手观念论和辩证法吧

代表人物:早期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先验观念论体系》做到了对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的【先验化消解】(为什么会有时空、物质、磁、电、化学、有机无机、植物动物、意识、理智等)

○代表了德意志资产接近的理智进步主义的概念框架,超越性的理想主义 Transcendental Idealism(政治上)

○无性化机制,以【自我】作为第一知识性原理,所以放在费希特框架下

●【先验观念论】在谢林这只是一种做实费希特【知识学】的方法(但谢林从不承认自己是费希特的学生,25岁成名天才,30岁黑格尔给他做助手),而不是一种信仰(教科书:客观唯心主义)——中期谢林:极具开创性;晚期谢林:基督徒

3 场域论

●意志① 调和 形而下(无意识、实在论) VS 形而上(有意识、观念论)——①自然创造力①=人类精神创造力②

○①无限制的精神

○②被多重限制的精神(受时间、连续体验、观念、性化机制、意识形态等限制),要通过【艺术】掉有意识的限制,回归无意识的创造力

⊙【先验主体性】是一种内在智能,能回溯看到自我诞生前的【无意识过程】、曾经不是自己的【原自我】(【先验主体性】是可以把【自己行为】当成对象来把握的主体性(庸常的人只把【现象】作为对象把握),【先验反思】可以现象化地、通过命题化的方式把握【意识环节】,找其中的无意义、无意识、非理性的裂缝,通过辩证法把【无意识】与【有意识】之间的裂缝连上,依靠其中概念中只能如此的设想,否则无法得出这种规定性出来)

2 本体论

【无意识】的自然、心灵(在时间中运动的) VS 【有意识】的绝对者(超时间的)

2 认识论

先验哲学(在→思)①、自然哲学(思→在)② VS 创造力、审美(原初意志(A、华子)创造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欣赏世界)③

●①先预设事物存在,推向思维

●②由思维(通过辩证法)到存在(纯粹内在的、本源的意识结构、观念、时间意识的存在(准本体论的、必要的主体性的存在=【自我意识】赖以产生的基础【无意识】的存在①))——①到最后发现底层的【无意识结构】=自然哲学的物质结构,这是同一种辩证性的【创造力】

●③把握这整个【先验哲学】都是由【自我意识】把握的,如果要彻底把握【自然与先验哲学】,必将意识回归到无意识,借助艺术哲学,去除【有意识】中的【时间性、感受性、观念性】的限定,借助【理智直观】观察到原初的意志架构——因为原初意志内在有原始对立(【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不通达),需要通过主体【艺术创造】、【同一化】过程达到通达,回归一个完整的【自我思维存在】。(【绝对者】要看清自己必须【表象化】,把自我加以限制,设立一个【仅仅是表象(多余的自我集)】作为对立面,成为【受限的理智(主体化、臣民化的理智)】,来看到自己所有的规定性环节)

○栗子:人看到一棵树的存在,无法把握其所有,无法将其完全消解为理念性的存在(物理参数,生物学过程,完全符号化)必须经由意识发展出逻辑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等的【同一化】过程才能把握到树的所有异质性(还是一种【理智直观】的基本范式)

○这个程序可能已经跑完了,所有主体的有限意识只是【绝对者】的回忆,通过创造性的艺术让【绝对者】回忆得越来越完整,最终回到One。(柏拉图看不起艺术,但强调所有的理智认识都是回忆,在谢林这里发生短路)

2 目的论

【有意识】 VS 【无意识】

粗略结构:世界分为两种运动的原初对立,这两种运动构成了整个世界的一切(【绝对者】眼中看到的这个过程是无时间的)由于是两种运动同时发生,也叫【同一化哲学】(不是费希特的自我必须维持自己的同一性),是以【自我的内在性、客观性做保证的同一,动词的同一,两级彼此超越】

●【有意识】部分:具有内在智能、反思力——无意识→有意识=【主体发生学】(底层内在意识框架、无意识结构如何生成出主体意识、主体性)

○时间空间(主体内在理智=时间,外在理智=空间)→磁→电→化学(物质化过程)→有机植物→人→自我

○这个运动会使得主体是【时间性】的存在,主体会被放置到【时间与历史】中去把握整个世界的(主体是从【自我极】出发把握一切外部事物的)

○这个探索运动过程,就是【先验哲学】,所以【先验哲学】最需要【创造力】,最高的就是【艺术哲学】

●【无意识】部分:具有外在智能

○有意识→无意识=客体发生学(自然创世论)

⊙自我→感觉→观念→艺术创造(第一哲学)→时间空间

▪闭环为【同一化哲学】(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辩证法做中介,都要有【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37:37


维度化

一维→二维

●主体、意识、内在智能理解、符号化(发出的光,照亮世界 C→A)→客体集(自然)

○C到达A,成为C',再由C'到A,成为C'',自我纵深性,无限嵌套

⊙粗略三维

●客体(自然)对抗主体的理解,形成反作用 B→A(光反射回来),有了对抗点(B,B',B''......),形成主体的对立,产生最原初的自我感

●A就是直接表象,响应点,理解力与反作用力在此达到平衡,理解力的极限点,他者性的极限点(事物不得已交出可被理解、体验的东西,以最低的限度进入意识,未被意识彻底理解)

○意识把握了主体与对立(外在理智,空间体验),即二维空间化

❤❤❤

主义主义3-2-2-2

庄周没有先验主体性作为协调,1就是自我,自我绝对同一性,知识绝对同一性

代表人物:早期谢林

代表作品:《先验唯心论体系》

transcebdental Idealism

做到了对于自然哲学自然科学的先验化消解

内容:为什么有时间空间、磁电、有机物植物动物、智力等产生?

在谢林看来观念论不是信仰,而是一种知识学方法去探索无意识到有意识,主体发生学的结构,先验哲学的至高就是艺术哲学,天才般的灵光一显去把我零光片羽 以自我作为第一知识性原理。(谢林是个天才25出名,30岁就是哲学主流,黑格尔给他做助手,成熟期东西别人就看不懂了,之后越来越聪明

政治代表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理智进步主义,哲学先验观念论可以翻译为超越理想主义。哲学探索在本体论上探索越来越有哲学价值,但是在政治上越来越“反动”。

中期谢林极其具有开创性,读懂这个,就不用读康德的三大批判。

和费希特不一样:认为世界是有意识运动和无意识运动相互发生→同一哲学:两极彼此超越同一哲学,是动词是同一化,两者相互短路的连续过程:意识:发展出感觉观念艺术灵感,是一个从有意识走向无意识的过程。无意识:外在理智是空间(磁电有机植物动物→自我),内在理智是时间。两者形成一个环了。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个辩证法原理做中介,思与在的同一。物质化过程依靠着存在和思维的博弈和张力

费希特同一性:实时以自我的内在性自我的客观性做保的统一

观念主义和实践主义是两个运动,做先验哲学家,自然哲学也是需要必要探索。

世界:意识的部分:内在智能,无意识部分:智能

两个运动: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主体发生学)。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客体发生学,自然创世论)构成了整个世界历史。

从绝对者眼中是无时间的,但有一个原初对立:认识反思的功能和存在之间(有意识vs无意识)有运动就使得主体具有时间性。放置在历史之中的,从“自我”一级出发去把握外界。


场域论-3:形而下(无意识,/实在论)vs 形而上(意识,/观念论

用意志调和:意志分为两部分1.自然创造力2.人类意志(创造力)两者直接等同都是精神,前者是绝对不被限制的精神,后者是受多重限制的精神(时间/连续体验/观念/性化/意识形态俘获等多重限制)所以通过艺术去掉这些限制然后回复为无意识,所以艺术哲学是第一哲学。先验主体性被看作为一种内在智能可以看到回溯自己诞生的史前史,把自己行为本身当做对象去把握到一种主体性,可以看到自己在做什么。

普通人是把现象本身当对象,先验哲学去看现象化的机制,通过命题把握,去找到非理性裂缝,用辩证法去调和接上裂缝。意识靠辩证法链接起点和终点去把握无意识中的机制

本体论-2:无意识的自然vs有意识到心灵。或者是这两种存在共同基础的绝对者的绝对放在另外一边。左边是有时间右边是超时间的

认识论-2:先验哲学(由思到在:内在意识结构的在,是探索的目标,是观念的存在) 自然哲学(由在到思,预设事物存在推到意义)vs 审美(原初意志/创造力)

(自我意识赖以产生的基础机制:(准本体论地位的主体性自身性的结构)是无意识的呀,是比自我意识更原初的东西)先验哲学就是要通过思维和辩证法去把握自我意识更基础的本源的意识内在结构,后来发现这种结构和自然哲学的物质结构是同一种结构,起作用的是同一种辩证性创造力。是审美

这些结构都是由自我把握,意识一定要借助艺术哲学抵达无意识,取消有限意识的时间性感受性限定祛除掉,用理智直观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本源性架构原处意志。


目的论-2:意识到无意识,无意识到意识两个运动放向

是一个乐观主义,觉得一起充满生机活力,原初意志的内在原初对立的彼此通过同一化的过程达到彼此通达→彻底的自我思维(完全把自己消化掉的),原初对立的自我不一致体现:意识没办法把树的存在完全变成生物学理论参数符号化被把握,必须发展数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物理学植被学园艺学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把树的意志性的东西消化掉。

绝对者看清自己,表象化,绝对者的表象,要把握就要设立一个多余的自我集,绝对者需要把自己加以限制,变成有限的理智,一个受限者。就分为绝对精神的绝对理智自我主体化的成名的主体化理智。

绝对者的显现要有一个作为显现的相对者:所以需要让小分身出来作为对立面(存在依托于整个局的相对的东西)去看绝对者自己所有的规定性,,存在形式所有环节(绝对的东西)。让同一化运动被克服消解,在绝对者看来本事是完成的或者从未发生过,只有局部相对受限的绝对者(这个程序早就跑完了,人类理智作为有限的自我意识是绝对者的回忆,然后通过艺术越回越多,最后回到同一)


37:38


维度化:一维→二维:主体集(意识)内在智能向外辐射开去,作为领会性和把周围一切符号化的扩张运动(c点有一种力要向外扩张他的场)异质性他者符号化占据存在的场域变为意义的场域→客体集(意识作为光要照出去)反作用力,(课题集)自然在抵抗你对他的领会和认识理解。c→A←b就是一维。

二维:主体的意识化,可理解化通过思维让c→a者一段都可以理解了,所以必须要有b电作为反作用力才能连起来,而除开b点外的其他地方探索都有去无回,顶回来的b的作用力说明找到了对象了,a作为直接表象,(理解和拒绝理解的达到了一个均衡)就是理解力的极限点也是他者性极限点(事物不得已交出它可被体验理解的东西得进入意识了但是仍是表象)A点也是自我感(内在原初第一个他者,响应自我集空虚意义的存在者,最低限度的自我存在,空淡的时间感有一个最小程度的中心化和空间感,我和某一个不同于我的东西同一了)

就可以从A点出发再往周围射光线,再找一个B’点中间再有一个A’点,就有了一个角度了,形成二维意识二维空间,把握两个空间化向度,反作用力是外在理智就是空间体验。

三维:不同的点有重力,有下坠,临时自我点新的自我点都可以撤回去(在时间上可以被体验为连续相继的表象)撤回到原初先验自我点就产生一种中心化的纵深性,c被外面的ab包围支撑力实体化重力体验—中心感。

谢林的(很挫的磁现象,化学现象)没有进行现象学分析

最终:意识能够通达逼着客体世界最低限度表象化一维化,逼着表象多重表象化,一个意识焦点分裂不同角度把握同时多个线性事态,彼此交错,产生了二维。认识论或者本体论的显像机制和空间维度化机制在本体论是同一种机制,是我们用辩证法和先验哲学逼着世界的本体论和符号系统给我们的。逼着逼着。

突破意识和符号思维,新想一种推翻之前临时搭建的,要使得本体论和认识论断裂的弥合。

不精致:时间意识是一个不可能的点,最初的A点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意味着有异质性了



❤️❤️❤️

今天要讲主义主义的3-2-2-2

代表人物是谢林、早期谢林

代表作品是《先验唯心论体系》、先验观念论体系

这个主义就是如他所愿

就transcendental idealism

这个玩意就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的的一个先验化消解

在谢林那边比较详细的告诉你为什么会有无机物有机物?

为什么会有时间空间?

这本书里面他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有时间空间?

为什么会有物质?

为什么会有磁、电?

为什么会有这种化学?

还有比如说有机物,这前面都是无机物有机物

然后后面会有什么植物动物动物,然后就是智能智力

观念性的,理智这种东西产生

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一种先验

如果我们用教科书的说法客观唯心主义,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就先验观念论

因为观念论在谢林这边不是一种信仰

只是这种方法, 是做知识学的一种方法

做费希特知识学的一种方法

把这个费希特的知识学给他做实的一种方法

但是谢林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费希特的学生

因为他25岁就成名

他读大学的时候,他十几岁就掌握6、7门的语言什么拉丁文、什么乱七八糟的语言

他都会,这个家伙是个天才

他30岁就拿到教职了

30岁就是学界主流、一代宗师

就是他30岁,黑格尔给他做助手

30岁他就是德国哲学界最厉害的

然后后来跑到巴伐利亚去了,就是隐退了蛇了

或者再回柏林的时候,还给这个宫廷做普鲁士科学院做院士

然后就是做御用哲学家,但是他再也没有火过

他的体系就是被很多人攻击,再也没有成为过主流

谢林是一个少年成名,然后后来的东西别人又看不懂了

后来晚年的东西别成熟期之后的东西别人就不太看得懂,能看懂的人就寥寥了

但是我觉得黑格尔是理解谢林的

但是晚年的谢林是不理解黑格尔这个很糟糕的一件事

这对于人类理智史来说是一个很糟糕的相互误解

所以谢林虽然我要给他放到3-2-3里面,但是一个中年以后的

至少是什么人类自由概念那本书之后的,再用我们正统哲学史来说

就是变得越来越反动的谢林,但是那个谢林其实越来越聪明的

他不是反动了,他是聪明的

从越来越不用这种进步主义的概念框架

这个先验唯心论体系实际上是代表了他得德意志资产阶极的进步主义

而且是一种理智进步主义

所以这个先验观念论甚至可以翻译成超越性的理想主义

越来越超越的理想主义,实际上就是理智进步主义

上面transcendental可以翻译成超越性的、超越、不停的超出它自己

而且这个TAL结尾的,它不是那个超绝的

他是不停的要越来越越来越越来越那种的

然后idealism可以翻译成理想主义

所以先验观念论可以翻译成超越理想主义

它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在政治上就是这个东西(超越理想主义)在哲学上就是先验观念论

They are the same thing ,就在这里短路的

就是一个布尔乔亚的意识形态和它作为哲学人类理智史上的里程碑在这里短路

但是这个点可能是最后一个点了,后面就分道扬镳了

后面他在他的那个根据的ground 这个哲学当中越来越牛,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厉害

就是看到的他的本体论探索越来越具有哲学性的价值

但是在政治上越来越没有价值、越来越反动

晚期谢林其实是可以说是变成christrinity 

但是我们要说的中期谢林的思想是很具有开创性的

这个先验唯心论体系,只是谢林的一个花边哲学

但是你读的懂这本,你三大批判就不用读了

康德的三个批判就不用读了(好耶,这就向大家宣传先验唯心论体系)

我可以很负责任跟你这样说,你只要能读懂《先验唯心论体系》这本书

康德的那三个批判如雕朽木也,没有必要了

先验唯心论体系里面怎么玩这个游戏的,他就告诉你的

而且他把不仅做一个方向,把另外一个方向也做了

就是说谢林他认为费希特的知识学,他从自我这一极想要去突出去把握整个世界

在谢林看来就太可笑了,不能这样搞

但是我们知道晚年费希特他投降了,一八一几年投降了

上面那一讲讲过了

谢林不看这个东西,很年轻其实那个时候

他写这本书的是25岁

其实不是25岁

他用这个德国观念论的体系

他就是观念哲学和实在主义,就是观念主义理念主义,idealism 和realism 

再他看来是哲学的两个相互运动

他觉得就是从一个自由的、理智的、我们的有限的理智、自我学出发

从知识学出发,我们要做先验哲学家

但是自然哲学也是必要的探索

我简单跟你来讲他的结构

这个结构就是说他认为整个世界分两部分

一部分就是有意识的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无意识的部分

有意识的部分有一种自我反思能力,叫做内在智能

无意识部分是一种外在智能,然后就是人类的智能……

应该是这样写不太对

它就是有两种运动方向

一个是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还有一个是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

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主体发生学

而从有意识变成无意识,这个是什么?

客体发生学,就是自然的创世学、创世论

从有意识变到无意识这方面,它是自然创世论

而无意识变得有意识,就是我们底层的这些意识框架

这些结构内在的这种东西,生成出我的主体意识,它是一个主体发生学

这两个运动构成了整个世界历史

这两个运动就整个世界

然后这两个运动它如果说从绝对者眼中去看这个运动,它是无时间的

绝对者眼中是一切everything 

但是它有一个原初对立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就是认识反思的官能和存在之间,这里两者有个原初对立

所以它们要这样去相互通达彼此,中间有个运动

所以有运动就使得有意识那边,人的存在、人的意识那边、主体那边

他会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

他是被放置在时间、被放置在历史当中去把握着整个世界的

主体是有时间的,也就是他是从自我这一极出发去把握整个外部这一切事物的

这个是讲的比较粗浅,你们自己要去看

你看谢林他写的还是蛮精致的

而且这个译本1976年的本子

我老说他译得挺不错的、比较通俗

他的概念体系也是比较就是我们中文通行概念体系

然后整个世界就是分为……他作为观念论者,观念论只是探索的一种方法

唯心主义这个是有点问题的

观念论只是谢林用来探索的一种方法

用先验哲学来探索啥?先验哲学就是探索这个内在智能

通过内在智能,探索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主体发生学就是先验哲学

先验哲学的功能就是探索无意识的那些本体论结构,如何去生成意识、生成主体性

探索主体发生学,这也就是先验哲学

所以先验哲学是需要创造力的

先验哲学的至高、最重要的是艺术哲学

先验哲学是需要艺术哲学的

因为先验哲学相当于我是意识、我是产物,我要去探索我的生命的来源、我的意识起源

就是寻找吉光片羽,就是在这个非常混乱的这些关联当中

要去天才般的灵光一现把握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关联

谢林认为他是这么个天才,他也有资格认为他是天才

25岁就写出这个

当然这本书不厚,但是非常言简意赅、非常适读

我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很简单,但是他很聪明

但是有的地方也蛮笨的,有的地方也是有点矫揉造作、有点牵强附会

他这里面没有性化机制No sexualization

黑格尔后面处理性化机制更好

这里面,就是这个东西比较一般

他的底层里面没有性化逻辑在里面

先验唯心论体系可以说是完全是个男性主义视角下的一个世界衍生学

他首要的就是告诉你这个意识如何产生的或者说他一开始是以自我意识为起点的

所以叫先验唯心论体系

他要以自我作为第一知识原理

自我存在不存在、背后有没有本体性的一个支撑这他不管

它作为第一知识性原理

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他这本书还是属于知识学的

所以给他放在知识学的框架之下,放在费希特名下

我觉得这不要批判,我没什么好批判

他前面你自个儿去看

谢林这里明显和至少和早期费希特的不一样的地方

就在于他认为这个世界的发生是相互发生

是有意识的一极和无意识的一极,这两极相互运动

也就是说这背后就是一个执念,叫同一哲学

这个同一哲学不是在费希特里面的同一是什么?就费希特的第三原理

他那个同一是“不行,自我一定要维持自己的同一性,我要维持我的完整性unity”

所以费希特里面同一哲学是实时以自我的内在性,自我的客观性做保的一个同一

而谢林这里的同一是一个这两极要彼此超越的一个同一

他的同一是个动词的一个同一,是一个同一化的哲学

谢林哲学要叫做同一化的哲学或者可以叫一同哲学

他就要两个东西同一化,两个(思维和存在)都会变成一个东西

彼此相短路、彼此相重合,变成个连续过程

就是说他会告诉你,意识那一极就是自我那一极

它会发展出(举个例子)感觉,然后观念,再往下的话是那种艺术创造力

然后是这个过程其实是最终走向无意识的一个过程

最后艺术灵感这里是走向无意识的

反过来无意识是如何走向意识?

就是通过对最下面的空间

因为自我在这里就是时间

自我、主体集在谢林那边就是时间内在理智

外在理智就是空间,然后变成什么加维度

因为一维磁,二维电,三维什么化学什么东西

然后我后面就直接写了,有机的,然后是植物、动物、人再到这个自我

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这就是他同一哲学

如果说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比较粗浅的本体论框架的话

它里面肯定还有漏环节

这个叫同一哲学,但是问题它还是一种观念论

因为它这里面做中介……每一个环节做都得有一个原理做中介

就是每变一个都要通过一个辩证法机制、辩证法原理做中介

就是每一个这个环节都要有一个思维与存在的一个同一

思与在的一个同一

因为你多出一种异质性的规定性

然后你的理智要理解它中间要靠一个命题或者靠一个原理做中介

这个原理往往是靠辩证法给出来的、谢林的辩证法给出来

我们下面会具体讲一讲

比如说我们就讲这个一维到二维到三维

他是怎么弄出来的,这个就是物质物质化的一个过程

空间物质化的一个过程就是123维空间物质化走向化学层面

最基本物理现象磁,然后到稍微复杂的、二维的电

最后到一个实体化、物质化的化学阶段

然后化学阶段再到植物

它中间运用的物质化过程实际上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这个思与在之间的张力

就是思与在,主体性和客体性之间的辨证关系

它们之间的一个辩证关系,它们的博弈论就这么简单

存在和思维的博弈论

符号化和去符号化或者说符号化和符号化的里面沉淀的一种张力

纯粹理念、纯粹精神性的东西和渣滓渗出来的沉淀出来的东西两者之间的一个张力

也就是说你把握先验唯心论体系的话

以这本书作为枢纽3-2-2-2

其实叫他3-2-2-2不太恰当,它应该叫做2-2-2-2 

然后有一个一徘徊在其中,贯穿在其中来

2-2-2-2本身有点聪明的是啥?是庄周,但是他没有同一哲学作为协调

他就蠢了,他没有先验主体性作为一个协调

这个东西(先验主体性)就是知识学的第一原理:

自我等于自我/自我的绝对同一性/知识上的绝对明证性

这个东西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才产生出来的

要走到这一步,人类就走了2000多年

从2222那个最灵活的形而上学框架到这么一个观念论当中比较自由翱翔的体系化的观念论

而中间也要有一些自然哲学做铺垫

比如说这里面环节铺垫里面含有大量的自然科学当中的成就

数学当中成就逻辑学里面的成就

谢林25岁搞出来的东西,其实这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

我先把那个格讲完

把它给讲完之后

我们稍微讲一下他的这些把戏still tricks 它只是一种符号化的把戏

没有多大技术含量

 

场域论上(3)形而下vs形而上

形而下就是实在论realism

形而上是观念论

它什么调和的?谢林就告诉你,其实是一种意志

先验观念论体系里面,他会告诉你是一种意志

这个意志的话分两部分

一个是自然的创造力,还有人类的意志力,其实就是人类精神的创造力

这两个东西在谢林那边直接等同

它们是同一种东西

they are the same thing 

他们是同一种力量,都是精神

这个东西就叫精神

只不过这个精神(自然创造力)是绝对的无限制的精神

这个精神是无限制的、没有被限制的精神

而这个精神(人类的创造力)是一个被多重限制的精神

受时间的限制、受连续的体验的限制、受观念的限制……

它受N重限制,还受乱七八糟好多重限制

如果谢林活了久点,他可能会说它还受性化的限制,还受意识形态俘获的一个限制……

受了好多种限制

人类的创造力是受到限制的

所以要通过艺术把这些限制给它去掉

有意识的去把这些限制给它去除掉,然后让你的有意识变成回归一种无意识的创造力

所以艺术哲学在谢林那边是第一哲学

而在25岁的谢林可能是他也讨了个最漂亮的老婆

他那个时候是人生赢家,后来他老婆先掉线了

他然后说他精神状态不好了

其实社会大环境变了

他知道他的那种一腔热情,想要进行政治投机或者怎么样就注定失败

所以他开始也叫妥协

部分妥协,然后部分也变怂了、倒退了

晚期谢林实际上是很挫的

晚期谢林是不值得一提的

场域论上是3

意志,这两个东西(人类创造力&自然创造力)都是精神

然后先验主体性就会被看成是一种内在智能

这种内在智能就有一种能力可以照亮/瞥见/看见/回溯自己诞生的史前时

回溯自己这个意识诞生之前,无意识的那个过程

这个先验主体性它具有这种能力

它不仅可以看到它自己,还可以看见曾经不是它自己的那一种源自我

所以先验主体性,它当然在本体论上调和的

在场域论上或者就在他具体的哲学实际当中是由先验主体性在调和的

先验主体性用谢林的话说就是一个可以实时看见自己在做什么

把自己的行为本身当成一个对象去把握的一种主体性

普通人的挫,他没办法…庸常人他平时看到这个现象,就只看到现象本身,把现象当对象

而先验主体性怎么样?

先验哲学、先验反思它有什么能力?它可以把现象化的机制拿来看

它可以看到现象化的这个过程并且去尝试去把握其中的机制

通过命题的方式来把握它的机制

通过找它当中的裂缝

这个裂缝是无意义的,裂缝是无意识的,可以说是非理性的

那你要通过什么东西?

要通过辩证法去找一个居间的命题去调和这个非理性裂缝左右两边的那个东西

把它们接上

you have to do that 

这个就是先验哲学,如何他的先验主体性可以反观到他自己的史前史

意识如何可以看到无意识的那些过程的环节

他只能看到一个起点,再看到一个终点

怎么把起点终点这两个东西给连上?靠辩证法

靠概念之间的一种(倒逼),就是不可避免的这里只能这样走了、只能去这样设想了

否则得不出这种新的规定性出来

待会儿我会举个例子

 

本体论上是2

两种存在

一种是无意识的自然,还有就是有意识的心灵

就是我们甚至可以说两种存在都可以摆到一边去

心灵和自然可以摆到一起去

他们两者共同的存在的基础,绝对(GOTT)是放在本体论另一边的

绝对者他就放在本体论另一边的

他是超时间的、是不需要使体验时间的

而这(左)边是需要在时间当中运动的

并且心灵这一极,并且自然所演化出来的心灵这一极

心灵所体察到的自然这一极,它是在时间中的

心灵并且可以体验到时间性的结构,而且它也受到时间性的束缚temporal 

 

在认识论上是2

也就是说在他这里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看上去是对立的

自然哲学是先预设事物的存在,然后推到它的意义,也要推向思维

由在向思就是自然哲学的

先验哲学是由思到在,它这个在是一个纯粹内在的底层意识结构

我就是要探索我的无意识结构、内在意识结构

这由思到在先验哲学探索的这个在是观念的存在

是我的意识结构的存在

我内时间意识的存在

我底层那一些准本体论地位的那些我的主体性的必要结构的存在

我的自身性

我的自我意识

这些底层结构它是无意识的

我的自我意识赖以产生的那个基础本身是无意识的,是比自我意识更原初的东西

那么先验哲学就是要通过思维、通过辩证法去把握那个更原初的

那一些作为我的意识的基础的那些更本源的意识结构

它们是内在的

先验哲学这个方向后来是进一步通过辩证法把握到的我的底层的内在意识结构

会发现这些意识结构直接就是自然哲学当中的物质结构

发现这两者是同一种结构

发现这两者当中起到作用的是同一种创造力

发现这两者之中起到作用是同一种辩证性的创造力

所以在认识论上是这两种相互运行的关系VS创造力之间的对立

也就是和审美的对立

如果大他者或者说华子创造这个世界,就是以审美的方式and enjoy

或者说就是欣赏这个世界

这就是最重要的就是那个机制,它的发生学

但是我们所把握的这个过程本身

就是这些这一整个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体系实际上都是由自我所把握的

是由意识所把握的

谢林会告诉你:意识要彻底的把握这体系的话

一定要成为无意识才行

一定要借助这个艺术哲学抵达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把我的限定,把我这个有限的意识当中的时间性的限定、感受性的限定、观念性的限定

把这限定去除掉了

直觉理智直观到整个世界的本源性的那个所有的架构、那个原初的意志

意识把握到原初的意志

所以放在这(右)边就是最原初意志

这边都是辛苦努力才能抵达这个原初意志

认识论上是这样对立的

我不建议你去把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这两个东西对立起来

这对立有点太low 了

它不是真对立

这两个东西是并行的、并列的东西

实际上他们是同质的一个运动过程

他们是同一运动过程

 

然后最后在这个目的论上是2 

就是两个运动方向

意识要运行到无意识

两个运动方向我们已经讲过了

就是说在这个它是一个激进主义的,但它是一种乐观主义revolutionary optimicism

就是他是一个乐观主义

谢林当时就觉得这个Napoleon打到德国来,他这小拳头去种什么自由树

后来他就是说拿破仑是个坏人,后来又改口了

在那个时候他是比较觉得一切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

体系内在就是有它特有的美感,非常美好的、越来越好

一种就是原初意志当中那种原始的对立

就原初意志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因为它内在的有一个原始的对立

这种原初对立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相互彼此不通的

它要通过这个同一化的过程彼此通达,达到一个彻底的自我思维

彻底的一个自我存在,就是完全把自己消化掉的

那么原初意志的这种内在不一致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就是比如说你看到一棵树

人去看这棵树,意识去看这棵树

你不能够完全把握它的所有

我的意识没有办法把这个树的存在完全消解成理念性的

完全消解成的什么物理参数,它的什么生物学过程,完全符号化

意识没办法完全消化它

它必须经由这么一个过程

经由意识发展出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然后什么植被学什么园艺学

才能去把这个树的所有的异质性的东西给它消化掉

所以原初意志里面有一些异质性的东西

它需要这么一个过程

一个同一化的过程、两极彼此通达的过程来消化它

消化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那一部分

所以他还是个理智直观的一种基本范式

我自己绝对者要看清楚我自己

我要看清我自己必须借由表象化

然后表象化得有一个我的表象/绝对者的表象

我看到的是我自己的表象

那么我要把握什么是我的表象,我要得设立一个仅仅是表象的东西

设了一个多余的自我极,也就是说绝对者需要把它自己加以限制

变成一个有限者,变成一个受限的一个理智

你就理性,就精神……

就变成一个是绝对精神或者一个绝对理智

还有一个就是受局限的我们的自我主体化的这么一种subject 

作为臣民的主体化的一个理智

他必须设了一个小分身出来,让他作为对立面去看看自己全部的规定性

看我这个绝对者内在所有的存在形式、所有的规律性、所有的环节

但这个看必须要有个要有相对的东西

要有一个它的存在完全受限于依托于这整个局的一个东西来做对立面

这个我在上面讲已经讲过了

为什么绝对者得显现必须要作为显现的相对者来作为他的对立面

这种原初不一致,最后通过这整个运动

这整个同一化的运动被克服掉了、被消解掉了

而且这个同一化的运动在绝对者本身看来是就是没有这个东西

在绝对者本身看来这已经完成了或者它从未发生过

只有他的局部、部分的那些相对的、受限的绝对者

就是我们人类的理智……

其实这个程序早就跑完了,我们是他的回忆或者是什么

我们类似于他的回忆

我们类似于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将军

在回忆他当年作为一个小兵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将军的

我们是他的回忆

我们所有个体、所有这种有限的自我意识都只是这么一个绝对者的回忆

然后我们要通过艺术、通过创造性的这种东西来促进他越回越多

最后才知道:原来我是一,我是全部

同一哲学是个艺术的哲学,是一个回忆的哲学

我们在这里看到柏拉图主义的一个诡异的(悖谬?)柏拉图看不起艺术

但是柏拉图强调所有的理智认识都是回忆

但是在这里谢林这里短路了

非常有意思

 

最后要讲一下这个谢林哲学里面

比如说我们就叫刚刚讲的他的维度化是能做的

一维如何到二维

一维最简单就是主体极,也就是意识这一极,它一种内在智能、内在理智

它要向外辐射开去

它要作为理领会性、理解性,它有一个力

这个(主体)写成C点

第一点它要向外出去,有一种力要扩张它的场、扩张它的意义域

要把周围一切都符号化

它就有这么一个扩张运动

这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一维

这一极你就可以看成是客体极,就自然那一极

意识就像一束光要照出去、要照亮

一束光这样照出去

这有一个基本的一维的

然后同时客体这一部分有一种力量就是反作用力

这个方向(向客体方向),这个力就是理智的理解力

它试图去把异质性他者符号化,试图去占据这个存在的场域,使它变成一个意义之场域

这样往这边(客体极)通达

这是内在智能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向客体极衍伸)实际上是你的时间体验

但是会有反作用

(不讲时间空间发生学了,自己看)

一维的反作用力就使得这个双向的方向性都有了

反作用就是客体在、自然在抵抗你对于我的领会,抵抗你对我的理解认识

你一种原初的,凭什么要理解我

我是很复杂很精巧的东西

你没有资格理解我

这边就有了一个CAB的这么一个对抗关系

C主体到A对抗点,然后这边这B的话是客体

CAB这就是一维

那么二维是怎么出来的?

二维就是表明就是说主体的主体化,就是他的意识化、可理解化

他的理解力使得ca这一段都变成可理解了

主体通过思维

意识通过领会把握自我照的一种运动

它就把C这一点推到A这一点

也就是说本来在C这一点上,他是其实是潜在的是一个圆

他在C这点潜在的是任何东西他都想去探索

但是由于没有一个B点和他做反作用力

所以C事实上只探索了一个A点出来,他要探索就是说得有一个东西来抵抗他

他才能有这么一条线出来

就是说一维实际上就是C和B连起来的

他往其他地方发出去的东西都有去无回

就是我们意识作为一个自我极

作为一个理解照亮周围一切东西

我们的光发出去往其他地方发都有去无回

所以这里还没有二维

二维化是要进一步

我C发出去的

B这边就让它顶回来了

说明我的理解到了我的对象

这里有一个对象了

他顶回来一维化了,之后发现我对于我的这个对象理解有一个中间点

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就是直接表象,就是一个响应点

这个响应点,介于它的出现

一方面是我的行动的意义,我的行动产生的结果

另一方面它又代表某种不可理解性

为什么是A这个点?

为什么这个A……

就是这个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理解和拒绝理解的在A点达到了一个均衡

这个点上它就是一个直接的表象

就是我就是直观、我就是体验,但是我不理解它

它是我理解力的一个极限

直接表象是理解力的极限

这个点就是理解力的极限点

这个点也是他者性的极限点

事物不得已交出它可被体验的东西在A点上

而不能够是不是意识了

在A点上事物在进入意识的

你得一个最低限度的存在进入意识,那么就是表象了

但是在这个点上它仅是表象被意识所体验

但是还没有被意识所真正的理解

所以这个点就是稍微超出一点点不懂、稍微来这一点能感觉到

主体进一步把它自己往这个点上推

我可以理解这个点的

然后主体就在这个点上又开始去找另外一个B‘,另外一个什么B“

这个点其实是啥?其实就是自我感

这个点A点就是自我感,内在原初的第一个他者

这个自我极周围发出射线,就它弹回来

它既是个原初他者,也是第一个响应自我极的空虚的意义的一个存在者

也就是它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自我存在、最小的直接表象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我感

这个点就是你的理解力

你的第一人称存在就是一个空淡的时间体验

他没有任何的反馈,就是飘着的时间体验

他射出这个光,终于有东西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你就感觉到你的第一人称体验有一个最小程度的中心化

最小程度的一个空间化

我,是个东西了

我在这个A点上我是个某种意义上超越于我的东西了

我和某个不同于我的东西同一了在A点上

那么我就可以再进一步从A点出发,再去射一圈射线出来

这个B点的这个射线就不再被看成是一种有……

因为已经同一在这个A点上,所以他再会射其他的点

那他再找到一个B点,中间再有一个什么A'点

这个A点就变成C‘了,再有一个A’出来

那这个时候就有个角度出来了,这边就有个阿尔法角了

这就实现了二维空间化,最低限度二维空间

我的自我意识把握一个直接表象,可以同时把握两个存在向度

可以同时把握两个空间化向度

因为这个反作用力在谢林的体系里面,就是空间体验

因为这个反作用力就是那种外在理智

外在理智为什么是空间体验?因为内在理智他就是纯时间

就是纯的一个点

谢林在这里不精致,因为这个点的存在还一定要原初有个他者在

谢林的分析其实不仅是……你们自己去看这本书

谢林的分析其实有点问题,因为他一开始就把时间意识说成是一个点,有点怪怪的

其实不是的

时间意识是一个不可能的点

你一开始有这个点就意味着有异质性

谢林在这里是比较粗疏的、有点蛇的

我要我们进一步说,有了二维的这种空间化体验了之后

怎么进一步有三维?

他就会说,不同点之间它自己有自己的下坠,有自己的重力

就是说你会发现我把这个临时当中是A点,把这个临时当做是自我点

或者在进入把这个(A')临时当成是自我点

但是我都会可以撤回到一个自我、撤回到C点

谢林没有讲这么清楚

谢林这里二维走向三维很土鳖、很挫

直接是一维对应的磁现象,二维对应的是电现象,三维对应着化学现象

他没有想到我这么精细

我的心细就在于这种临时设置一个自我点

每一个A点、每一个和对象作用力反作用力平衡的点都可以看成是个新的自我点

因为他恰好可以理解、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自我点

因为它(临时点)在时间体验里面就会被体验成连续相继的表象

每一瞬间的表象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绝对的临时的自我心理状态,可以看成一个新的自我

但是我们随时可以撤回到一个最原初的,但是他又是一个不可能的先验自我

这里就有一种纵深性

中心化的纵深性就产生出来的

至少自我本来作为表象

我们就可以写成这样

就是说一个自我他变成a

a其实是依靠B和它的角力来的

然后这个A又变成C‘,然后C'再出发又到下一个这个平衡点(A')

它来自于B‘,然后这里又变成C“

那么这一系列这样搞下去

你没有发现这个C它就有一个……你这样看(倒过来——)

你就觉得我把它这样放,往上放,它就好像可以多层嵌套了

这个C自我意识就能感受到自己中心化

被外面的这些不同的AB所包围

他可以不停的撤回到他最原本的那个C

这些东西就会被空间化的把握

他可以撤回到一个他的这个空间的中心区

这种撤回、中心化的这种体验

实际上支撑了重力的体验

实际上支撑了这个实体化的一种体验

谢林就是说这是第三种力叫重力

就是第三个维度,它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让事物获得实体性的

实际上是获得中心性的一种机制

那么在你既然每个C都可以在一个临时的A那边

在那个最小限度的自我表象那边,把它作为一个临时的一个C

一个自我极、临时的一个自我心理状态

去把这个表象作为自我去站在那边

那么你这个自我获得的重力就使得这个表象也获得重力

每一个表象都获得重力的话

之前这个二维的东西就一下子获得了一个纵深变成三维的东西了

就三维的空间意向性就这么产生出来了

这是个非常粗略的一个架构

因为他没有进行现象学分析,但是这种观念论探索是非常了不起的

因为他告诉我们意识底层结结构、自我意识这种博弈关系当中

我自我意识要能够通达这些东西

他一定要具有什么样的一种观念性的结构或者是一种辩证的机制在里面

逼着这个表象世界,这个客体世界,它要最低限度表象化、一维化

逼着这个表象要多重表象化

一个意识射线可以分裂出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同时的一个事态

多个东西在多个运动过程、多个线性运动可以同时的被把握

可以彼此交错的被把握

这二维空间意识就产生出来

就是这认识论上或者本体论上的这种显像机制和空间维度化的机制是同一种机制

在本体论上是同一种机制

是我们用辩证法、用先验哲学逼着这个世界的本体论、这个世界背后的符号系统给我们

是通过我们的智性努力逼着他告诉我们这些真相的

这是先验观念论非常厉害的地方

就是肯定得把这两个东西中介一下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是人类理智的很重要的一个精华

而且就是在谢林这先验唯心论的体系里面看到了这个非常清楚了一个运思脉络在里面

但是他预设了很多概念体系

那是他时代的一个局限

但是只要他开始用辩证法的话

只要他开始把握到里面所有的概念都是临时性

假设我们先这样设置

它必须要这样走;必须表象得这样表象

他得到了一个实实在在淳朴的、原初的一个标准

实际上来自于表象本身,来自于我们的体验当中不可忽视

我们不能无视的那些结构、那些环节

但有机物就是比无机物厉害

我观念性的自我体验就是比我这种直觉性的那种连续的体验

我第三重限制就是比第二重限制要复杂

这东西都实实在在的

只不过我们通过一种命题化的方式把它说出来而已

命题仅仅是中介,仅仅是存在和思维达成一致的一个中介而已、一个临时的脚手架

符号系统只是一个中介、只是个脚手架

但是谢林还没有清楚的道出这一点

至少在这本书里面没有清除道出这一点

他体会到某种非理性的生成机制是不停的超出命题化把握,命题化的构思

但是他最终还是把整个体系本身把握是一个大的命题体系

所谓先验唯心论体系

是谢林的时代局限

就是当时的资产阶极意识形态的一个时代局限

但是其中的这种先验观念论的方法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非常推荐你去阅读这本书,中文版也没事,但是你要确保你自己能读懂

它里面打运用了很多科学力学里面的一些东西

你要了解基本的一些科学史、自然科学的进步,它是并行的

当然也可以说谢林他也告诉你什么自然科学的一个导论什么基本的一个引论什么

他之前的这些论文也可以去看一看

看了这些东西,再过来看先验唯心论

就会觉得这个体系还是蛮漂亮的、非常漂亮的

就你掌握了这个东西之后

我觉得你才算是先验哲学入门,观念论入门的

掌握了这个体系观念论才入门

然后辩证法才刚刚开始

辩证法用到的这里面,其实用的这个倒逼

而且就是你要去想用创造力去设想它是怎么来构造出来的

就是在回撤才有纵深感

你要用创造力

你要用艺术的创造力

先验哲学是用谢林所说其实是要突破意识和符号思维的一个束缚的

因为他这个符号命题只是一个中介、一个脚手架、只是这一个环节

你要理解下一个环节,之前的那个就不能用了

你要理解下一个环节之前那个套路、那个土办法,那个老一套符号的思维命题化,那种判断也好

康德那种很僵死的、费希特的那种就不能用了

你必须新想出来一种符号化的思维去把握它

你必须不停的用辩证法去推翻你之前临时搭建的那个脚手架去

要使得这个本体论和认识论上这些断裂要弥合

你必须向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出来,新的一个临时的、绝对的命题

绝对的理智的一个创意idea 理念出来

这种创意才叫idea 这个东西作为创意的idea

所以都可以说它是先验创意论体系,超越性的创意论体系

讲到这里


【主义主义】先验观念论(3-2-2-2)——不用再读康德了,读了谢林25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