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玉文化课程之春秋玉器琢磨工艺解读
第四课、春秋时期玉器刀法琢磨工艺解读(视频课程提纲)
3、钩撤工艺相结合的特征。
这种玉器琢磨用刀的特征在西周的玉器制作工艺中也能看到,但是春秋早期的玉器琢磨工艺中,使用“钩撤”相结合的琢磨刀法施用程度较西周时期更加飘忽而潦草。 个人感觉这是“撤”面入刀浅造成的效果所在,由于春秋早期玉器琢磨“钩”线入刀浅, 撒”法的坡面较大,带给我们的观感,一定是屈伸中灵活有余,而深沉端庄不足。

我们拿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例如清代时期的篆刻,吴昌硕的用刀取法于石鼓文,用刀深沉峻穆,而吴让之的用刀则轻浅空灵,印面线条转折轻闲,完全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评估这一时期玉器雕琢工艺中用刀效果的优劣,只能牢牢地记住这一时期的用刀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对我们识别这个阶段的用刀会有帮助。
到了春秋晚期,玉器的琢磨工艺出现了很多的变化,集中分析,有以下几种刀法。
1、深层隐起刀法塑造的浮雕效果。

这是我们目前可以总结出来的,春秋晚期玉器雕琢工艺中,最有代表性并且最突出的纹饰特点之一,这一时期纹饰图案的表现,仔细观察,尤其是蟠虺纹、勾云纹、夔龙纹等,在雕琢时,工匠尽量将纹饰以外的地子做深层的隐起,目的就是将所表现的图案凸出来,形成了较一般浅浮雕效果更强烈的视觉设计。
同时,由于要将地子做深度的隐起,所以凸起图案间的距离必然疏远,因此说,春秋晚期的图案视觉特征是凸起感强烈,所造成的图案间距更加宽松。
2、双阴线的纹饰视觉效果。

春秋晚期的玉器装饰装饰工艺仍然会沿用一些商代的双阴线,只是施用的方法不同,所得到的视觉效果也各不相同。
这一时期的双阴线琢磨,主要还是以浅雕为主,而浅雕的入刀处都比较浅,只有在转折处方中见圆,才能显得灵动轻快,但仔细观察,仍有轻浮潦草的味道,这是浅入刀工艺带来的必然表现,与早期所施用的方法基本相同。

所以这个阶段的双阴线仔细观察,可以分为细形与宽形两种,如何区分也很简单,其中宽形双阴线是将双阴线向内同时等量加宽,中间的阳线有些隐约存留,有些干脆剔去,成为一条宽阳线,这种形式双阴线出现时间是在春秋晚期,得到的视觉效果是图案饱满,工艺效果是便于加工。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出土的一件玉牌,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

3、单阴线的纹饰效果。
春秋晚期的单阴线作为纹饰线,多见用于龙形佩上的勾云纹,是在一个平面上仅用浅浅的刀痕勾勒,不做任何其他工艺加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到了汉代,就有了浅勾谷纹的装饰方法,但是那个与春秋时期也不相同,汉代是在隐起的菱形地上施用的,与此这一点是可以作为断代上的区别而加以熟记。

从工艺的角度上看,春秋时期单阴线的勾云纹较隐起刀法来说,更加的简单快捷,在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出土了三件龙形佩,均作这种单阴线形式,仔细分析后有两种可能:一是此物作为随葬品,制作工艺上的简约省事,这是确定玉器的一个制作特点;二就是半成品,还未完全做好就被拿来殉葬,工匠先用浅刀勾出简单的图案布局,再行复杂的隐起工序琢磨。在同一个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玉环,其表面特点是:

(1)内外圆的边沿处,已经明显看出来,工匠在这里雕有单阴线的轮廓线。
(2)玉环的表面未经过精细的加工,尚留有汉剃痕迹。
(3)玉环表面的1/3处,用浅刀的工艺手法,雕有单阴线勾云纹,其他2/3尚未着刀开始琢磨。
(4)纹饰琢磨出来的勾云纹中有一处已开始深雕,用刀很深,像是隐起前的工序。
这一时期的半成品玉器多见,虽然在收藏上不能算高路分的藏品,但有助于较深层次的研究,也算是为收藏增加一点有趣的内容。
4、集束阴线的纹饰效果。

在这一时期的纹饰用刀特征中,很突然地出现了集束阴线,其特点是:
(1)砣具使用技艺十分成熟,用刀规范,玉器留下的琢磨刀口的宽度基本一致。
(2)琢磨行刀的方向一致,与纹饰的主图形成一个角度,集束阴线的屈曲形态基本统一,构成一个条形的整体图案充当纹饰的一部分。
(3)集束阴线与双阴线的入刀类似,都是较浅,但是集束线较密,所以屈曲灵活,又因为有行刀的严谨规范作为质量保证,所以活而不乱。

我们反思一下这种琢磨工艺的方法,会发现这种用刀特征与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琮的眼部阴线的用刀特征完全相同,我想这绝不是创意上的巧合,而是春秋晚期的玉匠在见到良渚玉器后,直接加以继承改造的创新作品。
如果大家仅仅是作为收藏意义上的鉴定,切记春秋晚期的用刀以浅为主的鉴定特征,在用刀浅的前提下,出现了两种后代很难仿制出的味道:

一是上述潦草、随意中的灵动感觉;
二是灵活下掩藏着的美学上的原始形态。
这两点如果你一头雾水,说明对它的特征还没有清晰的识别规律,需要你仔细观察品味,那种用刀成线的纹饰,在当时肯定是一种最时髦、超前的工艺制作,而今天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是难于接受的古朴。
这两点感觉需要经验的累积和熟悉度,如果能够真正体味到,一般水平的仿品是很容易辨别的。

(特说明:建议读者可以点击今日头条同名专栏课程,此文为授课讲义,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视频课程查看)